核心提示
从去年6月13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召开,到今年6月17日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座谈会召开,这一年,对全市民营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凸显,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转型发展。
如何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我市绘就了路线图、排定了时间表,于日前出台了《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共分总体要求、攻坚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将攻坚任务分解为观念攻坚、结构攻坚、体制攻坚、创新攻坚,明确了主要任务、时间节点、责任单位,通过全市上下砥砺奋进,厚植我市经济发展新优势。
产业重点
先进制造业:优化提升电力装备、电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及冷链、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高端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信息服务业,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现代金融业、健康养老业,提升拓展商贸流通、房地产业。
现代农业:建好优质小麦、优质花木、优质中药材、优质烟叶、优质蔬菜5大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优质草畜,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主要目标
到2018年,转型发展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制约转型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难题得到有效破解,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新型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保障措施
A.完善转型攻坚体系
B.坚持市场导向机制
C.强化环境倒逼机制
D.健全政策激励机制
E.建立项目推进机制
F.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观念攻坚 破除思想桎梏 瞄准先进典型
【目标】
全社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市场导向、质量效益意识显著增强,各级干部推动转型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全市上下形成主动转型、加快转型的浓厚氛围。
【任务】
●开展转型发展大讨论:以落实新发展理念为主题,围绕增强创新驱动意识、绿色发展意识、开放合作意识、市场导向意识、质量效益意识,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以思想观念转变促进转型发展。
●对标学习先进典型:赴国内先进地区、领先企业开展学习考察活动;结合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组织企业开展行业对标活动;选树一批转型发展先进典型,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开展专题培训:聚焦重点攻坚任务和重点培育产业,组织对县(市、区)、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重点企业及企业家进行专题培训。
结构攻坚 谋划转型道路 推进“四化”发展
【目标】
以产业、企业、产业链高端化为重点的高端化发展全面推进,以绿色工厂建设为主的绿色化改造和产业循环化改造全面展开,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智能化改造实现全覆盖,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不断完善。
【任务】
●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壮大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设计能力,建设国家重要的检验检测认证基地,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面向全行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三品”专项行动,以“三对标四提高”为抓手,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中高端产品比重。
●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创建一批绿色示范工厂;制定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提升计划,开展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强化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约束,推动城市建成区危化品生产企业“退城进园”;依法取缔“小散乱污”企业,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园区;加快大周再生金属、襄城煤化工循环化发展,推进许昌静脉产业园、魏都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实施重点行业污染物全面达标计划,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扩大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标,鼓励企业实施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为重点的智能化改造,推广精益制造和柔性生产,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重点在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推广智能制造,形成一批省级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工业云示范申报工作,建设覆盖制造业重点行业的工业云平台体系,创建省级制造业大数据创新试验区;提升农业智慧化水平。
●推进产业融合化发展:重点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五链融合。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突出集群培育、高端方向、业态创新,推动产业内部、产业间融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创业与创新融合、产业与技术融合、产学研链条融合、产业突破与科技攻关融合,激发“双创”活力。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落实“许昌英才计划”,打造带领产业升级的企业家队伍,壮大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体制攻坚 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体制机制
【目标】
省属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商品流通体制、人才发展体制重点改革全面展开,企业家精神、市场活力充分激发。
【任务】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或挂牌交易。支持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开展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步伐。推动土地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与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经营。
●创新商品流通体制:推进省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新型流通管理体制。健全流通法规标准体系,推动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居民生活服务创新发展。创新执法模式,推动商务领域综合监管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内贸流通综合执法体制。
●改革人才发展体制: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全面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深化人才分类评价和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开发机制,构建开放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广企业和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主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人才激励,赋予创新主体成果转化和科研经费自主权,探索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和股权期权激励办法,建立多元化市场化基金化的人才投入机制。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建立“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
创新攻坚 做好“创新”文章 激发发展活力
【目标】
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引领型平台建设、引领型人才团队引进的政策机制全面建立,对重点产业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管理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
【任务】
●推进技术创新:以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人才为重点,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整体跃升。建立创新引领型企业名录,打造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龙头企业。制定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的总体规划、评价标准、评审程序,支持各级政府、企业与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以产学研合作形式创办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大型骨干企业组建企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
●推进业态创新:以信息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能制造经济作为新兴业态发展重点,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产品和服务价值链大幅提升。加快推进“互联网 ”行动,培育大数据衍生新业态,建设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信息和交易平台。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拓展多种功能,构建形成交叉融合的产业体系。
●推进模式创新:以经营模式、融资模式为重点,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式商业模式,依托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开展“资本 产业”招商,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无还本续贷、年审制贷款、循环贷款等信贷模式。开展模式创新示范活动,推广平台经济等新型模式,培育一批跨界融合型、产业链贯通型、协同创新型、供应链管理服务型企业。
●推进管理创新: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总结推广活动。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开展总结示范推广、“向企业送管理”等活动,提供公共服务。引导企业围绕成本管控完善实施精细化管理。推动企业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促进精益管理、风险管控、供应链协同和市场快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