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广州越秀区“区长信箱”的一封来信反映,一市民在越秀区开办一家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的小餐饮店,2018年5月拿到营业执照,6月申领食品经营许可证,但迟迟未获通过,存在办证困难。报道称,记者走访广州几个区的30家小餐饮商户发现,商家中办证时间最短的为15天,最长则需要近3个月。
有餐饮业的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在2017年的收入达到了3.9万亿元,用户超过3亿人,日订单量近3000万份。如此庞大的用餐数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活跃在外卖市场的小微餐馆托举的结果。但是,在许多地方,小微餐馆进入市场的门槛一点也不“小微”,办证难、办证慢,办证程序繁多、手续繁杂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这些现象说明,政府部门的“放管服”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进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审批,放宽市场准入,这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求。餐饮市场,尤其是小微企业聚集的中低端餐饮市场,是经营主体更新较快的市场。市场主体更新换代快,既是市场有活力的象征,也是市场保持活力的根源。相对而言,中低端餐饮市场的试错成本比较低,因此资源配置的成本也不高,降低准入门槛可以更加快捷地将市场信号传输到位,从而提高市场效率。如果办证的周期长达3个月,那么,这样的效率还谈何配置资源。
应该明确的是,放低市场准入门槛不是放手不管,更不是不闻不问,恰恰相反,是将管理和服务后移和后置,是在经营环节尽到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使得小微餐饮企业守法经营,合规营业,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而现在小微餐饮企业办证就需要多至3个月的事实,说明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程序和次序都有待调整,有待于与市场协调步骤和节奏,将管理和服务的重点放到准入之后,真正负起管理和服务的责任。
实际上,与小微餐饮企业办证难、办证慢相对应的,也常常是一些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屡出频出的现实。办证部门总是想从准入的门槛处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是众多事实表明,在准入前左审右察,准入后放任不管,或者是管不到位,这不仅不能消弭食品安全的隐患,而且恰是给入场者的一个不良信号,由此诱发了一些经营者的违规行为。
最近几年,许多小微餐饮企业都入驻了美团等大型餐饮外卖服务平台。去年初开始正式实施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要对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严格审查入网经营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经营资质,并将相关证件按要求公示。这个办法,找出了一个解决小微餐饮企业办证难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加强政企合作促进行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
此外,上述规定,实际上将准入后的部分监管功能转移到了外卖服务平台,以平台功能将政府的监管措施刚性化。这种政企合作促进线上线下协同治理的方法,在解决小微餐饮企业办证难、办证慢的问题上,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当然,政府部门与服务平台在经营许可等基础监管信息数据方面的互通共享,是形成餐饮业利益相关者在食品安全领域新的治理模式的必要前提。而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效率,也正是“放管服”改革的目的所在。(乔荞 媒体评论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