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
据了解,这也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此类条例。重点是“确立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其中“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也被外界热切关注。有专家向红星新闻表示,“平等、公平”也是该条例体现的核心。
“条例准备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在这么短时间内能够出台这么完善的、考虑到市场主体方方面面的一个条例,制定过程本身就能体现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总体态度,和服务市场主体的一个精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马晓白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条例对有关营商环境的整体工作及范围作出了清晰界定。
“从政府文件上升到国家法规,这种做法就有利于政策在全国规范执行。同时条例中提出对责任追究,要依法追责,也为下一步落实提供法规层面依据。”马晓白说。
多轮讨论最终出炉
解决一碗水端平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是今年立法计划的关键词之一。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首次提出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明确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起草。7月14日,有关部门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为了条例建设,内部召开了多轮讨论,又召开了专家认证会,又征求了各个部委及全社会的意见,最终才定下的稿子,整个考虑是非常全面的。”马晓白表示。
10月8日该条例草案的通过,意味着将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中的有效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包括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享受国家支持政策等。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条例》草案中提到更大力度放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
“条例的亮点就是强调了公平竞争,”经济学家常修泽对红星新闻表示,《条例》草案中归纳了“两平一同”,即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是整个营商环境的灵魂。”
马晓白对此也认同。她表示“能够兼顾对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对待”也是本条例最大亮点。
常修泽认为,《条例》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指出此前在真正市场环境中产权保护做得不到位、对国有和民营难以一碗水端平,这些都是长期困扰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迫切需要通过法治化手段予以解决。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则向红星新闻表示,此次条例出台,不仅深入发展“放管服”,更明确规范了政府在其中处于怎样的角色,这为未来发展也带来更多空间。
白明认为,过去营商环境的痛点是法制法规、透明度、政府服务都有不到位,但此次条例草案中,就突出政务公开透明,提到“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白明还提到保护市场主体这点。《条例》草案中也加强了对市场主体的保护力度,指出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和企业经营者人身财产安全,严禁违反法定权限、程序对市场主体和经营者个人的财产实施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让投资者有定心丸。”
《条例》草案还强调了对新兴产业较为宽容的举措,提到“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我国营商环境已有显著提高
“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不是像原来怎么把它管死,而是更多适应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市场创新的趋势,政府的规则也在变动。”今年9月召开的“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解读会”上, 红星新闻记者也向一些专家了解到关于营商环境的探讨。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王健认为,全世界贸易走到了十字路口,也是因为企业的经营环境,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又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业态,这时候政府要么用老的方式管,要么政府的监管政策也得创新。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政府确实是按照现在的市场规律推出新的监管方式,适应新业态、新模式,让我们的经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更便捷,在这方面特别是政府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监管,大大的提高了效率,这也是营商环境改变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已从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提升32位,首次进入世界前50,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的中国最好名次。
“中国的营商环境,特别是最近两三年在全世界有比较大的提高。”王健表示,世界银行有它的指标体系,中国在这方面改进得比较明显,特别是像政策的制定、外商投资法,以及中国本身原来对货物、人员流动、资金各方面的法规环境都有些改进,包括地方政府对外商投资企业、中国民营企业、新兴企业的各种政策对待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
企业关注政策落地
有好的政策保驾护航,能否做到真正落地则是企业更为关注的。
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谈到,现在的营商环境可以改进的地方很多,比如办人才居留的签证手续还可以简化、以及审批怎样更进一步简化;负面清单能不能短些更短些,甚至到零。还有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王辉耀认为未来可以朝这些方向努力。
王辉耀还提到了招商引资的问题。即便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吸引外资永远是非常重要的,招商引资永远不过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资本人才技术。
德勤中国创新主管合伙人刘明华对“营商环境优化”深有体会。去年底她主导在上海浦东陆家嘴成立了德勤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感受到整个公司注册的过程中非常顺利。她认为,对于跨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特别在现在创新和高科技的情况下,大家非常关注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制环境的建设,期待有更好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出台。
白明认为,过去发展是靠要素驱动,现在更多也要靠制度,这块是我们的短板。制度带来的活力对于外商来说也可以变成吸引力。
“民营企业更看重公平性,透明度。此次条例出炉就是强调,机会公平,游戏规则公平。”
白明还指出,虽然过去各地也在改善营商环境,但《条例》出台就相当于国家给出一个“规定动作”,未来各地再结合自身特点搞“自审动作”,这样比较容易落地。(记者 王田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