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397863874/2016-00281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荥阳市人民政府关 键 词:工作报告
文    号成文日期:2011-01-13发布日期:2011-01-17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荥阳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13日在荥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袁三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强化民生保障不懈怠,促进社会和谐不放松,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生产总值完成355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完成18.6亿元,增长2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6亿元,增长14.4%,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由上年的61%提升到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7.2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4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70元,增长10%。

一年来,我们立足结构调整,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现代农业稳步增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新增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8家、郑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粮经比例优化为79∶21。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发展食用菌大棚110座、日光温室200座,新增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4个,广武大葱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评为“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市”、“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市”。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1.7亿元,粮食总产达32.5万吨,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完成林业生态建设工程2.9万亩,新增特色经济林2004亩,创成林业生态村14个、林业生态镇2个。畜牧业发展加快,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22个,新增国家标准化示范养殖场2个、无公害畜产品认证14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2.8%。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8亿元,增长18.5%;实现利税147.7亿元,增长22.7%;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1家。着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荥阳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规通过专家评审,道北工业园总体规划通过初审;投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2亿元,新入驻项目40个,园区经济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达75%。狠抓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2%、16.3%和25%,龙祥铝业公司开发的节能技术荣获2010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服务业日益繁荣。策划了“杏花节”、“桃花节”等促销活动,近郊游、乡村游蓄势升温,全年接待游客3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430万元,分别增长32.4%和36.6%。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新引进商业银行2家,新成立民营担保公司7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3.7亿元、贷款余额76.1亿元,分别增长14.5%和29.8%,存贷比达61.5%,首次突破60%;荣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规范房地产业发展,新开工商品房42.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亿元。健全商贸流通体系,新建、改造各类乡级超市12家、村级超市75家,农村超市覆盖率达80%以上。

一年来,我们坚持开放搞活,借助外力、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发展后劲更加强劲。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组团参加大型招商活动12次,新引进项目60个,合同投资额161.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引进域外境内资金50.6亿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8611万美元,增长22.8%。稳步发展对外贸易,出口总额达5800万美元,增长13%。积极向上跑项目、争资金,争取上三级项目76个、资金1.01亿元。建立专题会议研究、领导分包、联审联批等制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新建、续建50万元以上项目598个;75个市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62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2.9亿元,中原利达二期、郑矿机械等32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成郑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1家,申请专利300件,新增省名牌产品5个,少林汽车荣获郑州市首届市长质量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新增耕地7142亩,盘活存量土地220亩,争取建设用地5400亩。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煤炭行业整合实现重大突破,11家煤炭企业分别与河南煤层气公司、郑煤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13家乡镇卫生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得到巩固,累计流转土地4.15万亩,完成集体林权改革16.5万亩。

一年来,我们加快城乡建设,瞄准重点、主攻难点、打造靓点,承载功能更加完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文博中心建成;荥泽大道(原唐王路)、科学大道(荥阳段)(原上高路)部分路段完工,索河路升级改造结束,荥泽大道排水工程基本完工;荥泽大道跨陇海铁路高架桥设计完成,东入市口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郑西客运专线荥阳站完成附属物调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220个村庄规划和9个乡镇控制性详规编制,实现了市、乡、村三级规划全覆盖;贾峪镇洞林湖五村联建项目进展顺利,1600户共6000余人入住新村,崔庙镇郑岗村、环翠峪景区环翠峪村整村推进工程完工,豫龙镇槐西新村和广武镇唐垌、崔庙镇郑庄中心村建设加快推进;8个示范村通过郑州市验收。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S314(广武-古荥段)改建、连霍高速王村出入口南侧道路改造工程结束,改造农村公路102公里;升级改造农用机井500眼,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6.8万人,7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投用;建成A类电气化村120个、电气化乡镇9个。扎实做好移民工作,试点移民村保持稳定,第一批移民472户共1932人搬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第二批移民安置点房屋主体工程完工。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拆除违法建筑1.1万平方米。以村容村貌、路容路貌为重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投入各类资金3亿元,新建垃圾中转站338座,购置垃圾运输车566辆,安装垃圾桶2240个,整治道路1100公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年来,我们始终关注民生,执政为民、政策惠民、服务利民,和谐氛围更加浓厚。扎实推进实事工程,承担的省和郑州市实事工程圆满完成,我市承诺的12件13项实事得到有效落实。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低保实现“扩面提标”;“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走在全省前列;孤儿救助标准每人每月700元,走在全国前列;“新农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7%、100%,“新农合”基本实现农业人口全覆盖。以创业带就业,发放小额贷款5375万元,实现城镇居民就业再就业481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发放各类救助金45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000余人次,荣获“中华慈善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农村文化大院8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个、农家书屋30个。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6个乡镇实行了“一校制”,新聘用教师83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22所,荣获“河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称号。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市区大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9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在全省县(市)中首次夺冠。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成147家标准化村级卫生所。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兑现计生家庭各项优惠政策资金1169万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7‰以内。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6%,治安整治达标率达100%,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5%。探索实施信访评估机制,强化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全市赴上三级访次数、人数分别下降51.6%和47.9%,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成功营救31名被困黄河滩群众,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

一年来,我们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问责督政、勤俭理政,公共服务更加优化。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与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66件、政协委员提案84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95%以上。建立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招商引资项目评估等制度,清理规范性文件197件,受理复议申请7件。强化预算资金管理,规范政府集中采购和招标行为,资金节约率分别达11.5%和13%。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开展审计及审计调查项目72个,促进增收节支3162万元。加强政务督查、投诉处理和效能监察,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查处各类违规违纪案件149起。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公务员岗位大练兵”、“行政执法人员文明执法”等主题教育活动,推行首问负责、行政问责等制度,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善。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和网民留言4775件(次),办结率达95%以上。着力打造“法治荥阳”,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全民法制观念显著增强。人事、编制、统计、民族宗教、广播电视、人民武装、国资管理、人民防空、外事侨务、政务信息化、地方志、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随着2010年各项任务的完成,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已如期或提前完成。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荥阳名次逐年提升,2009年位居第64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8亿美元,新上了天瑞水泥、国电荥阳2×60万千瓦电厂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大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3倍。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五年间增长2.2倍,年均增长25%,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区面积由17平方公里扩展到26.5平方公里,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打造郑州市级以上示范村37个,创成国家级卫生镇5个、省级卫生镇6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5%和14%;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7.8平方米和48.9平方米,比“十五”末分别增加2.3平方米和11.8平方米。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2774吨和1.25万吨以内,均已完成减排目标。回顾“十一五”,全市经济发展更加协调、社会建设更加和谐、城乡面貌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发展的成果饱含着奋斗的艰辛,收获的喜悦蕴含着耕耘的汗水。“十一五”时期辉煌成绩的取得,是郑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并通过大家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家,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荥部队、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两高一资”型企业比重偏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缓慢,调结构、促转型任重道远;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然比较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三是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不少,民生事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重要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五是个别政府部门宗旨观念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作风不实,与“三具两基一抓手”的新要求不能完全适应等。我们将正视问题,知难而进,采取得力措施,有效加以解决。

“十二五”期间及2011年政府主要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期,也是我市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更是我们实现富民强市的特别关键期。“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实现2015年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达到7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达到3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22.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3∶65∶32;城镇化水平达到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3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14000元;万元GDP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政策与措施等,已写入《荥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一并予以审议。

2011年是决战“十二五”的起始之年,也是我市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五年看头年,开局是关键。从国内看,今年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从省内看,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已拉开战幕;从自身看,我们始终坚持项目带动,狠抓招商引资,形成了相对坚实的产业基础,可以说当前荥阳正蓄势待发,新一轮大建设、大融合、大发展的高潮即将到来。我们务必紧抓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汇全市之智、聚全市之力,激流勇进、乘势而上,力争经过新一年的拼搏,使发展方式有更大转变、人民生活有更大改善、县域实力有更大提升。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郑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市中心任务,瞄准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新荥阳大目标,构建“一心两翼”总布局,突出项目建设总抓手,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三产兴市主战略,努力打造郑州新组团,建设省会西花园,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达到410亿元(按现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达到19亿元;第二产业增长14%,达到296亿元;第三产业增长13%,达到9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达到13.25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4%,达到2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8%,达到3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到96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17420元;出口创汇增长14%,达到6670万美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郑州市下达目标。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完成,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扶优促强,提质增效,谋求工业发展新跨越

培育壮大企业规模。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倾斜,推动阀门、建筑机械、铝加工等传统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产业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扩张,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270家。采取财政奖励、技改贴息、融资担保等措施,加快企业梯队建设,引导一批现有主导产业企业调整转型,扶持一批有自主品牌的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有潜力的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催生一批前景好、潜力大、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新增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2家、超20亿元企业2家。强力推进上市工程,将上市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重点抓好四维机电、中原利达、河南阳光油脂等企业上市培育,力争年内挂牌上市实现新突破,1-2家企业完成上市申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资源整合、企业维权等方面的作用,新组建行业协会1-2个。

促进产业集聚升级。按照“四集一转、产城融合”要求,整合优化园区总体布局,编制和完善各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促进园区内涵式发展。突出各自特色,明确功能定位,推动各种要素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1-2个特色品牌产业集聚区。以荥阳产业集聚区为重点,采取多种投融资模式,全面推进园区开发,建设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19万平方米,加快13条道路建设,不断完善物流、金融、商贸等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搭建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市场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招商项目异地落户利益分成机制,加强登记注册企业新增情况考核,引导各乡镇新上项目有序向园区集中,新入驻项目30个以上。理顺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水平,完善考核制度,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汽车、医药、铝加工等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实施新能源、信息、生物等领域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申请专利300件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贸易成交额2.5亿元,力争列入郑州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5个。充分发挥“市长质量奖”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制订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推动企业开展各类质量体系认证,新培育郑州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新增省级以上名牌3个、著名商标3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增郑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4家以上,建成河南省建筑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立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紧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研发团队,着力构建人才高地。

二、突出实效,强化服务,内育外引,再掀项目建设新高潮

全力以赴抓项目。以项目优结构,以项目蓄后劲,继续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力争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完成投资30亿元。狠抓项目推进,争取杭州中羽集团、龙源河南风电20万千瓦风能开发等项目尽快落地,力促四维机电总部搬迁、中国(郑州)工程机械产业园等项目早日开工,确保中联收获、胜通金属加工等项目如期建成,推动郑煤机年产4400架液压支架、金税印务等项目尽快投产,做好国电荥阳电厂二期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实行倒排工期、跟踪督查、现场办公和目标奖惩等措施,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分别达到80%和40%以上。

千方百计引项目。将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出台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拓展,全年引进到位内资58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9100万美元以上。大力优化引资结构,实行招商与选商齐抓、数量与质量兼顾、二产与三产并举,力求在引进投资强度大、土地利用效率高、创税能力强、企业品牌响和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力求在引进“国字”号、行业100强、全国500强、世界500强大企业上实现新突破,新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超亿元以上项目6个,超10亿元以上项目1个。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走向,掌握市场运作规则,完善评估和服务机制,提升招商引资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创优环境建项目。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审批最快、回报最好”为目标,出台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着力打造一流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软实力。探索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全面推行全程代办、预约服务、限时办结等制度,提升行政效率。严格落实投资环境属地负责制,采取利益调节、教育引导、依法打击等方法,有效化解地企矛盾,实现和谐拆迁、和谐施工。用足用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对空闲厂房、闲置土地的清理整顿力度,依法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积极盘活土地存量,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充分发挥城投、建投公司融资职能,积极采用新型融资方式,有效满足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坚持现有企业新上项目和招引项目同等待遇,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着力营造全民创业环境。

三、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深度开发,激发三产发展新活力

促进旅游产业提升。立足我市旅游资源,结合郑州市产业布局,编制完成《荥阳市旅游总体规划》、《南水北调穿黄景区控制性详规》,启动汉霸二王城遗址公园控制性详规、南水北调干渠两侧景观带开发及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加快环翠峪、桃花峪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促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落户荥阳。依托江南春、清华城市综合体、新田生态城等重点旅游项目,开发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康体疗养、风情体验等旅游新业态,加快我市旅游产品升级转型。出台财政引导政策,推动农家乐提档升级,带动乡村休闲游、生态观光游、周末近郊游发展,着力打造沿黄文化旅游产业观光带。完善多元投资体制,力争在与大型旅游集团的战略合作上实现新突破。加大整体形象宣传,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全年旅游接待人次、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

加快文化资源开发。按照“重点突出、精心打造、塑造品牌”的原则,深度挖掘嫘祖文化、象棋文化、姓氏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餐饮等有机融合,尽快将我市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彰显荥阳文化魅力,创作和推出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特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筹拍电视专题片《走遍中国-荥阳》。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加强苌家拳、“先蚕氏嫘祖的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整理、开发与利用,做好汉霸二王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象棋文化之乡”、“嫘祖文化之乡”申报工作。加快市广电中心建设,筹建楚河汉界棋院,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继续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文化惠民活动。

推动商贸流通繁荣。编制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以高速公路为纽带的现代物流网络,重点抓好中原(郑州)国际阀门交易中心、河南(荥阳)汽车生态服务产业园、少林汽车现代物流服务中心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新引进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3家以上,着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服务郑州、辐射中原的现代物流配送基地。加快社区服务、卫生、家政等网点建设,大力发展创意、咨询、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深化“万村千乡”、“家电下乡”、新网工程建设,完善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建成市级配送中心1个、乡级连锁超市5个、村级综合服务社25个。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支持奥特制衣、鑫源制衣、少林汽车等重点进出口企业拓展外贸领域和空间,新培育3个以上出口超100万美元品牌商品。

四、突出富民,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打造三农工作新亮点

积极发展都市农业。依据全市农业产业现状,结合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和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休闲型、生态型、观光型农业。围绕“一村一品”,巩固提升优质粮、林果、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花卉、食用菌等高效园艺产业,加快黄河滩万亩鱼塘等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增休闲观光园区2家。狠抓设施农业,新建农业标准化基地3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个、温室大棚150个,新增水产养殖500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2个,争取郑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3-5个。深入实施《郑州市沿黄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畜牧业世行贷款项目,升级改造标准化养殖场9个,新增规模化养殖场6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2家、产品认证4个。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完成2个郑州市级以上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节水灌溉各3000亩、旱涝保收田1000亩。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争取将索河、枯河、汜河河道治理和王河、寺河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开工建设110千伏广武输变电站,升压改造110千伏曹李输变电站。加强农村路网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0公里,探索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机制,全面提高通行能力。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精心打造6个郑州市示范村。以“群众满意、全省一流”为目标,扎实做好试点和第一批移民村社会治安、生活稳定、产业发展工作,确保圆满完成第二批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全力推进南水北调主干渠荥阳段工程建设。

完善农村服务体系。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狠抓农民技能提升,加速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完成农民劳动技能培训1万人,转移就业1.9万人,发放小额贷款7500万元。加快扶贫开发,完成360户扶贫搬迁和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实现脱贫人口1600人。大力争取各级农机购置补贴,建成3-5个明星农机专业合作社,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创建省“平安农机”示范县(市)。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土地银行,加快土地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转,流转耕地4500亩以上。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创成郑州市级示范合作社6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村级资金互助社试点,推行农民建房按揭贷款、农房抵押贷款机制,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农村。

五、突出宜居,城乡统筹,建管并重,拓宽城乡发展新空间

优化城乡布局。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原则,围绕打造“郑州新组团和省会西花园”,启动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努力与郑州在城乡规划上主动对接、在基础设施上率先对接、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对接。突出先进理念,塑造风格特色,统筹布局全市产业、城镇、交通、生态等各类空间要素,合理安排村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完成2个城郊村“合村并城”和6个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启动京城路以西区域停车场专项规划。坚持规划的龙头、刚性和法定地位,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管,坚决遏制新生违法违规建设。

完善城乡功能。将宜居生态城、宜居健康园建设作为突破口,坚持组团开发、滚动推进,加快南部生态新城区建设。年内编制完成宜居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实现与宜居健康园融合发展,重点做好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土地储备、项目申报等工作;配合郑州市做好宜居健康园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供水、供电、路灯、通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禹锡园、李商隐公园和荥阳植物园。健全城乡交通网络,实施惠民路(原紫薇路)、福民路(原海棠路)南延工程,完成S232线(荥阳-新密段)升级改造;加快荥泽大道跨陇海铁路桥和郑西客运专线荥阳站站前广场建设,配合郑州市做好科学大道、陇海路、莲花街西延和中原西路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建设工程。

美化城乡环境。深化村容村貌、路容路貌专项整治,大力改善禹锡园、荥阳植物园周边区域环境,完成郑州西南绕城高速豫龙出入口、连霍高速高村出入口和郑上路(荥泽大道-京城路段)东入市口整治任务。探索实施“数字城市”建设工程,逐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效率。实行全天候、全覆盖、无缝式保洁,新增市区保洁面积210万平方米,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以“队伍建设、设施完善、经费落实、督查考核”为重点,全面推行“村收、镇运、集中处理”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常态化,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启动“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工作,加快2个新型社区建设步伐。按照“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房舍美化”要求,加快崔庙、贾峪、广武、高山等重点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各异的小城镇。

六、突出生态,保护环境,狠抓减排,促进生活品质新提升

加强生态建设。巩固林业生态市创建成果,强化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抓好山区造林、廊道绿化、村镇绿化、中幼林抚育等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完成营造林3.6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5%。开展沿街植绿、门前插绿、小区造绿、空地添绿,着力打造多维绿化景观,新增成片林地12.5万平方米,建成2个绿色新片区,完成荥泽大道北段、科学大道(荥阳段)等6条道路绿化工程,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12.1平方米。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创成14个林业生态村,1个林业生态镇。加强生态脆弱区的保护,抓好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矿区植被恢复,治理水土流失8平方公里。加快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完成鸟类栖息地保护7150亩。

强化环境保护。坚持环境准入刚性约束,严格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控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注重从源头上防控污染。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加强对建材加工、石材开采、碳素、化工等行业的综合整治和污染监管,确保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保持在100%,大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95%以上。健全水质监测体系,强化“四库一河”水源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开工建设郑州市机动车简易工况检测中心站,筹建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加快市区污水管网改扩建和各乡镇镇区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

发展循环经济。巩固“循环经济试点县(市)”成果,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点抓好农作物秸秆、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条,加快推进香港绿源公司生物质发电、民安粉煤灰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健全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强化执法监管,抓好25户郑州市级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监察,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推行清洁生产,广泛应用余热余压利用、中水回用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力争2个项目列入郑州市级以上重点节能降耗项目计划,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支持企业研发和引进新能源技术,抓好电动汽车、非粮生物等先导产品的研制、推广,逐步提升新能源产业占工业比重。

七、突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开创和谐社会新局面

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牢固树立“围绕产业抓财源、依托财源促财政”的思想,突出“强工业、活三产、促一产”,着力构建“多元化、有后劲、可持续”的财源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总部、独立核算法人分支机构入驻荥阳。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治理活动,加快税源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关联企业的稽查、监管,着力建立稳定的税收征管新秩序。鼓励各单位争取国债和中央投资,以及省、郑州市有关扶持政策和资金,增强地方可用财力。强化公共财政理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科学调整市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完善预算支出管理办法,支持引导乡镇合理布局产业,争创亿元乡镇,巩固壮大乡镇财力。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突出抓好基础教育;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争创“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县(市)”;筹建市教师进修学校,逐步改造市区学校危房,开展中小学生应急训练,保障校园安全。优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做强市级骨干医院,提升基层院所业务水平,探索建立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新型服务体系;推行“片医”进农村、进社区制度,建设居民健康管理中心15个,建立全民健康档案,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建成市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中医院急救综合楼,争创“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菜篮子”工程,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毫不放松地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实施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和“双提高”工程,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不断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社会救助水平,逐步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市场监测,加大重要商品储备,用好价格调节基金,切实维护物价稳定。大力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新增廉租住房受益户100户,确保“南苑春光”经济适用房二期建成投用。进一步做好工商、审计、统计、气象等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

切实维护大局安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公共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抓好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添加城乡机动消防泵和消防器材,推行森林防火、治安巡防、火灾扑救一体化。坚持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大力开展“四有三无”创建活动,完善领导干部定期下访、接访、约访和包案责任制,着力化解信访积案,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实施“四严一创”和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80%村(社区)达到“五无”创建标准,公众安全感指数保持95%以上。扎实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加强公民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法治教育,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继续推进慈善城市创建工作,拓展慈善项目,塑造慈善品牌。

继续为民办好实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管落实,全力以赴做好以下实事:一是实施宜居工程。优化供热方案,加快热源建设,逐步解决市区供热问题;免费开放图书馆和博物馆;升级改造游园14处;完善城市环境卫生配套设施,新增公厕6座,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12座,更新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垃圾箱。二是实施惠农工程。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升级改造农用机井500眼;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三年攻坚计划;加快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参保覆盖率达到85%,其中特殊人群参保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实施兴教工程。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加固工程;改扩建市第七小学;新建公立幼儿园1所;更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桌椅。四是实施平安工程。建立健全城乡巡防联防体系;完善或增设主要交通路口、主要地段交通信号设施;增加技防设施,实现城乡视频监控全覆盖。五是实施帮扶工程。选派市直单位科级干部,深入全市15个社区和286个行政村,围绕发展富民产业、改善生活条件、救助弱势群体、培育新型农民等内容,开展帮扶活动。

打造更加奋发有为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面对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服务质效,努力打造更加奋发有为政府。

经济为重,以发展增实力。要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开展“热爱荥阳、建设荥阳”教育活动,把全市人民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集中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只要是对发展有益的事、定了的事,就要不争论、不折腾,多干事、干成事。要尊重发展规律,完善发展战略,提升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充分发挥荥阳独特优势,打造更加开阔的载体平台。要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实施生态立市,推行三产兴市,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层次,壮大县域实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争当领跑者,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勇当先行者。

创新求变,以运作破难题。要跳出荥阳看荥阳,主动将荥阳放到全郑州市、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去分析、去审视,在开阔视野中开拓思维,在重大政策前及早着手,只争朝夕不懈怠,抢抓机遇促发展。要先试先行敢作为,善于用新眼光观察问题,以新思路分析问题,拿新办法解决问题,有效破解各种发展制约。要革故鼎新求突破,转变工作方法,提升运作水平,重于谋势、善于造势、巧于借势,让加快荥阳发展的各种源泉充分涌流,让促进荥阳赶超的各种要素充分释放,让推动荥阳跨越的活力竞相迸发。

群众至上,以实干赢民心。要常怀为民之心,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竭尽全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要勤思富民之策,树立富民理念,谋划富民方略,大力推动就业安民、创业兴民、产业强民,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要多办便民之事,腾出更多时间深入基层,集中更多精力访贫问苦,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企业保驾护航、为项目协调服务,以办实事换来群众高度满意,以做好事赢得群众真心拥护。

政令畅通,以执行求落实。要强化执行意识,牢固树立“不讲借口、勇于担当”的责任理念,“雷厉风行、快速高效”的效率理念,真正让执行成为自觉自发的行动。要完善执行机制,健全执行程序,继续强化“日询问、周汇报”等督查机制,综合运用行风评议、明察暗访等方式,确保所有工作都做到有标准、有监督、有检查。要增强执行成效,用工作的完成情况、发展的实际成果,来评价部门工作的效率和作风,来检验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让想执行、能执行、会执行的干部有目标、有方向、有奔头。

建章立制,以管理促规范。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利,依据法定权限履行职责,遵循法定要求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规范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措施,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人事管理等制度,真正实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坚决防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靠责任明确的硬任务、赏罚分明的硬机制,实现政府工作高效运转。

严谨自律,以清廉树形象。要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公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网络舆情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预算管理,削减会议、接待等行政经费支出,将有限财力用到发展经济、用到改善民生上来。要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行政监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以勤政为民的行为、以廉洁奉公的表现,塑造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荥阳正处在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目标令人鼓舞,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把人民的期盼变成前进的动力,把历史的使命化作实干的行动,聚精会神搞建设,心无旁骛抓发展,为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新荥阳而努力奋斗!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