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索 引 号:005303107/2015-00020主题分类: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督/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业务信息
发布机构:登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 键 词:计划
文    号成文日期:2015-02-05发布日期:2015-02-05
体    裁生效日期:2015-02-05废止日期
登封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严峻形势,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战略定位,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强力推进“三大主体”工作,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努力打造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登封,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

初步统计,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3.4亿元,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9.6亿元,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1亿元,为年度调整预算数的103.4%;固定资产投资341.6亿元,增长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35.6亿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5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13277元,增长10.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9.6%。

(一)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强化。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新增省、郑州市龙头企业4家,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新流转土地面积6500亩,涉农企业发展到89家,年销售额达到15.9亿元。新增郑州市休闲农业建设项目4个,新培育15个农家乐示范户,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投入资金3.6亿元,解决了农村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崔岗、李岗等11座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综合配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我市遭受60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战水荒、保民生,总投资1.7亿元的白沙水库抗旱应急饮水工程顺利完工,及时化解了市区居民用水危机。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大宗食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7%,并将原(杂)粮、干菜(果)、茶叶纳入检测范围。全市共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基地10个,基地认证面积1.4万亩。

(二)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是主导产业发展迅速。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15.7亿元,增长21.8%。亚力山卓、闼闼木门等家居项目开工建设,揭开了郑州市千亿级家居产业基地建设新篇章。二是园区建设长足发展。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5亿元。跃博电器、嵩山特材等企业生产技术全国领先,河南翱翔航空科技无人机项目竣工投产,郑州联冠科技SMD生产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标志着我市工业发展迈向了新跨越。产业集聚区获得“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循环经济工业园获得“郑州市五强专业园区”称号,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被评为郑州市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认定省、郑州市级科技型企业127家,建设郑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0家,完成专利申请2871件,打造了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弘扬和传承嵩山文化。我市被确定为首批“河南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市)”,全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16.1%。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嵩山论坛、第十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登封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二是服务业项目有序推进。省内首家县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登封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投入运行,登封文化创意园、河南国华医药物流等项目进展顺利。三是服务业集聚区承载力不断增强。天地之中文化旅游专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6亿元,在郑州市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五快”专业园区,获奖100万元,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称号。特色商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亿元,获省政府奖励建设资金500万元。

(四)新型城镇化成效明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市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安置房建设为重点,统筹抓好“六项切入点”工作,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路网,建成道路16条67.4公里,少林大道东西两段、S237唐庄至槐树坪段等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郑登快速通道基本具备通车条件。生态廊道,建成生态廊道17条227.6公里,新增绿化面积850.2万平方米。新型社区,建成安置房420万平方米,唐庄中心社区、新店安置区等29个社区达到回迁入住条件。中心城区,落实《登封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概念规划》,中天广场等中心城区30个在建项目稳步推进。新建改造10千伏供电线路25.4千米;新铺设燃气管网2.5公里、供热管网30公里,新发展燃气用户6000户、供热面积21.9万平方米;新建人防工程12万平方米,新增地下车位4000个。新区起步区,“三纵五横”路网基本形成,中禾商务广场、工人文化宫等项目主体竣工,新区商住功能不断提升、发展初具形象。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6亿元,水电气暖路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五)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招商引资效果良好。一是重点项目超额完成目标。31个省、郑州市重点项目和193个我市本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7.8亿元、196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8.4%、103.7%,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二是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围绕我市主导产业,针对国内外知名企业,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题招商、定向招商。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个,其中,乡土情旅游综合体等9个项目签约入驻,河南驰达钨钼材料深加工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

(六)民生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福祉不断增加。一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现“村村有、全覆盖”。围绕“天地之中”文化品牌,积极举办各项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登封窑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金店老街、徐庄柏石崖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二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新建菜园路初中、清华园学校、通达路小学等学校6所,进一步缓解了市区入学压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一本上线514人,创历史新高。德育工作成果凸显,宣化镇蔡沟小学校长卢朝军荣登“中国好人榜”。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我市新农合参合率和常住居民健康信息建档率均超过99.7%,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大冶、卢店、石道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竣工投用,中医院门诊楼和徐庄、颍阳、送表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城乡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市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有效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四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682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855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五险合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实现100%。五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水泥行业脱硝、道路周边料场扬尘等专项整治,扎实推进燃煤锅炉拆改工作,全面取缔白沙水库网箱养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科技、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综合治理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得到了有效落实,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生物医药、家居等工业主导产业虽增长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接续替代作用还不明显;信息服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占比较小,产业支撑能力不强,转型升级步伐仍需加快;生态环境约束持续收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瓶颈制约异常严峻;安全生产、社会治理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201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围绕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战略定位,抢抓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新机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抓改革创新,强投资开放,促结构转型,求民生改善,着力提升“三大主体”工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建设,强化法治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郑州市下达目标。

为实现上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得到新提升。一是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依托少林功夫、儒释道等文化资源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要素,激活传统文化元素,逐步提升功夫、培训、创意等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建设集观光、体验、养生、休闲为一体的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围绕打造世界健康养生之都、健康登封、长寿登封的目标,大力发展以文化养生、中医保健、康体旅游为主的健康服务业。依靠交通区位优势,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和综合物流园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紧抓当前国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改革机遇,拓宽与信托、租赁、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多元化。加快推进中岳文化苑、中国禅武文化国际研修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明清古城恢复等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力争创博国际登封云计算中心等项目落地。二是加快工业主导产业发展。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坚持科技引领、龙头带动、绿色发展的理念,走集聚、集群、集约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家居、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两千五百”计划,积极培育通用航空、高温元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工业高端服务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支持白云牧港中药材深加工基地、登峰熔料军民共建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与已签约家居企业对接力度,促进签约项目尽早落地。三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以石、君、颍为中心,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带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拓展农业生态、景观、休闲、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建立休闲观光农业集群。大力推行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建设,引导扶持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设优质安全的蔬菜、畜牧、林果等高标准示范园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搭建优质安全种养模式展示平台,建立健全覆盖粮棉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和关键环节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瑞洋园林等5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颍阳镇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等项目建设。

(二)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城乡一体化上再创新业绩。以建设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为统揽,按照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是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抓住上级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计划高标准建设安置房204.6万平方米,回迁群众5600户2.3万人。二是加快路网廊道建设。计划新改建及大修路网项目73个138公里,新建生态廊道6条107公里,新增绿化面积689万平方米。三是持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计划铺设燃气管网170公里、供热主管网19公里、供水管网20公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32千米,开工建设城关110千伏变电站、日调水万吨加压泵站等项目。四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强化住房、教育两牵动,认真落实户籍改革政策,逐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立健全农业人口转移促进机制,引导煤矿塌陷区、贫困山区群众进城镇、入社区,解决转移人员后顾之忧,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在推动发展上激发新活力。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行PPP投资等新模式,适时开展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基金业务,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续简政放权,加快推进“五单一网”、行政审批等制度改革,推动全市经济更加高效、公平、可持续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协调联动机制,调动社会优质资源,大力实施“天地之中”文化品牌战略。建立健全文化传承、舆论导向等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社会体制改革,坚持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目标,加快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社会朝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生态体制改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积极实施生态廊道、生态水系等工程,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快建立生态文明体系,为全市人民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二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以深化提升人才引进培育机制为引领,加快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园等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方式,集聚和培养一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和团队。以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和技术转移为契机,建设适用、便捷、高效的科技成果技术转移平台,承接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谋划好重点项目。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共谋划省、郑州市重点项目31个,总投资39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7亿元。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论证,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政府在基础性、公益性、示范性领域的投入,着力加快路网体系、市政公用设施、生态绿化等方面建设。强化协调服务和督促指导,积极推进领导分包项目制度、项目台账管理制度,争取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以商招商、以链招商、业态定制招商,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20强企业,抓好主题活动推介、组团定向对接、新闻媒体宣传的多层次立体招商,鼓励登封在外投资人士回乡创业。重点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实现引资项目数量、质量双突破。

(五)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在民生服务上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健全校长培养选拔制度,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统筹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办学,扎实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二是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深化医改工作,逐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突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努力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着力改善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就业结构,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加快“五险合一”进程,统筹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全力做好居民养老与全民医保两项民生工程。四是切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按照“扶贫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通过易地搬迁、煤炭塌陷区搬迁、项目招商等方式,努力提高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能力,尽快让贫困地区富起来、贫困群众生活好起来。继续扎实推进文化、计生、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