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业迎来新拐点——我市战略新兴产业比重首超高耗能产业的思考

  • 索引号:005253103/2015-00051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 发布机构: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 关键词:工作信息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5-04-13
  • 发布日期:2015-04-13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郑州工业迎来新拐点——我市战略新兴产业比重首超高耗能产业的思考

    昨日发布的2014年统计公报,传递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全市战略性产业比重首次超过高耗能产业。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4年,全市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完成增加值1447.3亿元,占工业比重达到46.8%,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2%,较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全市战略性产业比重首次超过高耗能产业4.6个百分点。

    当前,和全国全省一样,郑州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常态下,谁走在结构调整的前列,谁就能掌握更大的发展主动权。我市战略新兴产业首次超越高耗能产业,将成为郑州工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产业结构的明显优化,成为近年来郑州工业的最大亮点,工业经济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由此迎来拐点。” 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李中健说。他目前正在研究有关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课题,“郑州战略性产业比重首次超过高耗能产业有着现实和长远意义。新产业的崛起,让郑州在新常态下,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为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在郑州落地匹配了产业基础。”

    郑州由此将开启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新兴战略产业将一路高歌,在工业阵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兴产业催生郑州工业新符号

    3月21日,宇通生产的纯电动客车亮相北京,担负起“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参会贵宾的接待任务。这是钓鱼台国宾馆首次使用纯电动汽车作为接待用车,也让驰名中外的宇通客车再添殊荣。

    时间回溯到2014年底,宇通客车第6万辆客车——纯电动E7缓缓驶出生产线。这一瞬间对宇通具有双重意义:率先成为国内乃至世界首个年产销突破6万辆的客车企业,国内首个累计销量破万辆的新能源客车企业。稳居龙头多年,宇通已经成为“郑州制造”响当当的标志和符号。

    与长期扎根郑州的宇通客车相比,“钻山掘地”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则是2009年才进驻郑州的“新户”,短短几年间,跨越式发展,称霸业内。2010年,中铁装备生产盾构机23台套,年销售额占国内市场三分之一,创世界第一,一举树起“江湖老大地位”。

    今年1月26日,该公司实现又一重大技术突破——由公司牵头研制的首台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在郑州下线。正是中铁盾构的奋力掘进,“洋品牌”的市场垄断被攻克,高价位坚冰被打破,中铁盾构凭实力成为装备产业的中国骄傲。

    这是一组让郑州人倍感自豪的数字:2014年郑州航空港区生产手机1.43亿部,约占全球供货量的八分之一。全世界不同人们使用的苹果手机,大部分在郑州诞生。苹果手机成为内陆郑州递给世界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从2012年明确七大主导产业以来,全市的战略性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曾经的工业名片更加熠熠生辉,新的“郑州制造”符号傲然而立,这些行业龙头、产业头雁领航全市工业巨轮,阔步迈入“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的新趋势、新常态。

    引领郑州工业更新更强

    智能手机缔造了从零到强的产业神话,汽车产业成长为工业的中流砥柱,中铁隧道、格力引领的装备制造,在全国崭露头角……

    战略新兴产业的异军崛起、百花争艳,绝不是偶然,更不是运气。早在几年前,市委、市政府就开始着手书写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几年间的砥砺奋进,终换得姹紫嫣红春满园。

    数年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为工业“调结构”打下良好基础。智能终端(手机)、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万马奔腾、日新月异。

    三年前,郑州的智能手机产业尚是一片空白。2011年底,富士康的进驻开启智能手机生产序幕。三年后,智能手机产业从无到有,成长为郑州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来自郑州海关的数据显示,2014年河南进出口总值为3994.4亿元,其中出口2418.8亿元,而富士康的苹果手机出口额占到全省外贸出口的53.1%。

    3月的一天,郑州海马轿车总装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紧张进行成品车的最后组装……郑州海马轿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邱宗勋说,2013年是企业转型升级做轿车的“元年”,当年产销6万辆,2014年,销量超过9万辆,收入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65%,从起步到突破,我们只用了两年时间。

    数据显示:2012年,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16.1%,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4.6%;2013年,这一比重提升为17.2%,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8.5%;2014年,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提升为17.6%。

    郑州工业经济的规模扩张了,结构优化了,质量和效益提升了,工业企业的“个头”也长大了,小企业“铺天盖地”却不能“顶天立地”的现象明显改观。近几年,我市相继实现了超1000亿元、超2000亿元企业零的突破,超500亿元、300亿元企业也相继涌现。

    再绘工业增加值万亿路线图

    郑州虽以“商都”闻名,但却是靠工业立市。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打下的老工业基础开始,关于工业发展的思考和调整从未间断。无论是拉长工业短腿,还是节能、环保新诉求下的产业结构调整,背后都是我市工业发展的持续探索、不断突破。

    2015年伊始,我市就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绘制了新型工业化发展路线图,提出了“3366”工程。

    具体目标是:力争经过3至6年的努力,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千亿级战略性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度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大产业基地,努力建成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世界“金刚石之都”,实现全市工业总量大幅跃升,产业结构深度调整。

    到2015年底,全市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8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6万亿元;到2017年,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

    市工信委党委书记、主任苗晋琦表示:“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的效应有些已经显现,有些则刚刚开始释放。”对于郑州来说,战略性产业的增长和超越蕴含的潜能,值得欣喜和期待。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