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郑州市2015年冬前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 索引号:005253963/2015-00058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通知公告
  • 发布机构: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关键词:通知公告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5-11-23
  • 发布日期:2015-11-23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郑州市2015年冬前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郑农〔2015〕108号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
    郑州市2015年冬前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委、有关单位:
      “立冬”已过,我市小麦进入冬前生长和管理的关键时期,为切实加强我市小麦冬前麦田管理,促进冬前苗全、苗壮,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明年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制定了《郑州市2015年冬前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望各地遵照执行。

     

    2015年11月18日

     

     

    郑州市2015年冬前麦田管理技术意见

     

      一、今年麦播形势分析
      今年麦播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三秋”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早动手、强化措施,狠抓关键技术落实,全市麦播工作进展顺利,麦播形势整体较好。一是麦播面积稳定。国家及时出台了明年小麦收购保护价格,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各项惠农政策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全市麦播面积229.83万亩。二是播期适时集中。全市小麦10月初开始播种,10月27日麦播基本结束。全市麦播高峰期集中在10月8-20日,共播种小麦204万亩,占麦播面积的88.8%,播期较为集中,实现了适期播种。三是播种基础好,主导品种突出。豫麦49-198、周麦22、矮抗58、郑农17、凤舞981、郑麦7698、漯麦18等7个主导品种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71%以上;深耕深松面积达156.26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达185.4万亩,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面积达130.4万亩;麦播病虫害防控基本实现全覆盖,种子包衣与药剂拌种面积达322.2万亩,土壤处理面积达123.5万亩。四是土壤墒情总体较好。今年麦播期间,大部分麦田底墒较好,做到了足墒播种,部分墒情不足的麦田采取浇底墒水或播后浇蒙头水的方式,助苗出土。10月25-26日,11月5-6日全市连续两次出现大范围降水,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对小麦出苗、冬前生长非常有利,大部分麦田实现了苗全、苗匀、苗足。
    尽管今年全市小麦播种形势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麦田播种偏早,播量偏大。二是部分麦田整地粗放,影响小麦出苗,有缺苗断垄现象。三是受粮价下跌幅度较大影响,部分农户种麦的肥料等投入减少,自留种子面积增加。此外,受目前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冬前和越冬期间气候不确定因素增大,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高,小麦防灾减灾任务重。
      二、冬前麦田管理关键技术
      根据今年小麦播种基础和出苗情况,冬前麦田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苗全苗匀的基础上,加强冬前管理,促根壮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奠定小麦高产基础。
      (一)及时查苗,确保苗全。各地在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无苗为缺苗,17厘米以上无苗为断垄)的地方,要及早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后补种,或采用疏密补稀措施,确保苗全苗匀。
      (二)中耕镇压,促进苗壮。每次降雨或浇水后都要适时中耕划锄,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根蘖健壮发育。对于耕作粗放的麦田,地面封冻前进行镇压,踏实土壤,弥补裂缝,保苗安全越冬。
      (三)因苗制宜,分类管理。对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和土壤墒情适宜的壮苗麦田,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浇水,只进行中耕划锄,保苗稳健生长;对播种偏早,群体过大过旺的麦田,可采取化控、镇压或深中耕等方式,控制地上部旺长,培育冬前壮苗;对于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且有缺肥症状的麦田,应在冬前分蘖盛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并注意及时中耕保墒,破除板结;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缺肥麦田,可趁墒追肥。此外,各类麦田都要严禁畜禽啃青,伤害麦苗。
      (四)适时冬灌,保苗安全越冬。对于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和土壤悬空不实,以及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必须进行冬灌,以踏实土壤,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保苗安全越冬。冬灌要根据苗情和土壤墒情分类进行,对于弱苗麦田,冬灌要早,壮苗麦田,冬灌要晚,旺长麦田,可不进行冬灌。冬灌的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3℃左右进行,在封冻前完成,浇越冬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禁止大水漫灌,浇后及时划锄松土,破除板结。
      (五)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冬前是麦田化学除草最有利的时机,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酸、精恶唑禾草灵等除草剂进行防除;以节节麦、碱茅、硬草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甲基二磺隆、甲基二磺隆 甲基碘磺隆进行防除;双子叶杂草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苯磺隆、溴苯腈和二甲四氯水剂等除草剂进行防除。施药时间要掌握在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日均温5℃以上的晴天进行。要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尽量采用大中型喷杆喷雾机施药,以保证防除效果,防止药害发生。
    秋苗期要做好地下害虫、茎基腐和根腐病、孢囊线虫病、纹枯病、麦蜘蛛、蚜虫、锈病、白粉病、潜叶蝇等的发生危害动态调查监控,对部分苗期受地下虫危害较重的麦田,及时进行药剂灌根。麦黑潜叶蝇发生严重的地方,可用阿维菌素、毒死蜱等喷雾防治;对小麦胞囊线虫病严重田块可用10%灭线磷颗粒剂在小麦苗期顺垄撒施;对小麦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喷一次三唑酮,抑制冬季侵染,减轻早春发病程度。
      (六)做好防灾减灾。各地要及早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遇到剧烈的强降温天气,要在寒潮来临之前及时浇水防冻;对受旱麦田,要及时进行灌溉,保苗正常生长。
      三、提高认识,搞好冬前麦田管理的宣传和服务
      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冬前麦田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全力以赴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一是要认真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查苗情、墒情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掌握生产动态,研究分析生产形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冬前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二是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讲座、12316“三农热线”、手机短信、送科技下乡等多种方法和形式,积极开展好冬前麦田管理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入户率、到田率,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管理水平。三是要继续开展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面对面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针对不同类型麦田,提出应对技术措施。四是搞好小麦高产创建和小麦不同播种技术模式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示范区麦田管理,推广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打造粮食生产高产示范区,示范带动全市冬前麦田管理工作,努力把今年冬前麦田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夺取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