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397863874/2015-00228 | 主题分类: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水利、粮食/水利、水务/业务信息/水务项目建设 | |
发布机构:荥阳市人民政府 | 关 键 词:水利水务 | |
文 号:荥政〔2015〕36号 | 成文日期:2015-12-07 | 发布日期:2015-12-08 |
体 裁:通知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荥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荥阳市2015-2016年度冬春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荥政〔2015〕36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荥阳市2015-2016年度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荥阳市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7日
荥阳市2015-2016年度
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郑州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抓住冬春有利时机,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推进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省、郑州市要求和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兴水惠民决策部署,按照水利部关于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增加投入,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构建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排并重的水利工程体系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保障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5-2016年度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新增灌溉面积0.4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6万亩,完成索河滨河、索河综合整治、河道管护、索河上游补源等生态水系建设工程,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荥阳市广武镇建设项目,民办公助、节水灌溉小农水建设项目,抗旱应急引提水工程,李村灌区南干渠修复工程,罗垌水厂年度建设任务,农业综合整治和占补平衡农田水利建设。
三、工作重点
(一)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任务。扎实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活动,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及管护良性运行机制。依托荥阳市卫生防疫站建设荥阳市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保证供水安全,提高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农村饮用水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按照要求完成农村饮水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
(二)加快推进李村灌区南干渠输水洞修复工程建设。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力度,完成李村灌区南干渠输水洞修复工程,修复南干渠输水洞与上下游输水洞相连,恢复南干渠的设计通水能力,土方工程、输水洞拆除重建240m、检查竖井拆除重建2座等。发展田间工程配套,提高灌区综合效益。积极推进引黄调蓄工程建设,提高灌溉用水的保障能力。
(二)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高效节水灌溉形式,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荥阳市2015年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800亩,新打配80米机井1眼,150米机井1眼,240米机井1眼,配套水泵6套,铺设地埋管道12850米,安装20T压力罐5套、30T压力罐2套,安装变压器1台,新建标识牌5座。安装喷灌立杆喷头三脚架200套。
(三)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荥阳市2015年民办公助工程新打200m机井6眼,配套200QJ40-91水泵6套,铺设地埋管道4500m,安装20T压力罐4套,发展滴灌300亩,新建护井工程6座,新建标识牌1座,出水口60个。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加快施工进度,完成好规模化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
(四)加快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建设。重点完成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荥阳市广武镇建设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及王村镇评审批复。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荥阳市广武镇建设项目新打机井105眼,维修机井182眼,配套水泵287台,建设护井工程463座,安装变压器19台,衬砌河王灌区渠道10.62千米,新建提灌站17座,拆除重建节制闸、退水闸4座,新建生产桥1座、穿路管涵3座、进水口门4座,斗门37座,农门100个,铺设输水管道678.5千米、滴灌带4191.8千米,配套压力罐182台,建设生产路14.8km,栽种防护林0.725万株。发展微喷灌溉面积140亩、大棚滴灌面积238亩、大田滴灌面积13100亩、喷灌面积1700亩。
(五)着力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等规划和冬春农建实施方案为主要依据,重点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田间终端用水设施配套,加大山丘区“五小水利”、雨水集蓄利用等工程建设力度。同时,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鼓励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管护等措施,解决好农田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六)加快重点工程和防洪薄弱环节建设。
1.荥阳市枯河治理工程(荥高公路至西大村段)邻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建成堤防4段,总长度536米,排水闸4座,防洪闸1座。
2.荥阳市抗旱应急工程。完成荥阳市应急水利工程、高村乡抗旱应急提灌工程、荥阳市乔楼镇水库引水抗旱应急提水工程、荥阳市广武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建设任务。主要建设大口井、输水管道、高位蓄水池、高压变电线路、泵站及管道铺设、高压变电线路。
3.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项目。对全市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索河街道、城关乡、乔楼镇、广武镇、高村乡、王村镇、汜水镇、高山镇、刘河镇、崔庙镇、贾峪镇、环翠峪管委受山洪威胁的113个行政村725个自然村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补充预警广播、简易雨量器、手持扩音器、应急检修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图像监控站,修订完善县级、乡镇、村级、企事业单位预案,持续开展宣传培训演练等。
(七)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1.索河滨河景观工程。建成钢筋混凝土及高档防腐木结构的船舶码头两座,沿河两岸景观节点约20座,有台地花池、休息广场、景观亭、木廊道、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花园广场等。河道两岸绿化建设,种植银杏、榔榆、五角枫、楸树、青桐、香樟、皂荚、白玉兰、广玉兰、梓树等树木,还有其他各种乔木、灌木上百种上万棵及其它花草。雕塑、景石及导视牌、宣传牌建设。
2.索河综合整治工程。河道疏挖3公里,整理地形52.5万平方米,河底防渗处理。河道两岸绿化建设,栽植银杏、枇杷、广玉兰等乔木,栽植金银木、紫叶李、黄杨球等灌木,建成景观桥2座。
3.荥阳市索河上游补源工程。环山渠清除渠道杂物、渠底清淤、增加砼压顶、部分渠段增加铁质护栏、渠道边坡护砌、拆除重建生产桥2座;降龙渠清除渠道杂物、渠底清淤、增加压顶、部分渠段增加铁质护栏、渠道边坡护砌、渡槽栏杆拆除重建、友谊洞衬砌;三渠汇流处新建管理房及围墙、池底清淤及护砌、新建160米退水渠、拆除重建生产桥7座、渠首清淤、新建挡墙等。
(八)加快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着力抓大坡咀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河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平方公里。
(九)全力做好罗垌水厂建设。罗垌水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配套水厂,工程由郑州市自来水公司投资建设,建设内容含净水厂1座及配水管网约32公里,其中厂区土建工程包括反应沉淀池、清水池、V形滤池、送水泵房、附属用房等,水厂建成后可满足荥阳城区、郑州市西部城区及郑州荥阳健康园区的用水需求。
(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在城关乡大王、小王、杨垌、南周、北周、雷垌、大庙、桃李、瓦窑坡9个村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对刘河镇窝张村、架子沟村、分水岭村、刘河村,高村乡周砦村,索河办槐树洼村及崔庙镇郑岗村、丁沟村、项沟村进行扶贫支持。
(十一)做好土地整治占地平衡项目。平整土方384.06万立方米,新打机井29眼,井房29座,铺设地埋管11881米,排水沟3893米,配套变压器17台,架设高压线路、低压线路,新修道路13861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关系农业长远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各乡镇、街道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将其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目标落实、措施落实。同时组织引导各方向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动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实事,确保水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二)科学编制规划。各有关部门要以《荥阳市2010-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从实际出发,针对防汛、抗旱、除涝中暴露出的问题,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目标,以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为重点,找准水利建设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同时在科学编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做到重点工程重点抓,村村有工程,乡乡有重点。
(三)加大投入力度。坚持“分级建设、分级投资、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新格局,切实增加水利投入,保证水利建设需要。一是多方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根据国家和省、郑州市水利投资的重点和方向,继续做好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水生态文明、防洪薄弱环节、水土保持等重点农田水利项目申报工作,形成农水项目“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二是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主体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拓宽农水投资渠道。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农业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完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用水合作组织,推进用水户参与管理,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条件。对已建成和改制后的水利工程要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权利,落实管理维护资金,实行水利工程有偿使用和供水商品化,做到依法管水、治水和节约用水,逐步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五)严把工程质量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发改法规 〔2007〕3419 号)、《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市管项目及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豫水建〔2008〕23号)等文件精神,安排工程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全程参与,为工程方案的制定、施工组织、质量监督、竣工验收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
(六)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制约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制定组织农民投工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具体办法。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实现由过去政府决策和组织、农民被动服从和参与,向政府扶持和引导、农民自主决策和组织管理转变。对农民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要通过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和伟大的抗洪精神,创造全民办水利的良好社会环境,使群众真正认识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动手改善生产条件,受益主体是自己,从而充分调动群众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
(七)提升基层水务服务能力。按照中央、省和郑州市要求,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切实抓好乡镇水务服务站改革工作,真正落实人员统一管理,经费统一安排的要求。要重视和支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基层水务服务站的工作条件。继续加强各类培训,不断提升水务服务站履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切实加强对基层水务服务站的指导和考核,评选先进,树立正确导向,促进规范、高效运行。
(八)修订细化评比办法。一是全面、客观地评价各乡镇、街道的工作成效,坚持区域规模治理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并重、工程规模质量效益和机制创新并重、全面发展和突出地方特色并重。二是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强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检查指导,增加考核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深度。三是认真总结开展水利建设竞赛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完善竞赛的考评办法,不断强化水利建设的竞争激励机制,使竞赛活动更贴近实际,更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