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559647657/2015-00012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计划总结 | |
发布机构:上街区新型城镇化及城乡一元化办公室 | 关 键 词:计划总结 | |
文 号 | 成文日期:2015-12-25 | 发布日期:2015-12-25 |
体 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一、2015年工作回顾
一是拆迁工作全面完成。5月份完成石咀、观沟等6个村和振兴社区的拆迁,涉及3015户、8915人、92.5万㎡。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拆迁。完成建筑垃圾清运工作,累计清运187.26万m³。
二是安置房建设顺利推进。需建安置房285栋,已建成134栋,封顶139栋,主体施工12栋。
三是回迁工作有序开展。全区30个行政村,14088户50178人,需建安置房456栋、346.53万㎡。截至10月底,完成左照一四组、方顶一期、金屏二期、沙固、二十里铺、朱寨6个安置区分房工作,回迁3162户、11675人、66万㎡,累计完成回迁9849户、35171人、178.56万㎡,实现70%的群众回迁。年底前,将完成魏岗、柏庙、24街坊、镇区改造(B2-1)安置区2039户7342人的回迁,实现84%的群众回迁,圆满完成市定目标任务(80%群众回迁)。
四是临时过渡板房全面清理。按照市观摩会要求,迅速行动、强化监管,8月底完成全区5处临时过渡板房安置点198户316人的搬迁安置工作,确保搬迁群众安全过渡。
五是三级三类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2015年我区计划开工建设区级市民服务中心1个、社区级便民服务站4个,改造提升社区级便民服务站10个。目前,区级市民服务中心所在土块的土地收储,文探物探、地表清理已完成,委托华东规划设计院所做的规划设计已完成,经论证后,正在进一步进行修改正,待设计完成后,将着手办理开工手续,年底开工建设。4个新建居住区级市民服务中心,其中,1个已建成投用,2个正在室内外装饰及配套建设,1个正在室内设备配置,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10个改造提升居住区级市民服务中心,其中,7个已完成,3个正在加紧推进,年底前完成任务。
六是手续办理积极推进。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在前期摸排的基础上,确定了上街、郊段两个工作试点,进一步梳理手续办理流程,加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时做好问题的上报、协调。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解决了手续办理中主体不明、手续实效性、前期手续不全、安置区内有自建楼等一系列疑难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七是其他工作统筹推进。围绕“四个治理”,健全完善各项控尘标准,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工地的扬尘管理力度,投资5053万元对全区92个建筑工地进行覆盖、绿化、硬化和提升,实现整改达标率100%,有效改善城区空气质量。按照市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中原路西延(上街-巩义段)辖区内的征地、拆迁任务,有力保障了市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的平稳推进。在9月份全市考核中排名第2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圆满完成“6园5廊1提升”绿化任务,新增公园绿地面积56.62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绿地率达35.7%,人均公共绿地17.2㎡(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金华路快车道已建成通车,欧凯龙城市广场、和昌都汇广场已建成并对外营业,配套建设的建业森林半岛、理想名城、德宝城墅等房地产项目已建成;投资876万元,新建公厕3座,新购置道路清扫车7辆,机械化清扫率大幅提高,新建停车泊位1780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中央商务区功能日益提升。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推进上街建设和发展,争取在全市走前头、做表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将安置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纳入全区“四个十”重点项目,区四个班子一把手亲自研究部署、督促督导,并专门成立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安置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处级领导分包制度,从拆迁到回迁全程负责,一抓到底。具体推进中采取周汇报、月观摩、季总结的项目推进机制,通过现场观摩、汇报讲评、通报排名等方式,加强对项目推进等工作的督促检查,奖快罚慢,传压力、激动力、促担当,确保工作实效。
二是强化保障,破解瓶颈制约。一方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资金筹措机制,引进居易国际、建业等10多家知名企业参与建设开发,并通过银行贷款、募集信托资金、BT、BOT等方式,累计筹措资金50亿元,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加大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力度,先后收储土地1.5万余亩,整合可利用土地5000余亩,有效破解了土地瓶颈制约。
三是强化调度,形成建设合力。一抓进度。紧盯建设任务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每周上报进展情况,每月开展项目观摩点评活动。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抢抓工程建设进度。二抓质量。严格督促各建设主体按照规划高标准建设,各安置区在工程主材和辅材的选择上都采取清单式标注,对施工单位采用的材料,在现场显著位置予以公示,方便群众了解。三抓督查。完善督查考核机制,采取定期督查、跟踪督查、现场督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督促问题解决。
三、体现的特色
在拆迁改造过程中,我们结合区情实际,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安置区建设先行,基础配套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建设,满足群众回迁后的正常生活需求。二是尊重群众意愿,货币化补偿安置与现房安置自由选择,引导鼓励群众选择货币化补偿安置,群众选择货币化补偿安置比例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推行货币化补偿安置方面,我区走在了全市前列,并受到了市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在总结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文章《货币化补偿安置的上街探索》,在《郑州工作》、《调查研究》、《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简报》上专期刊发。三是村庄拆迁与土地收储联动。在与村民签订拆迁协议的同时,土储部门同时开展土地征收工作,为安置房建设和项目开发用地提供保障。
四、关于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要素保障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土地、环境容量作为保障。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也大力整合投融资平台,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资金、土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瓶颈制约仍然十分突出。
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安置区建设方面,因群众工作、土地收储、资金、配套设施建设等制约因素,个别项目进展缓慢,影响群众如期回迁。“双改”方面,今年原计划完成郊段、寨沟、左照、武庄、上街5个搬迁村的集体经济体制改革,但目前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安置区手续办理方面,因涉及问题较多,前期经区领导协调解决,试点工作已进入实质运作,但还需要加快。
三是新型社区的管理问题。一方面由村委会管理向社区管理的过渡机制还不到位,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体制还没有真正与城市接轨。另一方面,一些搬迁群众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如何增加群众入住后的收入等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解决。
五、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谋划
坚持“全域城市化”的目标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化提升”要求,从以“物”的城镇化为主,转向以“人”的城镇化为主,全面提高全域城市化建设水平和质量,争早日建成自然之美、城乡和谐、社会公正的现代化田园城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域城市化。
一是加快推进安置区建设,全面实现居住环境的城市化。继续落实好现有的工作机制,倒排时序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明年全面完成安置区建设,实现群众全部回迁。
二是加快“双改”步伐,深化农村改革。按照《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发挥聂寨、夏侯等已改制村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切实抓好“双改”的组织实施,尽快完成剩余23个行政村的“双改”工作,同时积极研究惠农政策和市民政策的差异,加快已完成“双改”村民真正转为市民。
三是加快推进均等化探索,满足群众“七个更”期盼。以“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同时,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制度上的全覆盖、人群上的全覆盖、质量及数量上的全覆盖,满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群众“七个更”期盼,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四是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和服务,加强和创新新型社区治理。打破原有行政村建制模式、村组设置模式、党组织设置模式,推进村庄整合、班子整合、资源整合,实现社区发展科学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人性化。同时,着力提升人口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技能,使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