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我镇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我镇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均耕地面积小,发展水平低,“三农”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农业基础仍较为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农产品商品率较低。三是主要受农民素质低、体制制约、产业支撑力弱等因素影响,失地农民转移就业难度大。
一、“十三五”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基本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着力做好“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安置社区、社会治理、民生事业”等五项重点工作,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全镇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社会政治和谐稳定,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各项事业协调推进。
发展目标: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时尚文化创意旅游中心”的目标,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着力做好“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安置社区、社会治理、民生事业”等五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增速在全县争第一、总量争前三的目标。
到202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全社会固定资产达投资年均递增25%;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
二、落实“十三五”规划措施
(一)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形成镇域城市形态
快速推进路网建设。按照时间节点,配合推进新107国道、宝兴路、紫寰路、琼花路等道路建设工作,确保道路顺利施工,强力推进园区路网体系建设。
做好安置社区回迁准备工作。根据社区建设进度及时出台小区回迁方案,为拆迁群众回迁做好准备工作。积极探索“万人大社区”管理新模式,确保“迁得入、住得好、过得安”。
加快中心水系和九华变电站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部署,启动占地660亩的核心区水系二期工程和总长度达5公里的龙城渠工程,积极配合做好九华变电站的线性工程。
(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征地拆迁工作。按照县政府和绿博园区管委会安排,根据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做好相关村庄的拆迁工作。积极做好华强四期、五期、六期、华夏万通、煤炭地质家园、省歌舞剧院、名门二期等总面积达5000亩的项目建设用地清障工作,确保重点项目按时间节点入驻开工。
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突出时尚、文化、创意和休闲特色,最大程度吸引游客,加快向千万人次旅游目的地迈进。开展环境整治年活动,铁腕治理外部施工环境,依法打击各类扰乱施工和破坏建设环境的行为,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切实加快中华复兴之路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进度,强力推进规划设计园、海宁皮革城、宏盛总部、泸州老窖总部、怡亚通电子商务、银科置业、正金置业、省消防总队等项目建设。
注重发展多元化旅游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吸引更多的文化旅游企业入驻刘集。
(三)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升镇村面貌
积极推动蓝天绿地工程。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力度,确保刘集辖区不冒一股烟,不燃一星火;以高投入加强建筑施工、道路施工扬尘整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道路绿化工作任务。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更新现有环卫设施,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开展以垃圾清除、污水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完善镇村长效保洁机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对郑开大道两侧的流动摊贩及镇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行为进行常态化治理,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四)加快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积极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提升,加大教育投入。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搞好计划生育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计生服务水平,控制人口出生率。完善城乡低保制度,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做好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和慈善工作;继续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重点完成以下实事:
抓就业培训,让群众失地不失业。建立近万名劳动力的就业意向数据库及辖区企业的用工意向数据库;启动全员技能培训工程,采取订单式培训实现失地农民再就业。
抓就学就医,让群众上得起学看得起病。实施中小学生免费“健康饮用奶”工程,并对考入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卫生院旧门诊楼进行改造,免费为参加新农合的群众进行健康体检,继续实施“大病救助政策”,防止群众因病返贫。
抓社会保障,让群众生活能托底。继续完善我镇社会保障制度,对失地农民发放失地保障金;对60周岁以上党员和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补助金;出台临时救助政策,对因病、因灾、因学、因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困难的家庭实施救助,让群众生活有保障、能托底。
(五)加强社会治理,全力维护和谐稳定
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抓手,进一步增强网格化管理实效。实施党员包户制度,拓宽网格化管理模式,助力政府管理能力提升。
三、“十三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突出引导
刘集镇“十三五”规划是团结和鼓舞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奋斗纲领,必须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十三五”规划要依法经镇人代会审议通过后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要做好与省、市、县规划的衔接,与年度规划的衔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十三五”规划需要调整时,必须通过法律程序,经镇人代会审议批准。
(二)着重监督,有序推进
镇党委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领导监督,对规划中的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要落实到各部门、落实到具体人,纳入考核目标。对规划中确定的重点项目,要组建推进班子,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为重点项目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保证重点项目按规划完成。加强对相关领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分析和监测,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检查,及时报告规划实施情况。建立规范化的规划中期评估机制,根据环境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情况及时适度修订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转变职能,深化改革
深化财政改革,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努力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建立政务公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尽心竭力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十三五”规划目标是远大的,任务是具体的。为此,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一人干几人活,一年干几年活”精神,真抓实干,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为实现刘集镇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