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孟镇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

  • 索引号:005294992/2015-00080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中牟县大孟镇人民政府
  • 关键词:政务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5-12-28
  • 发布日期:2015-12-28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大孟镇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

    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大孟镇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围绕“融入都市,服务项目,建设家园,共享发展”的发展思路,依靠全镇广大党员干群,真拼实干,乘势而为,实现了镇域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镇域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经济实力不断攀升。截止12月底,全镇预计完成工商税收8900万元,同比增长102.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460元,同比增长11.8%;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7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6亿元,同比增长8.5%。

    (二)新型社区建设有力推进,全域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加快社区建设为重点,坚持“拆、建、回迁”三步并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拆。今年以来,先后启动了茶庵、小靳庄等8个村整村拆迁,拆除1941户,拆除面积达204.7万平方米,涉及群众8000余人,全面完成全年拆迁任务。在拆迁过程中,坚持“5 2、白 黑”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工作职责,有力、有序、有节推进拆迁工作。小靳庄、苏庄、套庄、小韩庄、堤头等村分别在10--20天时间内快速完成拆迁。二是建。坚持一个社区一套班子,统筹工程调度,狠抓工程质量,倒排工期,建立台账,实行周督查通报制度,确保工程进度。绿博2号一期48栋57万㎡、绿博6号一期14栋24万㎡和堤头社区一期60栋58万㎡安置房建设全面竣工,具备回迁入住条件,社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绿博2号、绿博6号和堤头社区二期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三是安置。镇区社区一期大孟、朱大汉2个行政村1270户5610名群众于4月份顺利入住新社区;镇区社区服务、机构设置、物业管理、治安巡逻、技防设施等全部到位,社区商业中心、卫生院、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养老院等公共设施配套完善。

    (三)加大协调服务力度,重点项目建设有效进展。坚持项目协调责任制,实行“一线工作法”和周例会制度,建立服务台帐,定期排查和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阻工、闹工行为,确保镇域内重点项目顺利进展。一是续建项目。完成项目征地2907亩,奥特莱斯、宏盛总部等续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奥特莱斯项目2016年5月建成运营。二是新建项目。华谊兄弟、郑大三附院、清华同方、中商集团等项目征地清障已结束,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于10月31日顺利奠基开工;中医一附院、宇通服务等项目清障有序推进。三是生态廊道工程。完成永盛路、广惠街北延、连霍高速等6条生态廊道培土25万方,围绕郑开大道、绿博大道、广惠街、雁鸣大道等主要街道,完成生态廊道绿化面积2457.2亩,完成生态片林建设1500亩,绿化覆盖率达35%,圆满完成生态廊道工程建设任务。

    (四)创新提升社会治理,全镇大局持续保持稳定。坚持以网格化为载体,不断改革创新,强化综合治理,全镇社会大局保持有序稳定。一是网格化管理机制有效运行。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排查社情信息1265条,七大领域台帐信息541条,均已办理结案,坚持开展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隐患周排查,确保重大责任事故“零发生”。二是违法建设整治持续加力。以文明执法、科学执法为主,坚持“宣传教育自纠为先,集中依法拆除在后”的工作原则,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违建整治宣传氛围。同时严格审批程序,整合全镇机关干部力量,形成镇、区、村、组“四级联动”的无缝隙管理制度,坚持堵、疏、拆、管“四措并举”,开展违法建筑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建筑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全镇查处违法建设26起,拆除26起,拆除面积2.8万余平方米,违建拆除率100%,实现了违建“零增长”。三是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建立镇域内“全面覆盖,层层履职,及时发现,迅速处置,上下联动,责任到人”的防控机制;狠抓“发现问题、立案派遣、限时处置、检查结案、考核评价”五个环节,扬尘治理及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投入100余万元,购置防尘网、洒水车、草籽等防尘设施,覆盖近138万平方米渣土垃圾,播撒草籽60余亩,圈建围挡7000余米,施工工地冲洗设备配备率、施工现场道路硬化率、料物堆放覆盖率均达到100%;完成全镇黄标车上交任务;取缔室外烧烤、流动烧烤摊点9处,油烟治理12家;秸秆禁烧覆盖面100%。四是环境卫生整治常抓不懈。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保洁相结合,积极推进“清洁工程”,投入100余万元,新购洒水车1台、垃圾车1辆,新建垃圾处理场3座,清运垃圾2.4万立方,查处私搭乱建广告牌136处,整治占道经营155起,镇容村貌明显改观。加强保洁队伍建设,环卫设施功能完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运行良好。五是社会治安治理成效明显。一年来,排查解决矛盾纠纷78起,较去年下降31.25%,受理转办信访案件28件,较去年下降47.17%;大力开展“平安大孟”创建活动,投入208万元,安装村级监控平台48个,探头214个,技防覆盖率100%;新增巡防车2台,新增巡防队员10名,各村均成立义务巡防队,全天候开展巡防。同时,实现“一乡一廊一村一栏”普法宣传,平安建设群众知晓率100%,满意率94.5%。民调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一般矛盾不上交,重大纠纷边上报、边调处,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六)惠及民生福祉得到落实,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全面实施大孟沟、石沟灌区治理,机井配套233眼,李南溪桥、草场桥正常施工,预计11月底全面完成;新增菜田面积1400亩,举办新技术培训10期2500余人次,大棚效益单棚达到4.6万元。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组织新型农民培训班3期,就业技能、农业技术等培训7期,培训农民3500余人次;低保政策全面落实,农保、医保制度顺利实施,城乡居民医保普及率100%;实施最高5万元的大病救助,有效解决农民因病致穷的问题;按照每月80元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助,高标准镇区养老院投入使用。三是民生救济全面落实。发放救灾救济款、医疗救助款、优抚款、农村低保款等惠民资金共计376.9万元;四是便民服务有序推进。大力实施便民服务工程,建成农村卫生服务站32家,农村便民网点26个;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经过调整整合,布局更趋合理,配置更趋优化。

    二、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大孟镇实现“全域城镇化”和“全域旅游”的关键之年。2016年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抓住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提升的重大机遇,围绕“融入都市、服务项目、建设家园、共享发展”发展思路,突出“全域城镇化”、“全域旅游”两大战略,科学定位、合理布局、脚踏实地、敢于担当,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一)继续坚持以社区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全域城镇化进程。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以社区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拆促建促回迁。继续坚持一个社区一套班子,统筹工程调度,狠抓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加快绿博2号、绿博6号和堤头社区二期的安置区建设。全面启动大庙李社区和湾张社区建设。抓好绿博2号、绿博6号和堤头社区一期的回迁安置。以提升社区功能服务为主,全面实施社区物业化管理,实现与城市功能无缝对接。

    (二)进一步加大项目协调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

    持续加强续建项目环境优化,完善项目服务体系,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阻工、闹工行为,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镇域内宏盛集团、清华同方、宇通服务等38项省市县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持续坚持“工作推进组推进、工作区长协调、包村领导负责、镇村干部齐抓”的项目协调机制,做好失地保障,强化协调服务,做好建业.华谊兄弟、红星美凯龙等项目的服务,实现入驻项目早受益,落地项目早建成,签约项目早入驻,以重大项目的入驻建设,拉动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落地项目建设;签约项目协调对接。

    (三)立足全域旅游战略,强化旅游产业支撑。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强化全域旅游观念,依托旅游项目,整合镇域内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继续推进郑开大道两侧产业转型,打造以观光、采摘、休闲农庄为特色的旅游农业。抓好无公害蔬菜、草莓、大蒜、避雨葡萄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开发,打出绿色食品品牌。依托传统文化,突出发展文化产业。挖掘大吕武术、岳飞庙等古典文化,整合民间文化资源,以“幸福大孟”民间文艺大赛为平台,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和传统武术文化。

    (四)持续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宜居环境

    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持续实施违建治理工程,营造规范有序的建设环境;常抓环境卫生治理,全面开展卫生达标创建活动,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监管,确保烟花爆竹、食品、药品行业和消防、建筑领域的安全;加强技防设施管理,提高人防技防水平,提升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完善信访矛盾周排查、周研判制度,加强村级民调员队伍建设,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减少增量、消化存量,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

    (五)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升群众幸福感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建成一流镇区医院,提升医疗水平;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挥合作医疗的风险保障功能,解决农民看大病、重病的医药补偿问题。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