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谋划

索 引 号:00530306X/2015-00046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含住房)/城乡建设业务信息/城乡建设计划
发布机构:登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 键 词:城乡建设计划
文    号成文日期:2015-12-29发布日期:2015-12-29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登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谋划

                                                                                                    登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谋划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住建局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目标,以扎实推进我市“三大主体”工作和迎接创卫复验、创园复查为载体,团结拼搏,求实奋进,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一、2015工作开展情况

 (一)郑州市下达我市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一是积极推进城市施工扬尘治理。目前全市共有在建建筑工地44个(其中市区26个、乡镇18个),已全部按扬尘治理标准进行综合整治,共完成道路硬化5.8万平方米,黄土及材料覆盖29.5万平方米,种草绿化9万平方米,市区内已全部配备了全自动洗车设备;二是积极推进道理扬尘治理。不断扩大机械化洗扫面积,形成了每日两洗扫两降尘机制,市区道路扬尘得到了有效治理。预计年底前再购置两台洗扫车,洗扫面积由40%扩大到45%。新购1台炮雾车,施工路段洒水降尘由原来的喷洒改为炮雾,进一步净化市区空气质量。

 (二)登封市定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启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项,截止目前已竣工17项,正在紧张施工12项,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04亿元。

市政道路建设改造:累计完成投资6343万元,滨河路北段、碧溪路、学前路、纵二路、南环一路西段、常青路等6条道路工程建设紧张进行。其中滨河路北段挖填土方17.3万立方米,整理路床4.7万平方米,铺设二灰砂5.7万平方米、水泥碎石稳定层4.9万平方米、沥青路面2.5万平方米。铺装路平石、侧石1.4公里;铺设雨污管网7100米;砌筑检查井178座、出水口3座、雨水口101座。预埋路灯电缆管2400米。建成框架桥、涵洞5座。完成工程总量的79%;碧溪路北段挖填土石方14.6万立方米,铺设雨污管网2016米、砌筑检查井59座,完成工程总量的40%;纵二路挖填土方1.5万立方米,整理路床8200平方米,铺设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1.4万平方米,铺设雨污管网1586米,砌筑检查井59座、出水口2座、雨水口12座,建成框架桥1座,完成工程总量的58%;学前路挖填土石方2万立方米,整理路床9696平方米,铺筑二灰9325平方米、碎石5520平方米、沥青混凝土5023平方米,铺装路沿石、平石1640米,铺设雨污管网1236米,砌筑检查井33座、集雨水井16座;人行道铺装环保砖3332平方米,安装树池石130个,预埋电缆沟槽766米、灯杆基础13座,完成工程总量的85%;南环一路西段挖填土方82818立方米,铺设雨污管网934米,砌筑检查井25座、收水井14座,整形检测路床8773平方米,铺筑二灰砂8539平方米、碎石5840平方米、沥青混凝土5507平方米,铺装平石、侧石、边石1700米,人行道路床整形2600平方米,铺装环保砖2194平方米,安装树池石104个,埋设电缆管700米,完成工程总量的72%;常青路挖填土方3.8万立方米,完成工程总量的17%。爱民路、大禹路、少林大道等15条道路维修沥青路面5.7万平方米,阳城路、嵩阳路、爱民路等5条道路改造人行道2.8万平方米,维修加固雨污水检查井200座,疏通雨污水管道1000米。及时维修管护市区道路路灯,累计维修整治灯头2700余盏次,修复变压器46台,维修电缆116处,铺设电缆线路4100余米,灯杆刷漆80余根,路灯亮灯率及设施完好率上升至85%以上。同时,针对目前路灯老化严重现状,加快路灯升级改造步伐,预计12月完成招标程序,进入施工安装阶段。

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累计完成投资4450万元,旅游新城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工程立项、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投标工作完成,预计年底前开工建设;新区中水回用工程厂内1座回用水泵房、2座清水池和1座气水反冲洗滤池建设完成,设备安装到位,预计年底厂区工程完工;市区中水回用工程正在进行回用水泵房、清水池等土建施工,预计年底完成土建工程及部分设备安装,中水管网完成40%;四里河截污管网工程顺利竣工,沿线污水全部通过管网收集至新区污水处理厂;市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正在进行ASBR池、加氯间等土建工程施工及设备采购安装,预计年底完成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进行单体调试。生活垃圾填埋场气发电项目配电柜、高压控制室已进场,前期资料已审批到位,预计年底土建和发电机组、外线施工完成,元月底并网发电;污泥处置项目原有选址因拆迁量大,拟重新选址,预计年底前选址到位并办理前期手续。

园林绿化美化:累计完成投资9600万元,新区商住区道路两侧绿化带绿化工程天中路、太和路、政通路三条路全段基本完工,行政中心环路完成80%,玉带路完成50%,福佑路完成30%,新植乔木1万余株,地被、葱兰、南天竹等5.6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3万平方米;南环二路道路绿化工程花坛绿化和行道树栽植到位;菜园南路等三条道路绿化工程共栽植法桐、栾树、白蜡等行道树528棵;东入市口迎接武术节绿化工程绿化护坡5000平方米,砌筑护坡石墙600立方米,花坛换土3900立方米,播撒麦种3200平方米,栽植白蜡168棵,摆放草花30000余盆;少林大道东段新植乔木蜀桧1.3万余株;少林大道带状公园建设工程全部竣工,累计栽植乔灌木40多个品种1.8万株,栽植模纹、花卉地被、草坪、连翘等30个品种16.2万平方米,建设园路8330平方米,特色铺装450平方米,停车场10个3100平方米,配套节点景观、厅廊、站台、休憩等设施齐全完善,新增城市绿地约18万平方米;节日灯光亮化工程共在市区各公园、游园悬挂反映核心价值观灯笼2万多个;培育草花8万盆,扦插红叶石楠4万枝、金边黄杨3万枝、爬藤月季3000枝、迎春花压条8800枝,培育宿根花卉6万盆,月季3万棵,黄杨2万棵;加强绿化苗木管护,及时完成了市区部分道路、公园游园缺株苗木和行道树的更新补栽,修剪绿篱20多万平方米,在少林路、嵩山路、崇高路、守敬路等路段国槐上投放肿腿蜂35万只,有效防治了病虫害对绿化苗木的侵蚀。围绕创建和扬尘防治工作,在4个公园安装健身器材4套48件,在建工地撒播草种本特4号和波斯菊等1.4万平方米。

城乡供暖供气:新铺设供热管网17.4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3.4万平方米;新铺设城乡供气管网10公里,建成LNG应急调峰站1座,新发展燃气居民用户4000户,工商业用户40户。

2、建筑行业管理不断加强。组织召开了建筑行业管理工作会议,实施企业经营行为评优评查,推动企业规范有序发展。实施新型墙材生产企业专项检查,杜绝无确认证新型墙材进入施工现场。做好散装水泥日常管理工作,累计推广散装水泥438万吨、商品混凝土3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1.6万立方米。积极协调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开展专项检查4次,涉及17项建设工程,协调解决拖欠事件16起,落实金额2728万元。实施24小时错时值班,全天候、全方位加强市区违法建设巡查治理,查处违规装饰装修工程106处,拆除一店多牌213 块。查处私宅违法建设工程32处,参加市查违联合执法活动13次,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20份,立案31起,共处罚金85万元。

3、工程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实施监督工程83项,建筑面积49.64万平方米;竣工验收工程14个,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竣工验收合格率100%。组织工程质量安全执法大检查2次,涉及在建项目26个,建筑面积90.75万平方米,抽查在建工程63项,下发质量整改通知书49份,提请不良记录2个。巡检全市所有在建工程4次,共检工程95个,下发整改通知书51份,局部停工通知书10份,消除质量隐患7起,整改合格率100%。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制度,设置工程永久性标牌16块,签订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123份。积极开展工程质量专项治理、通病防治、标准化工地创建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中禾商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一期)工程荣获河南省“结构中州杯”奖,天河文化休闲广场工程荣获郑州市优质结构(结构商鼎杯)奖。坚持在建工程施工安全巡检和拉网排查,开展了质量安全执法大检查、消防安全大检查、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大检查和防汛安全大检查,下发停工整改通知书118 份,排查安全隐患723条次并全程跟踪督促整改到位,全年申报省级文明工地1个,市级文明工地3个。

4、村镇建设管理稳步推进。加强重点镇建设监管指导,六个重点镇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25项,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积极争取危改资金,申请危房改造1000户,目前开工建设878户,竣工703户,等待验收。目前我市城镇化率为53.95%,比2014年52%增长了1.95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城镇化率将达到54%。落实村镇建设奖补政策,为六个重点镇争取的2014年基础设施建设奖补资金240万元已拨付到位。扎实开展传统村落申报工作,组织大金店镇老街和徐庄镇柏石崖村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专项资金,推荐上报徐庄镇杨林村、大冶镇朝阳沟村为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徐庄镇杨林村入选河南省第三批传统村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目前已择优确定颍阳镇宋爻村、大冶镇周山村、宣化镇王村村、宣化镇钟楼村、白坪乡寨西村、石道乡李窑村、送表矿区马窑村等为河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并推荐上报卢店镇、大冶镇周山村、白坪乡寨西村、石道乡李窑村、送表矿区马窑村争创国家级美丽宜居乡村。

5、市容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紧扣创卫标准,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坚持标本兼治,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网格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专项集中综合整治,收到明显成效。

“十乱”现象有效遏制。以清理规范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摆乱放、乱扯乱挂、乱倒垃圾、乱搭乱建等为重点,集中人员对问题突出道路每天进行“集中执法,综合治理”活动。累计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100余次,暂扣物品3000余件,取缔各种车辆150余辆,取缔不符合标准洗车门市8家,劝导主干道两侧乱停乱放行为6000余次。

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落实环境卫生管理“五无四净”(路面无杂草、无粪便、无烟头、无纸屑、无杂物;树坑净、人行道净、快车道净、慢车道净),全力推行“垃圾落地15分钟清除”作业管理模式,道路清扫坚持普扫到位、全日保洁。定期组织清运碎砖乱石142立方米、无主垃圾1786处、卫生死角9800处,清除大型广告10块、灯箱500处、条幅1000条、“牛皮癣”小广告13.4万处,维修更新果皮箱664个。加强垃圾清运处理,目前处理生活垃圾7.4万吨,净化渗滤液5000吨。保证了环境卫生整洁有序。

夜市摊点规范经营。实施延时、错时执法管理,对夜市及烧烤摊点路段进行不间断巡逻,取缔夜市及露天烧烤150余处,保证了周边环境的整洁有序。

车辆停放日趋规范。市区非机动车停放纳入日常化管理轨道,采取教育与处罚并重措施,教育劝导主干道两侧车辆有序停放,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有了明显改善。

扬尘治理成效明显。采取严盯死守,跟踪督促,对照建筑工地扬尘治理6个100%标准全面整治,共硬化道路5.8万平方米,覆盖防尘网29.5万平方米,种草绿化9万平方米,全自动洗车设备全部配备到位。同时,强化道路扬尘治理,联合交警队、交通路政查扣不覆盖、渣土遗撒等违规车辆30余台;市区主要道路采取机械化清扫,机扫面积扩大到57.7万平方米,并坚持每天洒水4次,城市大气质量明显改善。

 (三)取得的荣誉

一是被郑州市政府授予月季花杯竞赛铜杯奖;二是被郑州市园林局授予园林绿化工作先进单位;三是被郑州市建委授予建筑业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发展散装水泥、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城建监察、法制工作等先进单位。

 (四)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规划滞后,制约项目建设。由于原有城市总体规划中部分市政建设项目如市政道路断面规划布局不合理,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一直不到位,且缺乏相应的水、电、气、暖、通讯、绿化等行业专项规划。加之以上设施建设部门各行其是,无法与市政道路工程同步建设施工,严重制约着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有序建设和正常推进。

2、部门协调难度大,国土、规划、发改、环保、林业、文物等相关部门在市政项目建设手续办理上无法如期出具正规手续,且在建设过程中涉及拆迁补偿、反复阻工等问题,项目建设推进相对缓慢。

    3、建设资金短缺,影响城市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多数为市财政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单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年加大,市财政压力增大,城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影响城市建设发展。

    4、由于市民城市意识不够强,违规私搭乱建、人为损坏市政设施和绿化苗木现象仍时有发生,“十乱”现象仍然存在,由于城市建设管理缺乏严格执法依据,违法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抗法情绪严重,加之司法保障不力,执法管理人员被围困、谩骂现象屡屡发生,给依法行政带来困难。

二、2016工作谋划

(一)当前面临的政策形势和机遇

2016年,根据我市建设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要求,结合新的概规出台,以及我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的契机,国家、省市对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形势逼人,机遇难得,为尽快强力解决我市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

1、关于城建资金筹措方面。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历来基本依托于市级财政资金,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单靠财政资金已根本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虽然近几年来进行了资金融集渠道的拓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国家及时出台诸多资金政策,如垃圾污水处理专项资金、基础设施配套城市管网建设专项资金等等,也为我们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时机和条件。同时大量社会、企业集团资金纷纷进入城市建设领域,如目前较为热门的PPP投融资模式。也为我们及时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有效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城市建设提供了条件。

2、关于建设行业管理方面。目前中央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建设的政策要求,促使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行业规范管理。一是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积极落实上级要求,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严格审查新开工及在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防治不达标严格依法采取停工整改、经济处罚等措施,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二是节能建筑、散装水泥推广、新型墙材革新、新工艺等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将有力地推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三是国家、省市推行的“绿色图章”制度、住宅小区配套建设电动车充电棚和微集雨工程的政策措施,将其审批管理作为城乡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的重要前置条件,必将促进建设行业管理工作日趋规范。

(二)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功能提升

围绕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改善和城市功能、品位的不断提升,2016年计划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2个,概算总投资6.64亿元。

    (1)旅游新城滨河路南段(大禹路-旅游环路)道路工程。长2593米,宽36米,道路两侧绿化带内可设置部分停车位,工程包含:雨污水管网、照明工程、供水工程、电力预埋管及道路建设工程,道路建设概算投资6592万元;

    (2)旅游新城碧溪路南段(大禹路-旅游环路)道路工程。长2509米,宽50米,绿化带内可设置部分停车位,工程包含:雨污水管网、照明工程、供水工程、电力预埋管及道路建设工程,道路建设概算投资8562万元;

    (3)少室路南段(颍河路南-南环二路)道路工程。长500米,宽25米,工程包含:雨污水管网、照明工程、供水工程、电力预埋管、人行道绿化工程、道路建设工程,道路建设概算865万元;

    (4)洧河东路(阳城路—书院河路)道路工程。长850米,宽30米,工程包含:雨污水管网、照明工程、供水工程、桥梁工程、电力预埋管及道路建设工程。道路建设概算投资2093万元;

    (5)民族路(水果批发市场—少室路)道路工程。长217米,宽20米,工程包含:雨污水管网、照明工程、供水工程、桥梁工程、电力预埋管及道路建设工程。道路建设概算投资544万元;

    (6)新店社区汉武路(横六路至玉带路)道路工程。长324米,宽20米,工程包含:雨、污水管网、照明工程、电力预埋管、道路工程、人行道绿化工程,道路建设概算467万元;

    (7)禅武大街南段(少林大道—少洛高速)道路工程。长1703米,其中少林大道至颍河路段长860米,宽50米,颍河路至少洛高速段长843米,宽25米,道路两侧绿化带内可设置部分停车位,工程包含:雨污水管网、照明工程、供水工程、电力预埋管及道路建设工程,道路建设概算投资4600万元;

    (8)汉武路(横六路-横五路)道路工程。长320米、宽20米。工程包含:雨污水管网、照明工程、供水工程、人行道绿化工程、电力预埋管及道路建设工程,工程投资估算487万元;

    (9)横六路(纵一路至纵三路)道路工程。长782米、宽20米。工程包含:雨污水管网、照明工程、供水工程、电力预埋管、道路工程、人行道绿化工程、桥梁工程,工程投资估算1490万元;

    (10)迎宾广场北侧地下停车场(市医院东门对面)工程。拟建1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概算投资2500万元;

    (11)市直二初中操场地下停车场工程。拟建1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概算投资2500万元;

    (12)三馆地下停车场项目。拟建1.2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概算投资3000万元;

    (13)守敬路(少林路至崇高路)改造工程。长960米,需维修沥青路面1.7万平方米(含雨、污水分流),铺设雨污水管道2880米,计划投资950万元;

    (14)大禹路(书院河桥头东至环山路口)改造工程。长1105米,需维修沥青路面3.3万平方米(含雨、污水分流),铺设雨污水管道3315米,计划投资1823万元;

    (15)嵩山路(中岳大街至环山路)改造工程。长2080米,需维修沥青路面2.9万平方米(含雨、污水分流),铺设雨污水管道6240米,计划投资1602万元;

    (16)少室路(洧河路至少林路)改造工程。长380米,需维修沥青路面5320平方米(含雨、污水分流),铺设雨污水管道1140米,计划投资293万元;

    (17)少林路(阳城路至207国道)改造工程。长3500米,需维修沥青路面10.5万平方米(含雨、污水分流),铺设雨污水管道1.1万米,计划投资5775万元;

    (18)旅游新城污水处理厂厂区建设工程。年底前通水试运行,计划投资6500万元;

    (19)市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年底前通水运行,计划投资约1500万元;

    (20)市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将原排放标准一级B提升至一级A,年底前通水运行,计划投资2300万元;

    (21)新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年底前通水运行,计划投资1300万元;

    (22)餐厨垃圾及人畜粪便集中处理厂工程。完成PPP合作商招标、立项、勘察设计招标等前期手续办理;

    (23)奈河截污管网工程。铺设DN800管网1.5公里,将转盘以东、少林大道南侧奈河污水全部收集至新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计划投资300万元;

    (24)市民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初步选址位于登封国际商贸城西侧,规划总占地面积135亩,计划投资3200万元;

    (25)太室阙游园建设工程。位于少林路、颍河路、太和路三路交汇地带,规划总占地面积53亩,计划投资1900万元;

    (26)滨河游园建设工程。位于少林路以南沿河两岸至郑少高速,围绕书院河小学南侧区域,占地总面积6.3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500万元;

    (27)旅游新城滨河路北段(大禹路—国道207)道路及两侧景观带绿化工程。长2121米,道路内设置两条1.5米宽花坛,花坛面积6363平方米;道路两侧绿化带各宽15米,绿化面积6.4万平方米,栽植行道树707棵,计划投资2500万元;

    (28)旅游新城碧溪路北段(大禹路—国道207)道路绿化工程。长830米,道路内设置两条3.5米宽花坛,花坛面积5810平方米,栽植行道树277棵;道路西侧绿化带宽15米,绿化面积1.2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000万元;

 (29)南环一路西段(少室路-学前路)道路绿化工程。长260米,栽植行道树100棵,计划投资12万元;

 (30)学前路(颍河路-南环二路)道路绿化工程。长380米,栽植行道树130棵,计划投资16万元;

    (31)颍河路花坛景观提升工程。提升景观绿地1.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30万元;

    (32)市区缺株行道树补植工程。补栽行道树1328株,计划投资120万元。

2.强化建筑行业监管,促进市场秩序规范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各项建设法律、法规,严格施工许可证资料审核,精简办事程序,注重优质高效服务,提高办证率。扎实做好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大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做好新型墙材确认工作,全面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大力推广散装水泥,圆满完成郑州市下达的各项推散目标。进一步做好行业清欠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建设工程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进一步健全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力实施工程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招投标监管力度,扩大招标监管范围。继续完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扎实开展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提高参建各方质量通病治理意识,推广先进施工工艺和工法。牢固树立“红线”意识,扎实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各类专项检查,加大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强对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争创省、郑州市级安全文明工地。对全市在建工程再进行两次质量安全巡检和一次质量安全综合大检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4.深入开展市容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认真查漏补缺,巩固深化创卫成果。结合省爱卫办对我市创卫工作评估情况及目前城市管理现状,充分调动一切力量,继续实施局领导包路管理责任制,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确保短期内城市环境面貌实现质的提升。一是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采取错时执法、延时执法、联动执法等手段弥补城市管理的不足,消除管理空档,提高管理质量。二是围绕“十乱”整治、夜市治理、非机动车停放等热点难点,进一步明确责任,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加大力度,综合整治,各个击破,杜绝反弹。四是加大创卫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市民创卫迎审意识,实现城市人居环境质的提升。

5.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确保年度危房改造任务圆满完成,进一步提高农村房屋质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继续做好六个重点镇和其他乡镇的建设指导服务工作,做好重点乡镇基础设施管理督察和资金奖补工作,充分调动重点镇自主建设积极性,提升小城镇建设的质量和品位。积极做好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的资料上报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工作体系,组织大金店镇老街和徐庄镇柏石崖村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专项资金,扎实做好村落保护发展。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督促指导试点乡村建设发展。  

(三)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统筹布局,科学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围绕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定位,按照《概规》的要求和发展需要统筹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将基础设施建设与片区式开发高效结合,并把建设纳入土地开发成本。当前,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加快水、电、气、暖、通讯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衔接,同步投资建设,统一协调管理,避免前建后拆、重复建设,夯实城市发展基础。

2.以片带面,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全面开花、一蹴而就,加之我市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持续面临经济转型的压力,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将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西城区将按照天地之中旅游新城的规划布局,优先启动和同步推进围绕服务重大产业项目的道路、环卫、供气、供暖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等事关全局的设施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发展承载力。中城区围绕旅游名城服务中心建设及市民生活居住环境质量提升,完善设施,规范管理,更新提升市政设施运行水平;探索推进独家小院燃气、热力、环卫以及技防设施的片区式入驻配备,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东城区围绕新区商住区和产业集聚区,在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配套完善辅助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整体性和高效性。

3.多措并举,快速高效破解资金难题。抢抓国家、省关于道路、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资金支持的重大机遇,认真谋划包装和上报项目,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认真谋划和推介重点基础设施PPP项目,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省政府赋予我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创新示范工程的先行先试权,探索城市建设经营新模式,通过争取专项资金、增加银行信贷、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快速提升。

4.加强监管,及时认真进行设施维护。加大巡查力度,积极维修市政设施及污损的标示标线,尤其是加强对超期服役道路、路牌、公交站牌、道路护栏等设施的维修管护,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广泛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市民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抓好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利用城市技防设施和群众监督力量,加大对破坏城市基础设施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设施完好、规范运行,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