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索 引 号:005303393/2015-00035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登封市旅游局关 键 词:综合,政务,工作,工作信息
文    号成文日期:2015-12-30发布日期:2015-12-30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登封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登封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登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促进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登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意见如下。

一、登封市旅游产业“十二五”以来的工作回顾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域旅游,5A登封”的发展思路,以打造“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为总目标,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经济规模的扩张升级。

--文化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据统计,到2015年末,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完成48.7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接待游客可达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亿元,增长16%。

--文化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唐庄乡打造“美丽乡村,快乐农庄”业态,徐庄镇打造“美丽乡村,沟域旅游经济”业态,在城市和景区周边打造“规模成片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业态,大力开发大熊山旅游区,培育了以禅心居、画家村艺术部落、智慧心谷、兵器博物馆等项目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新业态;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有序推进。我市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

--旅游标准化体系初步构建,服务质量持续改善。 提升创建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质量,旅游“六要素”和旅游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天中、禅武、少林国际3家酒店入选河南智慧旅游酒店,锦鹏生态酒店被评定为五星级酒店。登封市被确定为首批“河南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市)”。

--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迈上新台阶。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建成投用,登封窑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颍阳镇被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大金店老街、徐庄柏石崖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全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意识日趋浓厚。一批登封民营资本斥巨资投入文化旅游产业。磴槽集团谋划功夫演艺,打造国内唯一的“世界功夫竞技中心”;嵘昌集团打造铁路文化主题公园;兴峪煤业建设大熊山旅游区。天河集团打造天河文化休闲广场等项目主体完工,嵩山爱诺丁极限运动休闲基地风洞项目基本建成,中岳唐庄·世界心谷、中国禅武文化国际研修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河南嵩皇农业建设体育小镇,与中汽联合作,在我市举办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以赛事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建设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2014年以来,郑州市制定的《登封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概念规划》,将登封市定位为“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省、郑州市政府又出台《关于支持登封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支持登封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2012年以来,每年一度的嵩山论坛,成为一个国际性文化高端论坛。

二、登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带动性作用,用发展旅游的理念统筹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力实施“全域旅游、5A登封”发展战略,以争创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为总抓手,完善提升旅游景区功能,加紧建设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和特色旅游街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态,美化亮化城市夜景,营造城市的休闲度假氛围,全面促进城市与景区的互动效应,树立“天地之中、功夫之都”的目的地品牌形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旅游资源,创新产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发展理念,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2、坚持文化特色。充分发挥登封天地之中、少林功夫、嵩山的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彰显人文特色,培育一批新的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3、坚持均衡发展。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拓展旅游产业链条,推进旅游产业游、购、行、食、住、娱等“六大要素”均衡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特色旅游,加快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4、坚持游客为本。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强化旅游要素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构建以旅游服务为主体、功能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塑造旅游品牌,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便捷、舒适、健康、安全的游览环境,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三)发展目标:

1、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强力实施“全域旅游、5A登封”发展战略,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休闲度假、生态、养生、工业等新型旅游业态,把登封整个城市作为旅游接待中心来打造,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功能、提升旅游产品,把登封打造成融观光、修学、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2、旅游效益持续增长:今后5年内,全市计划投入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资金预计可达到100亿元。到2020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4%,突破1800万人次;门票收入年均增长6.5%,到2020年可达到6.15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6%,到2020年达到15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5%,旅游业成为登封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三、登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精品景区的提升与建设。形成登封市的精品旅游景区与“拳头”旅游产品,着力启动嵩山景区提升工程,嵩阳书院景区申创国家5A级景区,音乐大典、永泰寺、观星台申创国家4A级景区,雅新农场、嵩阳里街、瑞阳生态园、大熊山仙人谷、白沙湖文惠山庄、大冶三一香椿生态园申创国家3A级景区。少林寺、塔林、永泰寺、少室阙、会善寺、嵩岳寺塔、法王寺、中岳庙等世界文化遗产要在遵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基于文化旅游新需求的视角,通过对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寻找新的突破点。在文物旅游开发中融入休闲活动,将文物保护与旅游活动、游客愉悦感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文化遗产的文化历史价值与旅游价值的共同提升,打造人文遗产与山岳景观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区和观光与禅修体验相结合的精品旅游产品。

(二)大力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尽快提升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以城市综合体为抓手,按照精品城市、精细管理、精心服务、提升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中心城区功能。重点建设登封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发挥其交通枢纽、聚集散客、提供旅游服务信息和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等重要职能,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是登封各个旅游线路和各种旅游产品的总营销、总调配,促进登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要按照发展大旅游的要求,在城市广场、城市公园、交通网络布局、地产项目开发、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上,引入现代旅游理念,充分考虑项目的旅游内涵,美化内外环境,使其具有观赏和休闲功能。建设好天地之中嵩山广场、中天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加快传统文化步行街和明清古城建设步伐,强化中心城市文化载体和旅游服务功能,打造城市休闲软环境和RBD建设,树立登封旅游城市的新面貌,与景区形成良性互动,合力打造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三)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开通专用旅游公交线路,规划设计并实施城市与景区之间的交通及自行车租赁业务。从郑少洛高速西下口沿G207规划建设功夫产业廊道;沿登封少林大道东段至阳城路至环山旅游路至207沿线,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廊道和休闲游憩廊道。谋划建设观光小火车,用观光铁路连接少林寺、永泰寺、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卢崖瀑布等旅游景点。鼓励支持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1-2个。

(四)创意旅游文化,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步伐。挖掘我市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武术文化资源、民间文化资源、自然地质文化资源以及宗教、文物等文化资源,开发一批新的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新的文化品牌。大力支持旅游小镇、世界功夫中心、少林禅武文化国际研修中心、登封文化创意园、中岳嵩山禅文化超媒体体验等项目建设。乘体育改革东风,实施体育助推旅游战略,加紧规划建设嵩皇体育小镇,打造休闲体育产业园区;紧紧抓住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的历史机遇,办好 “嵩山论坛”,打造嵩山论坛国际文化生态示范园区,形成登封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 

(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各乡(镇)区、办事处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富民工程、生态工程来抓。要充分利用扶贫开发和沟域旅游经济建设资金和政策,并积极调动民营企业、个人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以乡村旅游文化为重点,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利用历史、地理、文化优势,在市区与景区结合部、主要景区周围、农业示范园等地方,大力引导发展生态游、民俗游、红色旅游、农家乐等旅游产品。依托深厚的禅宗文化,打造“禅意乡村”品牌。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强力推进大熊山旅游开发项目、雅新开心农场、中国登封乡土情文化综合体、中岳唐庄·世界心谷、中岳禅庄·智慧唐庄等项目建设。全力提升我市乡村旅游品位,大冶、告成、大金店、颍阳、宣化、君召、石道、唐庄、白坪等乡镇创建一批特色旅游乡镇、特色旅游村和“乡村旅游经营示范点”。

(六)加快休闲度假和养生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养生苑和爱诺丁休闲运动中心、嵘昌朝阳沟铁路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建设进度。依托“禅心居”项目,打造禅修基地,在杨家门打造“洋家乐”旅游业态。依托城市东部中岳文化苑的启动,完善综合服务接待功能,配套道教养生旅游城建设,力推养生类旅游产品。推动白沙湖——大熊山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开发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休闲度假区,打造都市居民的第三生活空间。

(七)集中搞好旅游商品开发。鼓励和扶持各类企业和个人从事具有登封特色的少林武术、宗教制品、土特产品、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工作。突出发展登封窑瓷工艺制品,建设“登封窑(瓷)保护、传承、开发基地”。加大旅游购物网点的建设,聚集我市乃至全国的特色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积极发展特色餐饮,汇集品种齐全的“中原名优小吃”,开发“登封特色名优小吃”,在宣传登封烧饼、芥丝、素饼等名优小吃的同时,打响“嵩山不一般”(洛阳真不同)水席品牌。发扬永泰素食文化品牌,打造素食制作、加工、烹饪基地,申创“中国素食文化之乡”。

(八)强势营销登封旅游产品。通过媒体、交易会、节事与赛事活动(武术节、汽车拉力锦标赛、摩托车大奖赛、素食文化节、马拉松赛事)举办等多种方式,全面宣传和介绍登封特色的旅游产品,大力推进“中”文化进社区活动,塑造登封旅游的新形象,获取更多的市场认知和关注。其次,要在现有基础上,重点推介登封的文化遗产观光旅游产品、功夫系列旅游产品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升登封禅文化灵修和康体养生胜地的旅游感知形象。

 (九)积极发展“互联网 旅游”。积极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的资源、要素和技术,形成旅游业新生态圈,推动“互联网 旅游”跨产业融合。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行互联网金融探索,打造“转转登封”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登封旅游六要素的支付、宣传服务功能。到2020年,全市3A级以上景区实现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打造3-4家智慧景区和1-2家智慧旅游乡村。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建设智慧城市的要求,建设功能强大的登封旅游网络信息平台,打造设计水准高、视觉效果好、信息容量大、内容更新及时、服务针对性强的旅游门户网络,发挥网络营销功能和电子商务功能,推进旅游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打造智慧旅游城市。

 四、登封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旅游业发展的议事机制。调整、整合登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简称旅发委)和登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机构,统筹研究、组织、协调、处理全市有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规划建设、项目论证、招商引资、市场整治、政策研究、优化环境、营销宣传等全局性、综合性重大事项。市委、市政府要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指标进行考核督导,确保各项旅游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旅游业资金投入。通过政府主导力,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规划、推广宣传、公共信息平台、游客中心、标识系统、培训等公共服务建设,从而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制定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参与登封旅游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尤其是引导煤炭等传统产业的资本投向旅游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申报各类政府性支持资金;支持旅游企业贷款融资行为;提供土地和税费优惠政策,实行旅游用地大大低于房地产用地的优惠政策。

(三)创造健康文明的旅游消费环境。加强旅游市场执法工作。由旅游部门牵头,形成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旅游市场的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综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种损害游客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涉及旅游管理的各职能部门都要及时、高效地处理游客各类投诉,保证投诉处理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8%以上。

(四)切实加强旅游安全管理。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有效的安全应急救援机制,制定救援预案。有关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旅游警示信息,制定好突发性旅游事件的处置预案,依法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重大旅游活动实行“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严防旅游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立科学的登封市旅游培训机制,与大、中专院校联合,强化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培训。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服务技能大赛和评选服务标兵等活动,建立导游员服务质量等级考评制度,实行导游员动态管理,重点培养一批高端优秀导游员。建立健全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进入旅游队伍。建立旅游教育专家人才库。引导和鼓励旅游“产学研”联合,聘请国内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登封旅游产业发展顾问,建立旅游教育专家人才库,定期或不定期对登封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咨询,为登封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六)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都要增强“大旅游、大环境、大产业、大民生”的观念,坚持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上项目、三产围绕旅游上规模、城建围绕旅游上品味,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文化旅游功能。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形成参与旅游、大办旅游、办好旅游的浓厚社会氛围,全市一盘棋、城乡一体化,共同推动我市旅游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