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005303457/2016-00021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报告 | |
发布机构:登封市告成镇人民政府 | 关 键 词:工作总结 | |
文 号 | 成文日期:2015-12-31 | 发布日期:2015-12-31 |
体 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告成镇党委、政府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以“建设文化旅游名镇,打造人文美丽告成”为目标,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攻坚转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圆满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生态镇”、“河南省美丽宜居试点镇”、“河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郑州市五好乡镇党委”、“郑州市村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计划生育一类乡镇”等荣誉称号、2013-2014连续两年荣获“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十强乡镇”、2012-2015连续四年荣获“郑州市‘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连续五年综合工作考核位居登封市先进行列。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良好
至2015年底,地域国民生产总值(GDP)完成38.81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7.16亿元, “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9.2%;财政收入达到6668万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27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5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6259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5%;粮食总产量完成14560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4.2%;招商引资引进5000万元项目2个,引进域外资金5.05亿元。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力推进
(一)规划编制:深度对接郑州市都市区和登封市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累计投资680万元,完成了总规、控规和新市镇规划、“三化”协调空间布局规划、产业体系规划和各类专业性规划,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型社区建设:2015年中心社区、茶亭新型农村社区、冶上新区完成投资4.1亿元,建成安置房20.8万平方米及社区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十二五”期间,我镇累计投入资金9.89亿元,共建成安置房66万平方米及26项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其中中心社区为合村并镇社区,计划总投资3亿元,建成周期为2012-2015年,计划建设50幢24万平方社安置房。2012年5月开工建设。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39亿元,建成4052套48.2万平方米安置房及12项公共配套设施。茶亭新型农村社区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0.8亿元,建设周期为2012-2016年,建设96幢2.4万平方米新型农村联排住宅。2012年12月开工建设。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8200万元,建成120套2.6万平方米新型农村联排住宅及5项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冶上新区为迁村并城社区,报建项目为先建后拆社区,主要安置冶上村和贾沟村拆迁群众。计划总投资2亿元,建设周期为2013-2016年,建设13幢12万平方米安置房。2012年12月开工建设。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新建高层安置房1265套15万平方米及2项公共基础配套设施。
(三)各类村庄拆迁改造:2015年投入资金2.6亿元,完成规划区、煤矿塌陷区和干线道路两侧村庄拆迁改造1674户7310人34.6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含货币安置)1674户7310人。“十二五”期间,我镇累计投入资金4.3亿元,拆迁4611户20751人91.4平方米,回迁安置率100%。
(四)交通路网建设:2015年建成八方村3公里乡道建设。加强道路养护,配备护路工41名,养护道路81.17公里。做好省道S323改线、郑登快速通道和汝登高速公路共计23.5公里道路建设的协调工作。“十二五”期间,我镇累计投入资金4910万元,完成镇域内16条42公里乡村道路建设。
(五)生态廊道建设:2015年投资380万元,完成五度河2.3公里生态廊道建设主体绿化工程及中心广场、景观道路等工程建设;投资460万元,完成郑登快速5.3公里生态廊道提升工程。成立生态廊道绿化管护队,加强廊道和镇区绿化管护。“十二五”期间,我镇累计投入资金5584万元,完成郑登快速、S323老线、S323新线、登告公路、郭阳公路、S237等6条道路36.45公里生态廊道绿化和提升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865亩。
(六)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我镇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2.12亿元,完成天中大道、玉溪路、禹都路、周公路、告成大街、石淙路、阳城大道等道路新修、升级改造工程,新建3处游园及2处健身活动场所。镇区水厂投资1080万元,设计日供水能力3000吨;污水处理厂投资1180万元,设计日处理能力5000吨。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阳城大道花池及人行道改造提升,投资400余万元完成了告成大街整修提升,镇区5条道路绿化靓化、雨污管网改造、观星健身广场、玉溪游园、中心小学教学楼、镇直第一幼儿园、供电设备扩容、9个垃圾中转站等公共基础设施工程以及卫生院、地税所、民生服务中心、工商所、供电所、国土所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社区按照“五通七有两集中”的要求进行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中心社区内综合服务中心、道路、供排水、供电、天然气、微积雨、绿化靓化等26个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行。
三、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成效显著
按照产业体系规划,我镇规划了茶亭绿色红薯产业园、特色核桃种植产业园、新材料及家居产业园、观星文化旅游产业园和白沙湖文化休闲健康产业园。2015年,五个产业园完成投资1.77亿元,入驻企业6个,安置就业1560人,流转土地1310亩。“十二五”期间,五个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15.52亿元,入驻企业16家,流转土地6500亩,就业8930人。其中茶亭绿色红薯产业园完成投资2130万元,流转土地800余亩,优质红薯常年种植面积4500余亩。建设红薯淀粉、粉条深加工项目1个,特色餐饮薯乐坊1家,绿色杂粮超市1家。目前茶亭红薯淀粉、粉条深加工项目常年可加工红薯淀粉2万吨,生产红薯粉条1.5万吨,直接安排就业人数1000余人,利润达500多万元,薯干、薯条生产项目正在洽谈中;新材料及家居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郑州润鑫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郑州昌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豫科玻璃技术有限公司、乾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登封市嵩阳电热原件有限公司、金玉豪砥高档砖、新登陶瓷等企业相继入驻。特色核桃种植产业园规划种植面积1万亩。目前全镇已种植核桃1.3万余亩,累计投资1100余万元。观星文化旅游产业园投资1500万元完成了石淙西路拆迁、规划,引进福瑞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打造观星巷美食城,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投资1500万元启动王城岗遗址和阳城遗址保护工程。中原白沙湖文化休闲健康产业园,2013年12月29日和河南睿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七家投资联合体签订合作建设协议,总投资42亿元,在田家沟村周边规划占地3802亩,建设老年公寓、老年大学、老年康乐中心、居住小区、亲子度假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等。目前郑州东方柒仟生态农业项目已完成投资1800万元,累计完成特色种植860亩。
四、“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得到深化提升
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在全镇实行“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全镇24个行政村分成100个网格,其中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24个,三级网格75个,党政正职、班子领导、机关人员分别担任一、二、三级网格长,确保全镇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事情有人处理。网格化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落实痕迹化管理制度,对全镇网格长实行“双签到 督查 记录上报”的管理制度,评优评差。五年来网格累计评优269人次,评差94人次,涉及基层干部261人。完善二、三级网格长定期走访制度和联户代表制度,选配农村联户代表924名,实现了全镇10911户农户全覆盖。实行网格负责人信息公开,制作网格化管理公示牌79块。强化学习培训。利用周三“学习讲坛”载体,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网格课堂”,采用邀请上级领导授课、网格长讲自己故事、各职能部门轮训、长效办领学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不断提升网格长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五年来组织各种培训48期,培训1.3万人次。加强队伍建设。整合7支力量共计496人充实到基层网格队伍中去。通过充实基层网格力量,为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年基层协管力量累计解决安全生产问题1114个,信访稳定问题987起,处理各类公共服务问题1.3万多个。开展“网格化服务、为民办实事”活动。全镇121名网格长及25支服务群众工作队筹集资金89万余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38名,救助特困户504户,发放反邪教宣传单1.8万余份,法律书籍4500余本。累计为群众办实事856件1712起,各级网格长办理好人好事4321件。
五、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成绩斐然
(一)植树造林:落实“植树、存水”战略,强化林地保护,2015年改造低效林100亩,新造经济林566亩,荒山造林185亩,荒山补植1310亩,建设1个300亩花卉苗木基地。五年来累计完成投资530万元,完成低效林改造3500亩,中幼林抚育2300亩,荒山造林5300亩。
(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15年,投资500余万元完成王村-杨沟、庙庄、八方、北沟9.3公里乡村道路建设;投资60万元完成160盏太阳能路灯工程;投资220万元完成8300人安全饮水工程;落实第二批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石羊关村试点项目,搬迁安置群众138户。五年来投资8900余万元,完成乡村道建设38公里,1.6万人安全饮水工程。
(三)大气污染防治:成立大气污染防治领导组,制定下发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长效工作方案》,组织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实行日督查、周通报、评优评差。全年累计悬挂横幅216条,编发简报15期;排查企业36家,取缔污染企业5家,整治点238个,设置8个车辆盘查点,督查整改问题93条;施工工地及道路扬尘较大地段全部做降尘处理,煤矿配备车辆自动冲洗设备;全镇各企业、各村、在建工地、公路等共覆盖防尘网近30万平米。
(四)黄标车淘汰工作:多次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累计悬挂黄标车标语32条,设立车辆盘查点6个,直接向郑州三联回收公司缴黄标车160辆,完善注销手续175辆,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五)加强生态水系建设。投资1300余万元,全镇五座小型二类水库得到改造加强,改造坑塘1个,为12个行政村配备抗旱水泵150余台。投资200余万元对颍河河道进行清淤、除草。取缔白沙湖网箱养鱼547箱。
(六)秸秆禁烧暨综合利用:成立领导组,加大宣传力度,与农户签订责任书,强化督查和不定时巡查,累计发放承诺书、致家长一封信1.5万余份。秸杆得到有效利用。
六、“中”文化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加强“中”文化宣传。成立“中”文化研究协会,做好文化产业调研,《天中风采》报纸刊发31期。二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持续推进“三个项目”建设,“天地之中”大遗址公园项目(含中国天文博物院) 已上报立项申请,白沙湖文化休闲健康产业园项目再注册1家,总投资达到5000万元,文化旅游商业街项目成功签约。三是广泛开展“中文化”活动,不断扩大“禹都杯”、“天中杯”、夏至日测影节、冬至日文化节等文化品牌活动的辐射影响面。四是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万元完善“中”文化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我镇累计开展各类文化品牌活动850余次。2015年1月创成“河南省先进综合文化站”、“郑州市文化工作示范基地”。
七、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理念,严格落实煤矿企业驻矿监管制度,坚持对辖区非煤矿山及一般企业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认真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切实按照“五定”原则切实排查和治理安全隐患,强力推进辖区煤矿“163”(1个理念、6化建设、3个攻坚战)工程建设。2015年共排查隐患1896条,已整改1873条,整改率99.8%。“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完成了4家地方主体煤矿技改工程,共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862条。
(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认真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强化防控体系建设,狠抓矛盾纠纷调处、积案老案研判化解,推行“一单式”依法逐级走访制度,坚持周五书记接访、信访例会、评优评差等机制。2015年,共接待来访群众198批886人次,累计受理上级转办案件41起;书记接访转办案件78起;市台账式管理交办案件6起。排查村级矛盾1021起调处969起,调成率95%。“十二五”期间,累计受理上级转办案件案件176起,办结率100%;镇自立案件182起,办结率95%;周五书记接访日转办案件293起,办结率98%。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三)农业生产稳中求进。2015年全镇种植小麦面积25131亩,玉米25249亩。对我镇200个养殖场(户)建立档案,分别签订了安全承诺书、目标责任书等。全镇现有生猪存栏15732只,鸡123720羽,牛140头,羊5830只。全年共发放各类农业补贴332万余元,办理农机购置补贴723680元。加强农产品抽检,全年累计抽检150余次960个样品,均未发现农药残留。“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各类农业补贴2100万元,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四)计生工作成绩突出。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有关政策,强化抓宣传、抓康检、抓服务、抓优生,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全镇出生率为12.8‰,政策生育率为95%,避孕措施落实率达到98%以上,性别比为100:110,流动人口管理率达到96%以上,已婚育龄妇女管理率达20.8%。全年发放计生奖励资金179万元,广大计生户充分享受到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十二五”期间,计生工作累计投资达到800余万元,多次荣获“郑州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郑州市计划生育一类乡镇”称号。
(五)城镇管理更加精细。“十二五”期间,以创建“国家卫生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为抓手,加大爱国卫生工作力度,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经营秩序,提升镇区卫生管理水平,举全镇之力创建“国家卫生镇”,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00万元。镇区成立了100余人环卫队伍,购置大型垃圾清运车辆4台,洒水车3台,自动洗扫车1台,购置果皮箱1200余个。创成省级卫生村13个,郑州市级卫生村4个;省级人居环境达标村8个,省级示范村1个,省级示范社区1个,镇区环境状况明显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3年12月创成“国家卫生镇”。
(六)精神文明常抓不懈。一是大力推进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结合“登封好人”、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扎实开展优秀人物、优秀家庭、“十大孝贤”评选表彰等活动,全年举办道德讲堂4期。二是巩固提升省级文明村镇成果。引导文明创建工作向社区、农村纵深发展。2015年3月,王爻社区创成文明社区。三是注重抓宣传和学习培训。全年组织机关干部学习28次,累计向市委办、政府办及各级主流媒体上报政务信息483篇,采用268篇。2013年10月创成“河南省文明村镇”。
(七)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不断加大民生保障事业投入力度,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显著提升。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对照贫困户标准,经农户自愿申请、召开村民大会评议和严格入户审查,我镇共排查贫困户25户110人,全部完成建档立卡。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组织工商所、派出所、中心校等部门,强化对食品药品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累计开展突击检查231次,检查单位475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共筹资220万元对238名贫困大学生和家庭困难中小学生进行救助;筹集资金15万元,为学校捐助课桌椅500套,班班通教学设备2套;投资2000万元新建镇直第一幼儿园,投资105万元扩建镇直第二幼儿园,投资125万元扩建镇直第三幼儿园,投资400万元扩建中心小学。五年来累计向示范性高中输送新生486人,普通高中347人,职业高中376人。持续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加强传染病防治。2011年投资700万元新建告成镇卫生院、2014年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镇卫生院接纳病人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五年来门诊人数达18.5万人次,住院治疗5200余人次。镇财政累计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余万元,群众参合率到98%以上。不断加大民政救助力度,2015年累计向农村低保、城镇低保、五保户、退伍军人、优抚对象等发放资金876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714户1735人。五年来救助资金达到2593万元。
八、党的建设和自身建设卓有成效
“十二五”期间,镇党委把党建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强力推进“双基”、“双治”工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依法稳妥有序开展并完成2011年、2014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创造性开展新时期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以“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为总开关、“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为总抓手、“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为总要求,坚持以聚焦和反对“四风”为切入点,积极开好民主(专题)组织生活会。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查摆问题、深挖思想根源,自我剖析触及痛处、相互批评不留情面。利用“集中入村日”、集中服务日、网格下沉日等有利时机,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听取和查找“四风”方面以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共收到各类意见建议925项,整改到位率达到95%以上,达到了整改效果。
2、认真搞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以“入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化解一起社会矛盾纠纷、消除一个安全隐患、参加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听取一次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情况”的“五个一”活动,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累计向156名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物资9.4万元,投入33万元改善大环境卫生,解决安全隐患97个,化解信访矛盾纠纷79个,追缴黄标车160辆,“不严不实”问题整改率均达到80%以上。2015年8月初,告成村“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工作得到郑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金献等领导的调研和肯定。
3、全面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落实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督促指导25个村(社区)支部落实“四议两公开”(“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应用尽用,引导村、社区主动解决改革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事项101件。落实矛盾调处化解制度。坚持日排查、日走访,推行“一单式”逐级走访和“一本式”台帐管理信访稳定工作法,共排查矛盾1021起,调成率98%。落实便民服务工作制度。抓好农事周结工作法(每天村干部轮流值守、每周二集中办公、每周五书记接访和每周六网格下沉)的日常化运行。整合民政、劳保等服务资源,实行网格代办服务制度,规范网格服务功能,落实痕迹化管理,实现 “一站式”服务,受理各类群众事项6903件,办结率100%,其中为群众办实事337起。落实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坚持“一日一报一栏”(报帐日、村情民意小报、党务政务公开栏),加强“村财镇管”、任期审计等工作。2015年5月22日,省委书记郭庚茂、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郑州市长马懿、登封市委书记郑福林等主要领导到告成村调研,对依托网格化管理推进“基层四项制度落实”工作表示满意。
4、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十二五”期间,加强了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结合实际,开展了党委(支部)书记讲党课、谈心谈话、网络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卫生大清扫、慰问困难党员、表彰先进典型等活动,累计发展党员206人,新建“两新”党组织15个,提高村干部待遇,打造服务型村级党组织。2015年投资780万元,完成中心社区、茶亭社区、八方村、贾沟村、范店村等5个村级阵地建设。实施“党员教育管理年”工程,采用以训代训等形式,实现1768名党员教育的“全覆盖”。告成村融合“互联网 党建”与“农村淘宝”,先后两次被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调研并得到肯定。
5、依法平稳有序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2011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镇24个行政村共选出三委干部221名,其中支部成员81名,村委成员100名(交叉任职26名),监委会成员72名。2014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顺利选出三委干部238名,其中支部成员92名,村委成员104名(交叉任职23名),监委会成员72名,年龄和知识结构较上届均有明显提高。
6、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厉查处违法违纪现象。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切实履行职责,加大预防力度,狠抓任务落实。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对本单位职权、领导班子的决策流程及“三重一大”等重要职责进行规范,建立廉政风险防控评估制度,同时对机关、镇直单位及各行动村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确保了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全镇24个行政村集体财务进行了专项审计,对8个村高速公路拆迁赔偿资金的测算及兑付进行了全程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作。严格禁止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科级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建立机关公务灶,明确接待标准,严格签批程序,降低接待费用。“十二五”期间,镇纪委共立案36起,结案36起。其中职务侵占、贪污6起,违反财经纪律2起,工作失职渎职3起,违反计划生育10起,妨碍社会管理秩序8起,侵犯他人人身权利2起,乱收费2起,违反工作纪律2起,违反廉洁自律1起。给予党政纪处分36人,其中党内严重警告13人,党内警告18人,留党察看3人,行政警告2人。查办信访件11起,办结11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继续向纵深发展,为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7、加强党委、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用权和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制度意识和敬畏意识,强化法治思维,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加强全民普法教育。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加强科学决策。强化调查研究,注重政策运用,坚持民主集体决策,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政府运行规则,确保决策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提升行政效能。加快建立政府权责清单,做到法无规定不可为,法有规定必须为,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坚决纠正懒政、怠政和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确保政令畅通;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落实工作制度,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总之,我镇圆满完成了2015年度及“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累累硕果凝结着全镇干群的辛劳和汗水。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镇将认真谋划并积极实施各项规划任务,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严管实干的态度、锐意进取的勇气,积极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