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郑州工业发展成就

  • 索引号:005253074/2016-00011
  • 主题分类: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统计/业务信息/工业统计
  • 发布机构:郑州市统计局
  • 关键词:统计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6-01-28
  • 发布日期:2016-01-28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十二五”郑州工业发展成就“十二五”郑州工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鲜明里程碑意义的五年。这五年,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呈现低增长、不平衡、多风险的特征。从国内看,“三期叠加”的阵痛持续加深,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改革转型任务繁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工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谱写了崭新篇章。

    一、总量规模连上新台阶,增速位次不断前移

    “十二五”时期,郑州市委市政府对工业高度重视,致力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确立发展了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七大主导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了增速弯道超车,总量不断扩大,工业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巩固。

    (一)总量规模日益扩大,是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十二五”时期,我市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跃上新台阶。2011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566.1亿元,2013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101.4亿元。201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12.3亿元,比“十一五”末期增加1556.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

    “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跨越2000亿元和3000亿元的台阶,平均每年新增总量311.2亿元。2015年我市工业占全市GDP 的比重为43.6%,是郑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二)增速跑赢全国全省,实现弯道超车

    “十二五“时期,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工业经济出现了明显下滑,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郑州工业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年均增长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14.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4.8、1.2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10.2%,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居第三位,比”十一五“末前移9位,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居第二位,比”十一五“末前移3位。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布局更趋合理

    “十二五“时期,我市大力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工业等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工业七大主导产业作为郑州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对推动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四大战略性产业比重提高,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高端制造业取得新突破,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我市按照“集聚、集群、集约”原则,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对全市工业布局进行调整优化。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一)七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高于全市10.2%的平均增长水平;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60.4%提高到71.7%;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87.2%。“十二五”期间七大主导产业年均增长17.5%,快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二)战略性产业比重超过高耗能行业。2014年,全市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比重首次超过高耗能产业比重,标志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2015年四大战略性支撑产业完成增加值1637.5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为49.4%,比2010年提高了13.2个百分点。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133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0.2%,比“十一五”末降低11.2个百分点。

    (三)产品档次大幅提升。“十二五”时期,汽车及装备制造业行业产品档次大幅提升,一些知名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影响力显著提高。2011年,富士康郑州工厂的正式投产,郑州市实现了手机生产零的突破,2015年手机产量达2亿台,居全国首位,郑州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宇通客车产销量占全国客车市场的三分之一,2015年宇通生产的新能源客车填补了郑州该项产品的空白,在全国同行业销量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万辆,。全市汽车产量达到51.4万辆,比2010年增长1.3倍,其中轿车产量达9.1万辆,比2010年增长3.8倍,汽车配件产量达2.2亿件,比2010年增长4倍。一些行业的生产链条在逐步延伸,电解铝、铝材的产量之比从2010年的1:3.3提高到2015年的1:8.1。

    高端制造业产品档次大幅提升的同时,传统和高耗能行业的产品产量在不断下降,布3504.8万米,比2010年下降95.7%,水泥熟料1166.1万吨,比2010年下降5.8%,电解铝55.7万吨,比2010年下降4.7%,粗钢2434吨,比2010年下降98.6%。

    (四)产业布局趋于合理。截至目前,郑州拥有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17个市级工业园区,已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业、新材料、铝精深加工和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集聚区成为支撑郑州都市区建设和县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5年,产业集聚区工业增速达14.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达66.7%。

    其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异军突起。2012年航空港区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15年,航空港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55.5亿元。2011年航空港区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4.1%,2015年比重提高到12.7%,航空港区已经成为带动郑州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核心增长极。

    三、动力转换不断加快,提质增效成绩显著

    “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战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工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档次,高端制造业取得突破,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动力转换不断加快,提质增效成绩显著。

    (一)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社会贡献与日俱增。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2015年达到13438.2亿元,比2010年净增6609亿元;实现利税1544亿元,比2010年净增487亿元;实现利润1060亿元,比2010年净增369亿元。资产总计11114亿元,比2010年净增7215亿元。工业品生产销售衔接良好,产销率基本稳定在97%以上的较好水平。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社会剩余劳动力转变为产业工人,工业企业为社会解决了大量就业,成为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产业。2015年,工业企业平均就业人数为105.1万人,比“十一五”末净增75万人。

    (二)创新能力逐步提升,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工业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2015年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92.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76.8%,是2010年的2.7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1.8%,比2010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2015年工业参加研发的人员达到4.5万人,是2010年的2倍。2015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增加值达到5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15.5%,比“十一五”末提高13个百分点。

    (三)节能降耗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目标为累计17%。2014年郑州市已经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而工业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近8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降低是郑州市提前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的主要成因。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1.18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为2015年0.534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年降低率由2011年的8.7%持续降低至2015年的15.9%,在工业总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消耗的能源资源在下降,意味着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在减少,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

    回首过去的五年,郑州工业经济发展经受住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挑战,在新常态下取得了新成就。增速保持较为平稳增长,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提升,结构调整成就斐然,谱写了郑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郑州工业经济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有能力为进一步推动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工业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因此需要我们保持忧患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围绕“三大一中”城市定位,抢抓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机遇,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深度促进两化融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为郑州都市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