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747445809/2016-00012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中原区人民政府关 键 词:工作报告
文    号成文日期:2016-02-15发布日期:2016-02-15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2日在中原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中原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乔  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全域城市化发展主线,抢抓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建设机遇,团结奋进,务实重干,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完成321亿元,与“十一五”末相比(下同)增加133.1亿元,年均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25亿元,增加104.4亿元,年均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8.8亿元,增加13.6亿元,年均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7亿元,增加62.2亿元,年均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978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5倍,年均增长23.2%;三次产业结构为0.3:29.6:70.1,中原区正大步从老工业区走向新兴服务业大区。二是区域发展协调推进。以产业集聚区和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建设为契机,分别规划建设了中原新区和常西湖新区。经过五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原新区已逐步成为产城融合的重要平台,常西湖新区已成为引领全区的发展龙头,城市框架明显拉大。三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强力推进大棚户区改造,34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完成或基本完成拆迁,拆迁体量超7000万平方米,腾出土地3.6万亩,为全区今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新建、打通道路47条;新增绿地471万平方米;陇海路快速通道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行;全区城市化率达90.5%。四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重民生、谋民利、解民忧,新增财力优先倾向民生事业。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8所,新增学位18730个;新增城镇就业12.6万人;救助城乡低保家庭8552户,发放低保资金5301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2.9%;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全面建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不断增强。

刚刚过去的2015年,区政府按照区委“一化四区”、“四个中原”的工作总要求,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三大战场”开发建设,着力构建“一主业、两集群”的“6 2”产业发展体系,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全域城市化步伐持续加快。完成了马庄、段庄、铁炉等18个村(组)拆迁,累计完成各类拆迁2079万平方米,荣获2015年度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拆迁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市内五区第一。积极运用依法保障下的充分协商良性征收拆迁工作机制,三官庙等遗留多年的拆迁问题基本解决。农业路快速通道等7项重点工程征迁任务基本完成。全力推进安置房建设。新开工安置房项目17个、225万平方米;桐树王等6个安置房项目部分主体封顶;总面积约46万平方米的罗庄等3个安置房项目建成,1376户群众实现回迁。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建设不断深入。“一设计三规划”方案,通过了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批准;与中原土储、郑发投集团签订了359亿元的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北片区站前大道等11条道路快速推进,兴国路隧道、市民大道隧道和中、北环廊主体完工;现代传媒中心、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等“五个中心”先后开工建设。中原新区建设扎实推进。金马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南部片区路网体系基本形成;紫竹变电站投入使用,紫藤变电站主体完工。投资7210万元,在老城区修建鸿运路等8条道路,整治提升文化宫路等5条道路。要素保障同步跟进。须水镇总体规划(2014—2030)获市政府批复。完成土地收储4632亩,实现土地“招拍挂”1355亩。出台了支持区三大平台公司发展政策,形成了职能互补、拆借灵活、收益互助、信用互保的良性运行机制。

——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8平方公里城市精细化管理先行区建设,在重点区域周边道路两侧加装硬隔离,实现人车分离;加大对占道经营等行为整治力度,规范提升便民疏导点7个,建设路街道“摊贩自治”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利用拆迁空地建设临时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6352个。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80万平方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厕4座,垃圾中转站2座,新建游园3个,街头绿地2处;陈伍寨公园建成开放,全区新增城市绿地53万平方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首脑(总理)理事会期间,全区干部群众顾大局、识大体,全民动员,全员上阵,对全区28个乱点、6条重点道路进行集中整治,为会议的顺利召开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评为全市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化。在全市率先引进巡航式无人机,进行环境执法监察;在三环内创新采用外部封闭、内部雾化的封闭式拆迁;三环外采用高空喷淋、炮车雾化、地面洒水的全方位立体式拆迁,有效削减了拆迁扬尘;在全区20家大中型饭店安装了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全力遏制工地和道路扬尘。严格落实“6个100%”要求,投入9800万元,对全区156个工地进行整改,完成覆盖570万平方米,绿化314万平方米,硬化176万平方米,建成后牛庄、宏江中央广场等精品工地39个。以道路“无尘化”为目标,规范渣土车运输行为,投资820万元,购买清扫吸尘车辆17台,全区机械化清扫冲洗率达70%。投资2000万元,建设马庄垃圾消纳场,实现了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淘汰黄标车6865辆。

——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建立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累计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59亿元,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3个,总投资额达311.8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列入考核的2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6亿元,占全年目标的123.3%;金马凯旋家居CBD家居MALL、中国中部纺织服装品牌中心、锦艺国际轻纺城开业运营,家居、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大中原汽车物流港主体完工,大商集团在全省最大的单体综合性卖场——大商新玛特中原新城店开业。友爱路毛线批发市场、郑州图书城等市场实现外迁。威尔克科技、鸿贝科技先后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实现了中原区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零的突破。创新创业体系逐步完善。成立了中原互联网创意产业园,30余家企业入驻或签订入驻意向;橙石创科投资5000万元,设立“创客中心”;“中原时尚”创新创意创业综合体培育中心完成装修;实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实施办法》,引进创新创业团队50余个;云顶、娅丽达等8家服装企业,全年网上销售额达11.8亿元;强化政校合作,与河南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昊晟科技等3家企业,被省工信厅认定为“河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真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年新办企业6003户、个体6720户,分别增长126%和160%。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改善。全年投入各类民生资金17.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4.6%。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6044人,始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区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区级配套资金提高至每人每年150元,基本实现全覆盖;救助城乡低保家庭1498户、2189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024万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1‰;林山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须水卫生院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住房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项目1485套,主体封顶797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46万元,1172户居民享受实物配租。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新建工农路小学、金田路幼儿园等6所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中原区外国语小学等3所学校,新增学位5880个;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142人,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科技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区企事业单位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金泰制罐等6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企业,新增专利1900项,荣获“河南省科普示范区”称号。委托清华大学编制了“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中原国粹大讲堂”为平台,积极开展公益文化素质培训;成功举办河南省首届青年戏剧节,郑州爱乐轻音乐团举办公益演出10余场,新建社区图书馆3个,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高。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全区累计排查各类问题72024起,整改解决71477起,办结率达99.2%。积极推进“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改造提升社区服务中心13个,新增社区政务便民服务站12个,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家;建立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整合社区资源,加强阵地建设,将114个社区调整为91个,全区2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活动场所达26个,1000至2000平方米的达45个,圆满完成了第五届社区“两委”换届,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活动,及时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建成安全和谐型社区(村)78个,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10家,全区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坚持召开党政信访联席会,严格落实“四到位”工作机制,全区信访形势总体平稳,赴京非访人次与上年相比,下降60%,集访、个访人数分别下降32%、44%。深入开展平安中原创建活动,依法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六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建西社区等11个社区(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在各街道设立食药监派出机构,开展食用油等专项整治,保障了群众饮食安全。

——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活动,谋划成立了全区重点工作推进小组,政府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成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5项改革事项,特别是通过“五单一网”改革,初步实现了权责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数据资源集中共享;投资体制改革等31项改革事项正在抓紧推进。积极探索村级(社区)“小微权力”清单改革,不断推进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建设,有效遏制了基层不正之风。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97件,政协委员提案142件,代表、委员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条例,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

审计、粮食、物价、史志、档案、民族宗教、人民防空、国防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更离不开全区人民的奋勇拼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参与全区建设发展的辖区单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区广大人民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资源共享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发展活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市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与群众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安置房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群众如期回迁;少数干部责任意识不强,为官不为,工作消极应付。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布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制定一个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区实际的“十三五”规划,对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航空港实验区和国际商都建设机遇,突出大开放、大创新、大建设、大管理“四大主题”,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着力营造“畅通、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和“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生活环境,加快以“一化四区”、“四个中原”为引领的郑州市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建设步伐,确保产业转型升级有新突破、科技创新体系有新突破、城市功能有新突破、生态环境有新突破、社会管理有新突破、民生改善有新突破,力争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部分领域基本实现现代化。

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0%;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新增公共绿地500万平方米以上;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小康社会目标值以内;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

战略布局是,实施“一核突破”,“两区发力”,“三轴带动”。“一核”即城市功能拓展区(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到2020年,建成郑州市新的公共服务中心、高端商务中心、生态宜居中心、高品位休闲旅游中心和先进文化传承中心,形成集行政办公、现代商务、文化创意、高端商贸、休闲旅游、品质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国内知名、省会领先的核心都市区。“两区”即城市功能核心区(老城区)和城市功能配套区(中原新区)。老城区,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大力实施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工业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大棚户区改造,按照集约紧凑的原则,优化调整土地、空间资源配置,促进城区功能提升。中原新区,按照“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要求,围绕综合交通体系、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主要内容,实施“三年打基础、五年出形象、十年建新区”规划,努力将新区建设成为郑州西部发展的桥头堡、引领中原区强势崛起的新高地。“三轴”即郑上路发展轴、中原西路发展轴和陇海西路发展轴。郑上路发展轴,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中原西路发展轴,重点发展总部楼宇经济、金融、高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教育等产业;陇海西路发展轴,重点发展房地产、健康医疗、休闲旅游等产业。

关于“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具体内容,已写入《中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印发给各位代表,请予审议。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实现全域城市化的决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当前,尽管宏观形势严峻复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我区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随着郑州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正在围绕打造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掀起以建设国际商都为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热潮。二是全区大棚户区改造拆迁进入尾声,区域发展实现大跨越、生态环境实现大改善、民生水平实现大提升的基础已经打牢,我区已形成蓄势崛起的发展态势。三是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建设大幕已经拉开,一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将对全区发展起到巨大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全区路网体系逐步完善,生态水系建设有序推进,中原区已经成为创客创业、客商投资的发展热土。总之,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坚定信心,群策群力,奋发有为,一个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和谐的新中原一定会呈现在大家面前,中原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十届八次全会确定的“一条主线、两大机遇、三项任务、五大重点、四个保障”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质量持续改善,为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郑州国际商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

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认真研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产城融合,在“一主业、两集群”发展上下功夫,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五区五街”的功能布局,合理配置资源,集聚高端技术、智力要素,加快中原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挖掘二砂老厂区、三棉生活区老建筑、保吉寨历史遗存、马庄文化遗址等文化资源,融入文化创意元素,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把我区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依托万达广场、锦艺城等商务楼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总部企业入驻发展。鼓励王府井百货、大商新玛特、中原万达等商业综合体,转变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商圈核心带动作用。着力发展养老、休闲等高品质地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做大做强两大产业集群。依托锦艺国际轻纺城、中国中部纺织服装品牌中心、13家品牌纺织服装企业,突出设计创新引领,培育形成“豫派服装强势品牌集聚中心”、“海内外高端服装供应链中心”,努力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金马凯旋家居CBD为载体,培育完善家居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贸物流等产业链条,站位中国中部家居之都,努力打造千亿级家居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大力推进“互联网 ”,提升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努力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电子商务企业;以大中原汽车物流港、奔驰汽车广场等项目为依托,培育发展高端汽车展销业;顺应时代需求,大力发展健康体育、体验消费等产业,力争中原慧谷项目3月底前开工。四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积极对接麦德龙、苏宁等在谈谋划项目,争取早日签约;加大瑞驰皮草、中机六院、恒大中原经贸中心等项目协调推进力度,促其尽快开工建设;加快金马凯旋家居CBD建材MALL、锦艺国际轻纺城三期等项目施工进度,力争早日投入运营。

(二)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把开放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以开放转换动力,以创新引领发展,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主导产业链条、片区发展规划,调整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夯实招商基础。明确招商重点,坚持产业配套、技术优先、节能环保,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市场高成长力的“四力”型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招商方式,积极组织参加大型经贸交流活动,广泛开展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网上招商,力争全年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60亿元。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政企合作,以“产业高集聚、产出高效益、功能高复合”为目标,加快互联网服务等领域企业引进,推动中原互联网创意产业园快速发展。加大元通创意产业园建设力度,谋划成立锦艺创意园区和创客中心。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办公用房,着力打造一批多元创客空间,为有志向、敢拼搏的创业者搭建发展平台。三是积极开展引智工程。加大与河南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大学生和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造就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人才,厚植创新潜力。研究出台扶持政策,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小微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融资支持,让有创业梦想的人向中原区汇聚。

(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以城区有机更新为目标,以全域城市化为主线,以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建设为核心,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中心城区功能。一是持续推进大棚户区改造。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完成辖区内大棚户区改造任务。推进拆迁清零,确保遗留问题全部解决到位。加快拆迁垃圾清运,切实做到拆一处,清一处。积极谋划旧城改造,促进老城区改造提升。二是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通过召开推进会、邀请市直相关部门现场办公等形式,千方百计解决制约安置房建设的各种问题,确保安置房建设顺利推进,力争实现2014年底前拆迁村庄,户均一套安置房基本建成,2015年拆迁村庄,安置房全部开工,部分项目实现群众回迁。对闫垌二期等6个控规尚未获批的项目,逐个研究、逐个突破,争取早日获批;对林山寨等25个已开工项目,强化工程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对即将主体封顶的孙庄等6个安置房项目,加快工程进度,争取早日建成。积极探索房屋租赁市场化,扩面推广马庄货币化安置经验,缩短安置周期,满足群众早日回迁愿望。三是全力保障“五个中心”建设。现代传媒中心、市民活动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等“五个中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郑州市在公共文化事业方面一次性投入最大的项目,也是提升市民幸福感和文化生活质量的有效载体。要成立专项工作对接小组,进一步充实力量,汇聚全区之力,主动作为,跟踪服务,协助解决各类问题,营造良好施工环境,确保建设顺利进行。提前谋划产业发展,加快北片区10栋商务楼建设,在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凝聚人气、创造活力。四是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黄河路、淮河路、长江路西延工程,修建洛河西路、煤机路等7条道路,改造提升互助路、百花路等6条道路,完善老城区交通系统微循环;推进渠南路、文博大道等6条道路建设,尽快形成常西湖新区四通八达、上下并行的立体路网;加快工程进度,确保中原新区南部片区金田路等8条道路年底前建成通车,中部片区富贵路等道路进场施工。启动颍河变电站、桐柏变电站建设,满足区域用电需求。

(四)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坚持建设管理服务并重,让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美好、更方便。一是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硬件设施。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公厕2座;建设鹤山垃圾消纳厂,全面推广建筑垃圾回收循环再利用;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新增停车泊位5200个;配套建设充换电站、充电桩;对伊河路等7条道路安装硬隔离设施;购置大型清扫设备,保持高强度清扫水平,将机械化清扫冲洗率提升到85%以上。二是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治理“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垃圾乱倒”三大城市管理顽症为重点,狠抓城市管理12项重点任务落实,防止脏、乱、差等现象回潮反弹,巩固提升城市管理成果;推动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研究出台长效办法,探索建立多方参与、密切配合、协同共治的城市管理模式,营造畅通、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加快智慧城区建设,积极推广城市管理数字化。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遏制违法建设蔓延多发势头。三是积极构建公共便民服务体系。围绕群众需求,将“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与社区建设、安置区建设相结合,学习借鉴郑东新区先进经验,按照老城区改造提升,中原新区、常西湖新区规划新建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建设模式,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科学布局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社区功能,打造便民服务网络,构筑“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精力做好“治气”、“治水”、“治土”三篇文章,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地绿,建设宜居城区。一是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密切关注监测点周围一公里范围内的空气质量,及时分析监测数据,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对全区所有工地实行精品化改造,加大高空喷淋设施、高空摄像头覆盖面,提升工地道路绿化、硬化率,防止工地扬尘。积极推进重污染企业搬迁整治,持续做好黄标车淘汰,在餐饮企业推广安装油烟在线监测系统。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大力实施碧水工程。生态水系建设事关中原区长远发展、事关群众生活品质、事关城区形象提升。全面启动“两纵两横六湖一库”生态水系规划建设,围绕“水源优、河湖通、流水清、沿岸美”目标,将景观打造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采取PPP、市场开发等模式,整治提升须水河、贾鲁河,强力推进秀水河、市民湖、九曲莲湖等水系工程,建设海绵城市。三是大力实施绿地工程。高标准完成绕城高速中原段、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示范段绿化;加快推进市民公园、市民广场公园、郑州植物园二期等工程建设,新建区级游园1个,街头游园9处;尽快完成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东西九州坊等3条绿化带工程,积极推进陇海西路(西三环—西四环)、铁路沿线等生态廊道建设,全年新增绿地80万平方米。

(六)强化要素保障,服务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土地运作。认真落实城乡规划土地建设管理“六统一”,扎实开展存量闲置建设用地清理,集中解决土地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持续整治违法用地行为,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力争完成土地报批7000亩,收储土地4000亩,出让土地3000亩,最大限度发挥土地储备“蓄水池”作用。二是加强资金保障。依托区三大平台公司,探索采取私募债、信托、PPP等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力争全年完成各类融资40亿元。加大协调力度,紧盯专项债券融资,争取债务置换额度,优化债务结构,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鼓励引导企业挂牌上市,破解融资难题。三是加强规划引领。以全区“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为目标,加强各领域各层次的规划协调,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切实抓好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相互衔接,充分发挥规划对重大项目推进落地的引领作用。四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整合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构建高质高效、公平正义、责任有序的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做好市级下放事权承接和落地。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密切政企联系,加强政企沟通,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强揽工程等不法行为,汇聚发展正能量,为企业发展经营保驾护航。关注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支持成长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在中原区做大做强。

(七)坚守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底线思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夯实安全生产防线。始终把安全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红线,坚持“条块融合、以块为主、分块负责”,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排查整改,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会议,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排名,严格落实责任追究、一票否决制度,坚决避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二是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积极开展社会风险稳定评估,完善信访研判、预警机制,加大基层矛盾排查,将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认真落实领导接访、带案下访,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持续做好非法集资化解处置工作。三是深化平安中原建设。以实现“双安”为基本目标,以推进“双治”为基本途径,以强化“双基”为基本保障,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提高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构建全天候、无缝隙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全民普法宣传教育,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四是推进网格化管理。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落实三级网格长专职化,加强全程痕迹化管理,建立会商研判制度和联勤联动机制,全力推进多网合一、信息共享、便民利民的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社会服务与管理向基层延伸,确保中原区每一寸土地上发生的事情、每一件群众诉求的事项,都有人去管、有人去办、有人为其负责。

(八)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确保今年各项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5%以上,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现实获得感。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与市教育局战略合作,提升中原教育品质,打造中原教育品牌。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新建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新增学位4170个。组建优质教育集团,实施名校办新校,强校带弱校,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和名师培养,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二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就业援助,促进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困难群体等充分就业创业,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1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持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有效缓解困难家庭住房难问题。加强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助、社会互助和志愿服务活动。三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制,推行卫生监督信息化,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落实重大疾病政策,加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受益度。落实生育登记服务制度,有序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四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对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实行动态化监管;强化药品电子监管入网工作,确保基本药物电子监管率达100%,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全覆盖,让群众放心满意。

扎实做好档案、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和优抚工作,统筹做好粮食、物价、史志、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等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机遇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我们将严格依法治区,牢记服务宗旨,提升工作效率,恪守清正廉洁,全面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努力使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政府重大决策程序,推行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制度。加强政务公开,及时发布政府信息。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全方位构建法治型政府。

二是坚持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铺排项目时首先想到民生项目,在精力分配时首先集中民生事业,在资金投向时首先投向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全方位构建服务型政府。

三是坚持务实高效。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大力整治庸懒散,提高政府执行力。学习研究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融资模式等新理论、新知识,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以创新的思维、市场的办法、科学的机制,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过程管理,聚焦不落实的事,紧盯落实不力的人,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努力以政府的勤奋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城市的繁荣指数,全方位构建务实型政府。

四是坚持廉洁从政。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问题,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守住从政底线;加强教育,警钟长鸣,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规范权力运行,筑牢从政防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净化政治生态,全方位构建廉洁型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希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勇于担当,不断开创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建设新局面,谱写全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