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街道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法治理念,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风尚。经研究,决定在全辖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年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求什么宣传什么的原则,以开展各种活动为载体,深入宣传宪法和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干部和群众自觉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刘寨街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深化“法律六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主题,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熏陶和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以及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着力构建法律服务便民、法律援助惠民、法治宣传为民的法律服务新常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化解矛盾。在全辖区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促进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措施
(一)根据群众需要,突出宣传重点,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加深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2、围绕办事处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广泛宣传辖区基层群众急需的村民自治、征地拆迁等法律知识和政策依据,引导群众依法依规理性表达合理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发放“三书一片”(《惠济区法治宣传教育读本》、《惠济区法治宣传漫画口袋书》、《惠济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汇编》、法治宣传系列光盘),广泛宣传非法集资、反邪教、交通消防安全、信访稳定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法律常识,把法律更多更好地输送给基层群众,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法律素养。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二)以深化“法律六进”为抓手,推进依法治区建设。
1、开展“法律进村、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
(1)推进村(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对村(社区)专职民调员的培训力度,落实民调员岗位津贴和奖励机制,对全区205名民调员进行法律素质和调解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法治宣传、矛盾排查、纠纷调处中的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2)深化“三官一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进村(社区)活动。将人员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在村(社区)显著位置公开,工作职责上墙。通过发放便民联系卡、进村入户、电话约谈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
(3)充分调动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群众威望高的“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和“法律明白人”的积极性,以“传、帮、带”等方式向村(社区)群众传播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帮助、化解邻里纠纷。
(4)开展巡回法庭进村(社区)活动。采取定点开庭与流动办案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发挥巡回审判就地立案、及时审理、调处纠纷、接受咨询、开展法治宣传、指导人民调解的功能,定期或不定期到巡回审判点进行驻点办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处理纠纷、化解矛盾,让更多的群众零距离接触法庭审理,零距离学习法律知识,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信。
(5)村(社区)根据自身特点,明确专人负责,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寓教于乐、深入浅出,使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学得进、记得牢”。各部门、村、社区要统筹安排,大力支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使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真正达到“村村齐开展、社区有特色、人人共参与、月月有内容”的宣传氛围和宣传效果。
2、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大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1)适时组织资深法官、检察官和优秀法律工作者深入企业举办法治讲座,通过以案说法、互动交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辖区企业员工的依法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强化遵法守法意识,防止职务犯罪,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良性健康发展。
(2)在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工厂、建筑、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法律知识小册子、设置咨询台、现场办公等,及时、有效的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
3、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进一步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教育。
(1)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法治教育进课堂活动,抓好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采取班团活动、编写法治手抄报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青少年学生自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能力。
(2)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依托公安、消防等部门,组织开展警营开放日、消防演练、小小交通协管员等学法用法实践活动。
4、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1)开设“惠济法治大讲堂”,每季度邀请一名法学专家或优秀法律工作者开展一次法治知识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全面提升机关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2)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逐步提高单位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动员公共单位开展学法用法活动,组织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提升单位职工的法律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参与法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法治宣传活动覆盖面。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以案说法,以案促教。
1、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组织召开一次警示宣传教育大会,以案说法,以案促教,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治效果。
2、组织村(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参观惠济区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展览;参观郑州监狱,听取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让大家真切感受高墙内外的反差和自由的可贵,清醒领悟到从自由人到阶下囚往往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自觉筑牢法律防线。
3、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一次“以案释法”警示教育法制讲座,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守法意识和法治观念,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争取早日融入社会。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四)创新法治宣传形式,积极营造法治宣传教育氛围。
1、立足传统阵地宣传。以各种主题“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日和农村赶集日为契机,在法治主题公园、集贸市场、中心广场等设置宣传展板、咨询台、组织法治文化演出等进行集中宣传。
2、利用网络宣传。积极依托微信朋友圈等科技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传播法律知识,提高法治宣传覆盖面、参与度和知晓率。
3、加强媒体宣传。主动与市、区相关媒体联系对接,积极向媒体报送信息,提高街道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动态宣传报道密度。
4、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宣传。辖区拟组织两万名法治宣传志愿者,发放红袖标,形成全民参与法治宣传的浓厚氛围。
5、利用标语、宣传车等开展宣传。在辖区道路沿线制作法治宣传墙体画、刷写宣传标语;在醒目位置设置固定宣传标语、广告牌;制作法治宣传音像资料,利用法治宣传车辆进行流动宣传,以点带面开展法治宣传。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四、活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法治宣传教育年活动时间为2016年2月至12月,分为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16年2月下旬至2月底)。各责任单位根据法治宣传教育年活动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安排部署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6年3月初至11月底)。各责任单位根据工作方案,突出宣传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16年12月初至12月底)。对各责任单位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成效全面检查验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终平安建设考核内容。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街道党工委、书记胡斌任组长,政法副书记李勤副组长,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年活动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部署、组织活动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办事处司法所,具体协调、督促、检查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各职能部门要把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纳入年度工作的整体部署,“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司其职,狠抓工作落实。
(二)精心组织,整体推进。各村(社区)要结合实际,主动与职能部门对接,立足辖区单位、村(社区)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普法教育;各部门要结合本职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精心谋划,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办事处司法所法委将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宣教活动,确保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三)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要坚持从办事处工作大局出发,从群众需要出发,努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四个结合”即:法治宣传教育与创建“平安先进单位”、“和睦家庭”相结合;法治宣传教育与多元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惠济相结合;法治宣传教育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法治宣传教育与群众的健康、文明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
(四)广泛宣传,扩大影响。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载体,及时宣传活动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全面做好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努力扩大活动影响,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中共惠济区刘寨街道工作委员会
2016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