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加快郑州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按照“十三五”规划,2020年郑州市GDP将达到12834亿元,年均增速9.5%,要完成“十三五”末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5%的目标,研发经费须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0.3%。本文就研发经费构成、目标分解等情况进行分析,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研发经费的数据来源和构成
1、研发经费统计数据来源
现行的研发经费统计制度,研发经费主要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国防军工四个部分构成,而这四个部分是由四个部门数据汇总而成。各级统计局(负责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统计)、省科技厅(负责科技系统下属的地级及以上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研发统计)、省教育厅(负责全日制高校及附属医院研发统计)和国防科工局(负责国防系统企业研发统计),而国防系统企业研发统计数据每年由国防系统单独上报,国家统计局只反馈汇总数据。这四部门完成数据统计后由省统计局负责合并汇总并反馈各省辖市统计局。
2、研究经费来源构成
全社会研发经费来源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包括本企业自筹和外企业给予)、其他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其他来源筹集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应用在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每个部分中。
二、“十三五”目标分解
“十三五”末研发经费要投入完成320亿的目标有一定难度。“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4%,研发经费年均增速更是达到23.9%。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发展来看,工业经济面临较大困难, 郑州市“十三五”规划中(发改委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只有9.5%。在此背景条件下,研发经费保持年均增速在20%以上也十分困难。我们结合国家统计局和河南省统计局的信息反馈,“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速大致在13%左右。若根据这个速度测算,在“十三五”末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只能达到168.2亿元。按照军工年均增4.6%不变,预计军工单位“十三五”末研发经费投入11.4亿元。我们把除统计系统和军工数据之外的数据,按照2014年科技系统和教育系统两者所占比重进行分解,这就需要科技系统研发经费2020年达到51.4亿元,增速达到51.8%,教育系统研发经费2020年达到51.9亿元,增速达到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