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全国全省工业生产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受市场持续低迷、产能过剩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1-2月份受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重点行业增速回落,以及春节长假企业经营放缓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市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但工业运行中亦不乏亮点。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工业生产增速放缓。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较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较去年同期后移8位,居中部六省会城市第3位,位次与上年同期持平。
分行业看,八成以上行业保持增长。1-2月份38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面为81.6%,同比下降的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其他制造业和废气资源综合利用业。有23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5.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6%,汽车制造业增长31.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7.6%。
分产品看,1-2月份,全市240种工业产品中有161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钢材84.1万吨,同比下降2.6%;水泥319.6万吨,增长13.6%;氧化铝26.4万吨,下降35.7%;电解铝9.1万吨,增长6%;矿山专用设备10.5万台,下降0.2%;汽车9.2万辆,增长55.1%;轿车1.3万辆,增长8.2%;新能源汽车919辆,增长31.9%;手机4322.65万台,增长110.1%;发电量78.3亿千瓦时,下降5.8%。
二、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七大主导产业继续支撑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高。1-2月份,全市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0.7%,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0.7%,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七大主导产业中呈现“五升两降”,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受风神汽车扩大生产规模及海马轿车新产品畅销的影响,1-2月份同比增长17.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工业同比增长5.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工业主要是受鸿富锦公司生产增速回落的影响,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0.4个百分点;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同比增长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由于受中铝河南分公司160万吨氧化铝老系统进行节能升级改造的影响,1-2月份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企业增长较快,市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1-2月份,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95.8亿元,增长7.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0.4%,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5.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1个百分点。
(三)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快速增长。在市场对产品质量、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工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1-2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2.2%,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1-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1.9%,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150.3%,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36.1%,智能手机增长78.3%。
(四)新增企业为工业增长注入新活力。自2015年2月份起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7户(含171户小升规),退出规上企业103户,净增104户,截止2月份全市共有2817户规上工业企业。1-2月份207家新增企业共完成增加值12.8亿元,同比增长382.6%,共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为33.2%。其中10家新增手机生产企业1-2月份共完成增加值6.4亿元,拉动全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共生产手机2007.76万台,占全市手机产量的46.4%,其中智能手机1212.76万台,占全市智能手机产量的36.2%,拉动全市智能手机增长64.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