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563725558/2016-00031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规划计划 | |
发布机构:郑州市中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关 键 词:综合,政务,规划计划 | |
文 号 | 成文日期:2016-03-31 | 发布日期:2016-04-04 |
体 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郑州市中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6年工作要点
2016年郑州市中原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局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围绕一个中心,守住两条底线,提高三种能力,推进四项工作”,即:围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个中心;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不发生监管人员失职渎职和违规违纪案件这两条底线;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引领,提高队伍综合保障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主动服务能力;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推进食品药品痕迹化监管、落实主体责任、打假治劣和监管方式创新四项工作。巩固改革成果,夯实基层基础,加强能力建设,落实“四个最严”,抓实“四有两责”,努力开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
(一)明确责任,深化监管体制改革。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落实监管责任。一是按照区政府与各街道办事处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督促健全基层监管机构,充实各街道食药所监管力量。各街道所全部组建,监管职能和人员划转到位,实现正常运转;各街道设立食安委和食安办,并完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切实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任务。
(二)推进“审、批、查”改革。科学合理划分“审、批、查”管理职能,建立行政审批、日常监管相对分离、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工作机制;推进网上申报、受理和办理,尽早实现行政审批全过程的电子化运行和电子效能监察; 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能; 开展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微笑服务,做好“前期介入”服务,对新开办、改扩建的食品药品企业给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上的指导,让企业少走弯路,降低企业成本。
二、加强综合协调,发挥食安办职能作用
(三)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组织召开全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制定印发2016年全区食品安全工作重点。明确食品安全委员会职责,构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体系和机制,落实好督促、协调、指导职能;区、街道食安委要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把食品安全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协助党委、政府制定政策规划,实现食品安全责任制。
(四)完善协调联动机制。调整充实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制定各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完善部门间、区域间信息通报、形势会商、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协调联动机制。重点推动食用农产品、进出口食品、食品相关产品等监管工作的紧密衔接配合,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信息数据共享、风险预警、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强化合作机制,避免监管空白和重复,形成监管合力;协调各相关单位及部门从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各环节,紧紧围绕准入制度、监管制度、企业管理规范、设备工艺、操作规程等各个方面,全面开展综合治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良好操作规范,改进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落实产品召回、不合格食品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五)健全督查考评体系。完善督查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区委、区政府和市局重点决策部署和重要批示的跟踪督办,加大对落实情况的督办和通报力度;加快建立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将食品安全责任量化到各类考核中,推动落实“党政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定食品安全表彰奖励、责任约谈和追究问责办法,探索创新考评方法、路径,加快考核评价信息化建设,提高考核评价效率和水平;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实行末位约谈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通过开展年度食品安全绩效考核工作,掌握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基本状况,客观分析判断食品安全形势,实事求是地评价各食品安全有关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实效。同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效率和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三、坚持问题导向,实施最严格的监管
(六)严格落实“四有两责”。一是通过考核评价,促进各街道食药所监管工作“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推动基层协管员队伍建设,推行基层监管体系网格化,做到“定格、定人、定责、定标”。二是落实日常监管责任,科学划分风险等级,按照规定的检查频次对各类生产经营者开展现场检查、专项巡查、跟踪检查。三是督促落实监督抽验责任,统筹全区抽检监测计划。按照市局计划安排大宗食品抽验和食品(含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抽验工作;推进抽检监测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精准化,提高发现问题的准确性、问题处置的及时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将日常消费大宗食品的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监督抽检责任落到实处。四是探索规范食品安全员(师)制度,督促企业落实“四有两责”,推动企业硬件有标准、软件有规范、有安全管理机构、有安全管理人员,落实企业业主责任和安全管理人员责任。
(七)加强食品生产监管。抓好食品生产监管责任和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督促企业自主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食品生产全过程管控,落实食品召回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抽检,开展风险防控;继续抓好婴幼儿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白酒、调味面制品、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食品监管和“一非两超”、食品塑化剂、食品标签标识等问题综合治理。组织开展白酒、葡萄酒等酒类产品和蜂蜜产品掺杂掺假等问题治理;开展食品生产集聚区、问题多发区监管工作试点,有针对性解决婴幼儿辅食、花生油、调味面制品等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积极推进分级分类监管,探索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审计制度,推进监管信息公开,建立健全不合格生产企业约谈、黑名单、曝光台等惩处制度,推行“标准化、网格化、痕迹化”日常监管模式;建立完善企业食品安全员制度,推进监管规范化建设,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及相关问题专项检查,对保健食品、普通食品中非法添加药品、虚假夸大宣传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治理。
(八)加强食品经营监管。坚持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以主食产品、问题突出产品、节日食品为重点,集中开展“餐桌治理行动”和中秋、元旦春节等专项整治,加强信息公布,形成震慑效应;开展进货查验、“阳光仓储”、许可合规性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突出加强旅游景区、交通运输等就餐重点区域和重大节假日、夏秋季食品中毒高发期等重点时段监管;积极联合教育等部门开展春秋季学校食堂检查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加强网络食品销售和网络订餐监管;继续推进餐饮服务单位开展“明厨亮灶”活动;重点加强大型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监管,推动信息化和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单位创建。
(九)加强药品、化妆品监管。坚决执行新修订的GMP和GSP;在生产环节,统筹检查、抽验等措施;重点开展2015年版《中国药典》执行情况、中药材饮片、中药材等重点品种专项检查;在流通环节,严惩通过挂靠、走票将非法药品流入药品经营渠道的源头企业,确保药品渠道安全;针对化妆品非法添加禁用物质,加强对面膜类、祛斑、美白类等产品的监督抽检,根据监督抽检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飞行检查;加强对美容机构销售化妆品质量的监督抽检和监督检查。
(十)加强医疗器械监管。指导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三学三提升”活动,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中开展“二分五整五保”活动,在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中开展“三联三加强”活动;加强对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飞行检查的频次和针对性,开展贴敷类医疗器械、角膜接触镜类、设备仪器类、计划生育类和无菌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等高风险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推动医疗器械生产和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推进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管,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加强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监管;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预警,全年计划完成80份。
(十一)强化稽查办案。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加强协查核查、追踪查源,探索建立互联网违法信息监测;集中优势力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形成有力震慑;出台一批稽查工作制度,推进稽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认真分析研究违法线索、案件信息,加强对行业“潜规则”、互联网违法行为的打击;加强稽查执法与行政监管衔接,推动建立稽查与监管的协作会商机制;将案源发现、案件查处、案情公开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对重大案情信息或系列案件信息,依法公开曝光;加大违法广告监测和与有关部门联合惩戒力度,加大对发布违法广告的企业和产品查处力度。
(十二)大力培育食品药品品牌,发挥其质量管理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逐步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提高流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的可控性,发展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加盟连锁、统一配送等现代经营模式,促进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经营业态多元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推动各类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健康协调发展。
四、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监管保障能力
(十三)推进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根据国家总局《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执法基本装备配备指导标准》和《郑州市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执法装备规范化建设,确保八月底全区规范化工作的顺利完成。
(十四)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贯通、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信息共享、协作联动机制。区食安办牵头组建以监管执法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和现场调查人员为主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骨干机动队伍;督促企业以食品安全员和执业药师为主,组建企业应急队伍;开展示范性应急演练,完善统一指挥、步调一致的应对处置机制;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加强舆情监测和信息研判,实现早预警、早处置;完善区域间、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分析会商舆情信息。
五、推进法治建设,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十五)加强复议应诉,化解矛盾争议。不断完善行政复议和应诉的各项相关制度,加大协调力度,提高办案效率,力争及时化解争议;依法积极组织做好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善用法律专业人才,确保办案效果;梳理近年来行政复议、诉讼案件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行政复议、诉讼案件中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十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紧紧围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法治学习教育。重点做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培训工作,同时针对机构改革后人员增加,职能增加的情况,加大食品药品专业法律法规以及《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普法工作,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执法水平。
(十七)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推进执法信息公开;继续推行服务型执法和执行指导制度;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强化目标考核,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加强法制宣传普及。
(十八)妥善应对法律风险。健全依法行政决策机制,对重大政策、制度和重大事项,加强合法性审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判,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参与决策论证、行政复议和执法规范的专业服务作用。
(十九)推进刑行司法衔接。健全涉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规范线索通报、提前介入、案件移送、检验鉴定等程序和内容;继续配合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两年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专项监督活动。强化对移送司法案件的后期跟进,巩固联合执法成果。
六、加大宣传力度,推进信息公开
(二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与食品药品行业媒体以及省、市级媒体的沟通联系,加大新闻外宣上稿力度;通过《每周中原》、微信、微博等区委、区政府宣传平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常态化的宣传报道,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明确各科、室、队,各街道食药监管所的宣传工作任务,充分保障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十一)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健全紧急信息报送及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实行紧急信息24小时值班制度,杜绝紧急信息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做好市长电话、心通桥留言办理工作,及时回复和解决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围绕食品药品监管中心工作,抓好决定事项、重大会议、重要活动落实情况的督查;重点加强对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和区政府工作会议的任务分解,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督促,强化工作落实。
(二十二)推进监管信息公开。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在网站设置食品药品安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全面公开许可和检查的标准、条件、程序,以及执法过程、检查结果、行政处罚等各类信息,打造“阳光政务”,保障监管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七、抓牢队伍建设,树立勤政廉洁形象
(二十三)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有关规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要求,特别是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论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努力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纠正“四风”,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政风行风建设,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廉洁从政行为、遵章守纪行为,树立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配合能力、执行能力和担当能力,着力解决“庸、懒、散、怠”等方面的问题。
(二十四)深入推进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彻《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若干意见》,落实“四项基础制度”和“两项机制”。抓好“两个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宣传和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围绕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完善制度机制,探索制定“企业信用一票否决制”,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盯紧“四风”问题新动向、新表现,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解决发现的问题;强化内部整改,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严防问题反弹,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持续推进学习型、法治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文明型“六型”机关创建。
八、严格内部管理,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二十五)做好综治维稳信访工作。抓好平安建设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排查和稳控工作,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完善各类台账;按照区综治办的要求,做好其它的稳定工作。
(二十六)做好档案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对文书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严格执行《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加强并规范好照片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