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市产业集聚区持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继续成为加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推动科学发展的载体,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经济拉动主引擎作用、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作用,为全市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一、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不断提高
2015年,全市11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8925.2亿元,同比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46.6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全市产业集聚区全部营业收入的6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74.2 %。
营业收入超过2千亿元的有2个,分别为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和郑州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分别为2794.9亿元和2423.6亿元;、营业收入超1千亿元的园区有1个,为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其营业收入为1185.8亿元。
二、产业集聚区税收收入明显增加
2015年,全市产业集聚区税收收入合计为280亿元,同比增长49.5%。税收收入排名前三位的为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税收收入分别为148.5亿元、57.1亿元和37亿元;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的分别为郑州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123.2%)、新密市产业集聚区(86.8%)和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73.6%)。
三、投资规模扩大,增速趋缓
2015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002.5亿元,同比增长27.1%,较2014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降低了20.9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3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排名前三位的为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郑州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和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为524.6亿元、413亿元和304.6亿元。
四、就业承载能力加强,从业人员增加
2015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共计72.7万人,较2014年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为49万人,占全市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的67.4%,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增强了吸纳就业的能力,发挥了带动作用。
分园区看,有六个园区从业人员增速高于全市产业集聚区平均水平,其中荥阳是产业集聚区、新密市产业集聚区和登封市产业集聚区分别增长31.7%、22.5%和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