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强投资开放”要求,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开展产业招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总体运行良好。
一、招商引资总体情况
(一)招商引资开局良好。一季度,全市实际到位境内外资金534.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8.2%,同比增长19.6%。其中,全市引进域外境内资金完成494.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29.5%,同比增长18.3%。全市14个县(市)区、开发区达到时序进度。全市吸收外资6.23亿美元,占年度目标的16.8%,同比增长33.2%。登封市、高新区、郑东新区、新郑市等4个单位达到时序进度,上街区、航空港实验区、经开区、中原区、惠济区尚未完成目标任务的5%。综合来看,内资完成情况较好,外资完成情况好于去年,但形势仍不容乐观。(详见附件1和2)
(二)新开工项目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56个,同比增长9.8%,投资总额633亿元,同比下降14.7%,主要有富士康手机面板生产项目、光谷置业电商产业园项目、中国广厦华尔中心项目等。工业项目共22个,拟投资总额395.4亿元;服务业项目32个,拟投资总额230亿元。开工项目较多的主要有经开区、二七区、登封市等单位,郑东新区和中原区没有新开工项目。新开工的56个项目中42个项目为今年一季度新签约项目,占全部新开工项目的75%。总体来看,新开工项目呈现数量增长且当年签约并开工项目占比较高的态势。(详见附件3)
(三)新签约项目总额超过时序进度。一季度,全市新签约项目157个,同比增长4.7%;签约总额1485.6亿元,同比下降20.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7.1%。其中,工业项目50个,签约总额546.5亿元;服务业项目104个,签约总额933.4亿元。进度较快的主要有:上街区签约总额163.9亿元,完成年度签约目标的109.3%;经开区签约总额432.7亿元,完成年度签约目标的108.2%;新郑市签约总额182.9亿元,完成年度签约目标的91.5%;中牟县签约总额130亿元,完成年度签约目标的65%。(详见附件4)
(四)“四力”项目扎实推进。一季度,全市共有13个“四力”项目取得明显进展,投资总额397.2亿元,其中新投产项目3个,投资总额12.2亿元,分别是高新区广电银通金融自助设备生产基地项目、经开区申通快递华中集散交换中心项目和上海宇培郑州宇航物流园项目;新开工项目4个,投资总额304亿元,分别是经开区富士康手机面板项目、中牟县济宁高科新能源防爆汽车生产项目、航空港实验区深圳市乐洲手机生产基地项目、管城回族区光谷电商产业园项目;新签约合同项目6个,签约总额339亿元,主要有管城回族区传化物流公路物流港项目、中牟县华特迪士尼项目和大连海昌郑州极地海洋世界项目等;新签订框架协议项目4个,拟投资总额38亿元,分别是航空港实验区深圳市乐洲手机生产基地项目、金水区大气污染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项目、中牟县砂之船奥特莱斯项目和韩国泰迪熊小镇项目。(详见附件5)
其中,经开区富士康手机面板项目、航空港试验区深圳市乐洲手机生产基地项目、中牟县济宁高科新能源防爆汽车生产项目均在一季度实现签约并开工。
(五)“五职”招商项目进展顺利。一季度,全市应报“五职”招商项目73个,实报“五职”招商项目61个,拟投资总额623.7亿元。从产业分布看,61个项目包括服务业项目45个,拟投资总额730.2亿元;工业项目16个,拟投资总额129.5亿元。从项目质量看,61个项目中包括“四力”项目8个,拟投资总额101亿元,分别占全市“五职”项目的13.1%和16.2%。从进展情况看,61个项目中,10个项目已开工,主要有中牟县深圳宝诚增程式电动车生产线项目、金水区华尔中心项目等;36个项目已签约,主要有惠济区联想控股河南增益信基供应链项目、中牟县华特迪士尼项目等;15个在谈项目正在推进。(详见附件6)
(六)招商项目资金到位率偏低。2015年1月-2016年3月,全市共签约合同项目384个,签约总额4238.1亿元,合同引进域外资金2575.2亿元。目前,已在郑注册公司的项目313个,合同履约率81.5%;开工项目240个,项目开工率62.5%;累计实际到位资金734亿元,资金到位率28.5%。(详见附件7)
从签约项目数量看,签约项目30个以上的单位有经开区、金水区、惠济区、登封市和新密市。从履约情况看,履约率超过90%的主要有登封市、惠济区、金水区、荥阳市和经开区等;履约率在60%以下的主要有新郑市、高新区、郑东新区和中牟县等。从开工情况看,开工率超过80%的主要有二七区和登封市;开工率在50%以下的主要有中牟县、经开区、航空港实验区和郑东新区等。从资金到位情况看,全市资金到位率达到50%以上的单位只有管城区和惠济区,其他县(市)区资金到位率均低于50%。
(七)多措并举促开放招商。中牟县举办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成功签约了韩国泰迪熊小镇、中国文谷、海昌极地世界、碧桂园商业综合体、砂之船奥特莱斯等16个项目,协议总投资达200亿元。荥阳市围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瞄准国内外500强和行业20强企业,由市委书记宋书杰、市长王新亭带队开展招商活动,促成卡特彼勒新产品及配套产业园等5个项目在第十届投洽会期间签约。管城区利用“五比五看五加快”活动契机,将重点招商项目纳入区重大产业项目库大力推进,目前,中部大观、百荣世贸商城等开工项目一期竣工;光谷电商园、云智谷等项目已开工;传化物流郑州公路港、金一黄金河南总部基地等项目已签约。惠济区为加快宜家落地,由区长马军分包推进该项目,并成立了项目签约、土地收储、规划报批等8个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从签约到建成营业期间的工作台账及时间节点推进机制,确保项目按双方约定的工作节奏推进。郑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建慧带队走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浙商银行等知名企业,促使航天科技智慧产业园项目、浙商银行郑州分行项目在第十届投洽会上顺利签约。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项目储备不足。一季度,全市新签约工业项目50个,签约总额546.5亿元,分别占全市新签约项目的31.8%和36.8%。已上报的61个“五职”项目中仅有16个工业项目,占“五职”项目总数的26.2%。工业项目在新签约项目和“五职”招商项目中的占比均未达到40%。工业项目占比偏低、储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市工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四力”项目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市有261个“四力”型项目,一季度取得进展项目共13个,只占全市“四力”型项目总数的5%,且13个取得进展项目主要集中在中牟县、经开区、管城区、高新区、金水区、航空港实验区等6个单位,其他9个县(市)区、开发区的“四力”型项目均没有进展。
(三)实际吸收外资完成情况不理想。一季度,全市实际吸收外资虽然实现了同比增长33.2%,但离时序进度尚有一定差距,全市达到时序进度的仅有4个县(市)区。其中,四个开发区共承担全市吸收外资目标185541万美元,一季度共完成29298万美元,占开发区总体目标的15.8%,与时序进度相差9.2个百分点,其中经开区、航空港实验区分别完成任务目标的2.1%和2.0%;五县(市)共承担全市吸收外资目标72028万美元,一季度共完成18692万美元,占五县(市)总体目标的26%,超出时序进度1个百分点;市内六区共承担全市利用外资目标112633万美元,一季度共完成14382万美元,占市内六区目标的12.8%,与时序进度差距较大,相差12.2个百分点,其中惠济区完成目标任务的4.7%、中原区完成2.9%、上街区完成0.6%。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持续开展“四力”项目招商工作。“四力”项目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全市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围绕主导产业定位,突出高端产业、高成长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研判筛选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型、龙头型、平台型项目,尤其要加大力度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工业领域项目,实行领导分包,采取主动对接、高层洽谈、精准招商等形式,着力“招大引强选优”,加快培育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进一步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大力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工作。继续实行“五职招商责任制”、“两级三层一统筹”等项目推进机制,以2016年“五职”招商项目和2015年以来签约的384个项目为重点,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月通报和签约项目落地工作专项督查。对于签约未开工、开工未进资的重大项目,督促相关县(市)区明确专人,制定推进方案,进一步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确保项目落得下、建得好、发展快。
(三)重点抓好实际吸收外资引进工作。加强对今年新签约外资项目的跟踪督导,对新批外资企业加强服务,协调解决项目进展和出资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已落地外资企业尽快出资;继续把服务好现有外资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对现存的外资企业进行定期走访,了解企业发展情况,有无增资扩股的意向,鼓励增资扩股和有意向以税后利润再投资的企业注册新公司,扩大实际吸收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