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郑州市产业集聚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依据《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办法》(豫办〔2015〕38号文),我们对郑州市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晋位升级情况进行了梳理。从数据情况看,2015年郑州市进入星级序列的产业集聚区与2014年持平,门槛以上有11家,一星以上9家。
一、河南省定产业集聚区考核晋级标准
根据今年下发的年度考核评价办法,从产业集聚区增加值总量、税收收入、从业人员和所在城镇城区常住人口规模4个指标进行考核,将产业集聚区考核划分7个星级标准,从低到高依次为门槛、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和六星级,达到门槛标准的产业集聚区才有资格参与“十快”、“十强”年度考核评价。其中,市区集聚区只考核增加值、税收收入、从业人员三项指标,县域集聚区考核增加值、从业人员或者税收收入、所在城镇城区常住人口三项指标。
二、2015年晋位升级指标总体情况较好
1、增加值平稳增长。2015年,初步预计全市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增加值总量为1800亿元,同比增长15%,比2014年21.9%的增速下降了7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市产业集聚区平均水平的有6家产业集聚区。
2、国税税收快速增长。2015年,从国税局和地税局提供的税收收入合计为280亿元,同比增长49.4%。从税收结构看,全年完成国税税收196.6亿元,同比增长93.1%,完成地税税收83.4亿元,同比下降2.5%。从税收增速情况看,税收增速较高的有新密市产业集聚区86.8%、航空港产业集聚区73.6%、白沙产业集聚区68.6%;税收增速下降的产业集聚区有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16.6%、上街装备产业集聚区-10.7%、新郑新港产业集聚区-6.4%。
3、从业人员较快增长。2015年,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达到75.7万人,同比增长14%,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增长贡献较大。
三、2015年郑州市12家产业集聚区晋位升级情况
根据4项考核指标数据,我们对2015年11家产业集聚区晋位升级情况进行分析,增加值测算产业集聚区内规上二三产企业增加值,从业人员按照2015年规模以上二三产企业从业人员数据,税收收入由国税局和地税局提供的2015年全年数据加总得出。
结果显示,郑州市12家产业集聚区有4家产业集聚区实现了晋级,其中:航空港产业集聚区从五星级产业集聚区晋级到六星级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从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晋级到三星级产业集聚区;新密产业集聚区、荥阳产业集聚区实现从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晋级到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有7家产业集聚区实现了保位。其中,经开产业集聚区保持六星级产业集聚区标准;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保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标准;新郑新港产业集聚区、马寨产业集聚区、登封市产业集聚区保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标准;上街装备产业集聚区、白沙产业集聚区保持门槛标准。金岱产业集聚区依旧未能达到门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