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769448850/2016-00027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统计信息 | |
发布机构:中牟县粮食局 | 关 键 词:信息 | |
文 号 | 成文日期:2016-04-26 | 发布日期:2016-04-26 |
体 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1979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旨在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此后,每年这一天,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一些民间组织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由于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世界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已十分严峻。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有40个国家面临不同程度的粮食短缺,全世界有8.54亿人营养不良,每年有560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在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尤为严重,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
粮农组织认为,如果国际社会要消除饥饿,农业必须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主角。发展农业对于拉动国家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至关重要,但农业的发展往往受到投资不足的困扰。粮农组织在一份题为“2005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的报告中指出,由于75%的饥饿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要想实现在2015年前将全球饥饿人口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发展中国家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地区,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
由于稻米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2002年第57届联合国大会还将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主题为“稻米就是生命”。2004年10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将“2004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授予中国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有勇和一位日本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