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新城社区便民服务作用显著

索 引 号:K24275231/2016-00022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发布机构:中原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关 键 词:工作信息
文    号成文日期:2016-04-28发布日期:2016-04-28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阳光新城社区便民服务作用显著

今年以来,建设路街道严格贯彻落实郑州市“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精神,结合辖区实际,以点带面,快速推进,今年上半年就率先完成5000㎡居民服务中心扩建提升。其中,阳光新城社区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1公里”问题,使辖区居民享受到更为便捷的服务。

一、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范围。

为让老百姓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各类服务,阳光新城社区高标准打造了5100平方米社区综合服务大厅。不仅有儿童之家、少先队室、四点钟课堂、科普体验中心、消防体验中心、青少年兴趣活动中心、健康活动中心为一体的青少年综合教育基地;还设置了居民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书画室、红色教育长廓、室外活动广场、警务室等,实现了“办公有场所,活动有场地”。值得一提的是,阳光新城社区积极联合晚晴托老站打造社区养老托老服务站,总面积700㎡,现有床位数32个,配备医、护、餐、勤20余人的服务团队,建立起“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将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深度结合,为社区里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健身娱乐,送餐等服务,解决了部分老人“白天入托、晚上回家”的愿望。

 二、多项措施并举,提升服务水平

 (一)网格管理,为居民排忧解难。网格长定期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随时掌握居民群众动态,做好民情日志,建立工作台账。社区将日常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长日常走访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上报,通过大量细致工作,准确掌握辖区内常住居民、租房户、驻区单位、社区党员、低保对象、育龄妇女、刑释解教人员情况,建立和完善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社区共排查社情问题401件,台账问题392件,全部已解决,办结率100%。

(二)建立微信平台,服务无“微”不至。利用互联网信息服务手段,做到服务居民无“微”不至。社区开通了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办事指南、社区动态和社区服务等三大类功能,平台包含民政、计生、劳动保障等行政事项办理流程介绍,能及时为居民提供社区动态新闻、党群活动通知、惠民咨询、留言板等服务信息,通过“微”平台,实现对居民的“微”服务和“微”管理,形成“网格化巡查,信息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社会管理工作新格局,不管居民在哪里,只要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随时随地足不出户掌握最新的社区动态。

(三)“五网”服务,丰富居民生活。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质量水平。一是构建红色教育网。通过一系列的红色教育加强居民群众的党性修养,提升党性观念,积极参与社区党委建设中来。二是构建安全教育网。依托社区消防体验中心,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消防培训等系列安全教育活动,真正形成安全文化融群众于心、于眼、于口、于手、于行的“五融”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实现人人参与安全,人人关注安全。三是构建阳光教育网。依托少先队室、青少年兴趣活动中心、四点钟课堂, 突出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培养辅导,断粮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和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走进来,感受社会实践教育,让教育、文化、娱乐于一体,使孩子们离校不离教,在社区也能学习知识, 接受教育,快乐成长。四是构建科普教育网。依托科普体验中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在交流学习中不断丰富科普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书室藏书6000余册,图书种类齐全,有文史、建筑、医药、哲学、经济等各类图书,居民既可以选择在室内读书,也可以借回家阅读。五是构建文体教育网。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社区搭台,单位支持,居民参与,共同推进社区文化体育建设。举办暑期青少年书画培训班;离退休党员带头组织革命歌曲大家唱活动;聘请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会长马光天老师以志愿者的身份对辖区书法爱好者进行义务指导;专门组建了太极、腰鼓、舞蹈、歌唱队、书画、武术等队伍,各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活动过程中,居民相互间增加了沟通和了解,对社区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