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005296664/2016-00123 | 主题分类:工业、交通/公路/业务信息/路政管理 | |
发布机构:中牟县人民政府 | 关 键 词:工业,交通,公路 | |
文 号:牟政〔2016〕13号 | 成文日期:2016-05-09 | 发布日期:2016-05-13 |
体 裁:意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加快我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给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安全、快捷、舒适的出行环境,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基本需求为目标,以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将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工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部门联动、政策引导和市场互动的组合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运输资源,加强网络衔接,改善基础条件,着力建设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试点县,形成资源共享、政策协调、衔接有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格局,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均等化公共出行服务。
(二)主要目标
在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化的基础上,力争用3年时间,全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全面提升全县城乡道路客运的服务广度和深度,实现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更加协调、网络衔接更加顺畅、政策保障更加到位,服务质量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工作的实施,使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100%。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协调。以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加强城乡联动,有序衔接,促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的公益属性,逐步将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加大财政、土地等公共资源保障力度,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客运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根据我县客运市场状况,采取确定试点,示范引领,总结经验,由点带面的方式稳步推进全县城乡客运和城市公交公司化改造。并以此为突破口,从实际出发,探索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和推进路径。
——坚持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城市公共交通、城乡客运和农村客运发展。整合城市公交、城乡道路客运企业、线路、场站等资源,提高集约化、组织化水平,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维护经营者和乘客的合法权益。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建设道路客运服务保障网络
1.加强规划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农村客运及城市公交运营线路、站点和服务设施,合理调控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坚持“无缝衔接、方便换乘”的原则,实现所有城乡客运和城市公交线路对接,以县城汽车站为枢纽,以乡镇客运站及各停车站点为结点,以全部农村客运及城市公交线路为线,点、线结合,资源共享,建成分工明确、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经济便利、安全高效的城市、城乡、乡(镇)村三级客运网络。实现城市、农村客运合理衔接,最大限度减少乘客途中转换乘,方便群众出行,达到城乡道路客运服务均等化。
2.加强城乡道路客运枢纽场站建设。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加强城乡道路客运场站建设,完善建设标准和土地保障,引导形成与城镇布局相协调、方便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城乡道路客运枢纽场站网络。
根据我县城乡客运场站及网络现状,同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1〕63号)要求,积极探索以商补站的方式,规划在汽车工业园区建设中牟县汽车客运南站,占地面积约60亩左右的一级大型综合客运站,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总投资7650万元。此项目争取在2017年开工建设,2018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用于客车调度、停放、维修保养及办公、人员住宿等。
加大公交场站和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新建或改造城市主要干道,建设或将原公交站亭逐步改成港湾式、非港湾式停车站,配套建设站台设施,并合理规划设置停靠站,注重各种公交工具换乘枢纽的建设,缩短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距离和时间,提高机动车道的顺畅程度,方便乘客换乘。已经在郑开大道与文通路交叉口东南侧建成绿博园首末站,即将投入使用;计划2017年在雁鸣大道和解放路沿途建成招呼站24个,2017年在万洪路沿途建成招呼站12个。
(二)加快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1.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的公益性定位。贯彻落实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和有关政策措施,按照城乡道路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实行政府主导,从资金投入、路权保障、用地安排、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2.扩大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覆盖面。稳步拓展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提高城市公交在县区出行的分担率,有效降低其他交通工具的出行频率,为城区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交通服务。
3.推进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按照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2016年,为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一卡通”,建设互联互通平台。增强公交吸引力,使人民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进一步提高城市公交的分担率,缓解城区交通拥堵。
(三)加快提升农村客运普遍服务能力
1.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加快已建成农村公路通行条件改造,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加快完善农村客运站场布局,根据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的客观条件和需求特点规划建设标准适宜的乡镇客运站(候车亭、招呼站)。在城乡公路干道沿线规划建设港湾式停靠站、沿途招呼站,并配套完善候车亭、站牌等设施。坚持路、站(亭)、运一体化发展,在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项目时,将农村客运站(亭)纳入计划并与农村公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研究建立农村客运站(亭)管养的长效机制,解决农村客运站特别是简易站和港湾式停靠站建成后的日常养护管理问题。
2.完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现有城乡“村村通”线路33条,公交线路5条,共38条线路,共有客车272台,通达全县273个行政村,日发班次约600班次、运送乘客6000余人,客运车辆承担群众出行分担率达17%,与合格要求还差13%。现有客车停靠站点167个,覆盖率占51%,与合格要求还存在差距。根据目前我县新型社区的建成入住,现已优化调整开通大孟、雁鸣湖、姚家、土山店、付李庄社区的“村村通”客车,随着其余54个新型社区的陆续建成入住,力争2018年底前将优化调整30条“村村通”线路。
在实现乡镇通班车的基础上,通过新辟、改线、延伸现有农村客运班线,扩大农村客运的覆盖和服务范围。改革农村客运线路管理方式,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客流情况,稳步推广农村客运片区经营模式,探索开行隔日班、周班、节日或赶集班、预约班等固定或者非固定的班次。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司化经营和公交化运行,推广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
(四)积极推进道路客运经营结构调整
1.积极推进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车辆公司化经营。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积极参与,客运资源有效整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机制,完成城乡道路一体化工作。
2.加强道路客运线路结构调整。科学制定道路旅客运输线网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和调整客运线网布局、运力规模及结构等,增强线路和运力发展的科学性。
3.提升道路客运服务水平。加快公众出行信息服务,规范运营监管;积极推行客运“六统一”(统一调度、统一班次、统一站点、统一票价、统一车型、统一服务)标准,加快提升道路客运服务水平。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道路客运票制票价体系
城市公交实行成本定价,根据企业运营成本和交通供求状况,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并根据服务质量、运输距离以及公共交通方式间的换乘等因素,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价格体系,保证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客运票制票价按照《道路运输价格管理规定》和《汽车运价规则》的规定执行。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中牟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潘开名 县长
副组长:王朝杰 常务副县长
朱清伟 副县长
成 员:顾永辉 县政府法制办主任
赵 雨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张小马 县信访局局长
於红太 县发展改革委主任
朱则军 县公安局局长
吴文鑫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仇向阳 县财政局局长
张伍发 县住建局局长
罗振华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蒋新岭 县综合执法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罗振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弓起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并负责具体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深入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使该项工作家喻户晓,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县广电总台要做好跟踪报道,及时宣传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工作进度和成效,为广大群众提供出行信息。
(二)资金保障到位。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对客运站、港湾枢纽站和首末站的扶持力度。
(三)全力确保稳定。推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实施农村客运和城市公交经营公司化经营,涉及人员较广,矛盾错综复杂,面临问题较多。县交通运输局要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涉及人员的思想稳定,确保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县信访局、公安局等有关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及反馈,合力做好信访接待、化解矛盾、维稳处置工作,确保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工作顺利实施。
2016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