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005291628/2016-00007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信息公开指南 | |
发布机构:荥阳市城关乡人民政府 | 关 键 词:信息公开 | |
文 号 | 成文日期:2016-05-19 | 发布日期:2016-05-19 |
体 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为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不断提高精准扶贫效果,我乡精心部署安排,组织人员,进村入户,针对乡南部石板沟村尚有的贫困人口,重点采取“五抓”在措施落实上下功夫,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一是抓基础。以提高该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脱贫打好基础。乡在2016年将投资35万元,新修1000米水泥路,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问题;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抵御灾害能力;完善机井及配套设施,解决群众饮水问题。
二是抓产业。经走访调查到石板沟村有部分贫困农户主要从事的是农业种植,为促进这部分农户增收,乡决定发动有发展条件和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特色种养殖、农家乐等方面再做做文章,确保群众得到良好效益。
三是抓技术。乡针对性地对贫困人口实施技术培训,并结合城关乡和石板沟村实际,技术培训重点是机械加工和核桃、葡萄、鸡、羊等特色种养殖,邀请农委下沉人员邀请农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上门授课、现场指导和咨询等形式,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到二门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
四是抓结对。定期上门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生活需求,尽可能地给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建立乡二级网格长包村、三级网格长、协管员包户,部门按职能联系相关贫困户的帮扶机制,落实帮扶责任领导和部门,由乡工会重点帮扶特困学生和特困职工,民政所重点帮扶五保、低保、优抚对象,妇联重点帮扶留守妇女等措施,严格实行帮扶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五是抓政策。结合荥阳市殡仪馆迁建,加快推进扶贫生态移民搬迁项目;落实“雨露计划”,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开展职业教育补助;落实贫困群众搬迁的“建房补助”和“土地流转补助”,使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我乡在2014年至今,已实施了“吃水、修路、种植”等方面扶贫工程:投资60万打机井1眼,解决了该村5个组近600名群众的饮水问题;投资60多万元新修铺长1050米、宽3.5米的水泥路,解决了9组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投资30万元种植核桃树500亩,开辟了群众增收的新途径。
二、“亲历者说”
城关乡王庄村的一个2005年出生的孩子,其父亲在服刑,其母亲因不堪生活的压力离家至今未归,孩子由祖父王胜利照顾,然而随着时间起孩子来越不从心,同时,缺乏主要经济来源成为他们这个家庭困难的最根本原因,乡党委政府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为其申请了救助金,并为其送去,孩子祖父接过钱,对乡领导表示了感谢,称用这些钱为孩子买几件好一点的衣服,改善一下孩子的生活。
城关乡石板沟村许延朝,其哥哥患有羊羔疯病,由其照顾,其自己还有两个儿子,眼看到了结婚的年纪,经济压力大,乡里了解情况后,在过年过节慰问时,都把其列进慰问名单内,为其送去慰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