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559647657/2016-00021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 |
发布机构:上街区新型城镇化及城乡一元化办公室 | 关 键 词:工作,工作信息 | |
文 号 | 成文日期:2016-04-13 | 发布日期:2016-05-31 |
体 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中心路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按照“定位准确、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品味提升”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居住区、居住小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
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夯实工作开展基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全方位服务的原则,迅速成立了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细化任务,由党工委书记牵头统筹规划整体工作,责任领导、科室、社区合力推进。为进一步提高定位、拓宽思路,安排多人到苏州、无锡、上海和郑州周边学习先进经验,认真查找与先进地区建设差距,准确定位便民服务中心功能,邀请多家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实地指导、设计,相关科室迅速、准确、全面掌握相关政策标准,打造“专家型”工作人员。
贴近群众、尊重群众,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按照“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帮群众解忧”的思路,通过入户走访、线上互动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梳理建议,认真分析研究群众具体需求,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对功能设置、设施安装、简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制度等做到认真研究、合理设计、精心考虑,完善以“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为引领的医疗、养老、娱乐等各类生活服务设施。为充分发挥服务中心作用,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宣传便民服务中心项目,邀请居民参加活动、体验服务,充分了解群众体验感受,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与服务项目,真正把群众舒心、顺心当作工作的目标,全力构建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完备、服务便捷的便民服务体系。
突出特色、大胆创新,打造品牌化项目。一是树立精品意识,推出一系列特色便民服务,打造“五分钟生活圈”、“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在周边选取一批质量优、服务好、价格低的店铺加入便民商店,打造集家政服务、理发、修补、餐饮等服务的中心站点,居民可通过“看单点菜”、拨打电话等方式订购商品、预约服务,并且享受最优惠的价格。二是注重发挥志愿者影响力,吸收具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成立工作室,长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身体健康检查、校外辅导等公益服务,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成为一种追求与时尚。三是探索“医养结合”的社会模式,成立托老服务站,把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托老服务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新型居家养老服务,尽最大可能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明确任务、迎难而上,坚持一流的执行力。进一步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对确定事项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员,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任务”的工作格局。每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点评工作进展,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建立专项经费保障工作机制,组织财政专人负责掌握资金需求情况,及时测算并筹措资金,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提出“24×7”的工作理念,即不分工作日、休息日,不分白天、黑夜,有问题随时研究,有工作随时加班,保证项目进度。建立扁平化的沟通机制,遇到问题,无论工作人员、分管领导,还是设计公司、主要领导,随时开会,随时研究,随时解决。
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由街道督查室专门负责,建立日工作清单,实施动态监管,半天一督查,对已完成任务的实行“销号”,对进度和质量不理想的工作任务及时督办促办。制定考核办法,严格奖惩措施,提升工作效能,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按量完成。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江南小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面积1700平方米,内设行政服务大厅、双颖工作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20余个功能室,提供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燃气缴费等20多项便民服务内容,可容纳400人同时开展三十多项活动,制作整理汇总快递、送餐、维修等便民服务信息30条,安装活动设施、借用工具百余件,服务可覆盖周边3.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