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中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
5月30日,剪纸、大吕武术、泥塑、糖画、面塑、黑陶烧制、木偶戏等项目以及书画传承人深入大孟镇曾庄小学、大孟镇大吕小学、黄店镇油坊王小学,西雅图美语幼儿园(分园)、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传承教学、展示展演活动。
走进曾庄小学,特色非遗课程展示展板首先映入眼帘,一幅幅京剧脸谱与团花剪纸作品跃然纸上。穿过硕果累累的葡萄长廊,每个班级门墙旁的黑板都贴满了学生创作的剪纸作品,低年级的作品简洁明快,高年级的作品精巧繁复,各具特色。在四年级教学班,剪纸项目传承人李福顺和曾庄小学教师李兆斌教孩子们剪四折剪纸曼陀罗纹样、六折剪纸向日葵。学生们用心听,学得快,折叠纸张、绘制纹样、下剪裁剪,一步步做得得像模像样。李老师边看边指导,对学生的提问耐心解答。
大孟镇曾庄小学学生课堂剪纸作品-曼陀罗纹样
在五年级教学班,泥塑项目传承人王金海教孩子们用泥巴制作大公鸡。乡村孩子对泥土风物的熟悉,方便了王老师的教学。王老师示范后,很快,孩子们学会了摔打泥巴做出了公鸡的双脚,弯折泥巴成大大的箭头状塑出了身形,掐出尖尖角成了鸡喙,搓一搓捋一捋弯一弯,条条泥巴化身为雄鸡的尾羽。不一会儿,一只只仰天啼鸣、气宇轩昂的大公鸡从团团泥巴中变身出来。
与曾庄小学“文质彬彬”的剪纸和泥塑不同,同属大孟镇的大吕小学,则以“龙骧虎步”见长。百余名着白衫系红缎带的学生分行列队,在大吕武术项目传承人穆进兴的带领下,做准备动作,操练武术。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英姿勃发,虎虎生威。
大吕武术项目传承人穆进兴教孩子们练武
下午,在西雅图美语幼儿园(分园)庆六一活动现场,糖画、面塑艺人的手艺吸引了小朋友和家长驻足观看。只见糖画艺人校艳坡手持满勺糖汁,在弯弯洒洒间,煽动翅膀的美丽蝴蝶、啃咬鲜桃的调皮猴子、祥和自由欢腾的怒龙变幻了出来。面塑传承人张玉科在揉、搓、拉、捻、粘之后,创造出了唐老鸭、大白、熊二等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引来了众多家长的赞叹。此外,来到现场的书画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娴熟的手法、隽美的作品也引发了小朋友和家长们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木偶戏传承人王新照在教孩子们玩木偶
在官渡镇许村黑陶烧制技艺教学实践基地,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的学生亲手和制陶泥,体验拉坯中的掌间力道、方向等过程,在欢笑与惋惜中,感受了一次与大工业机器制造截然不同的传统手工技艺。
黄店镇业王木偶戏剧团是郑州市现存的唯一一个木偶戏剧团,杖头木偶戏传承已近百年,今天走进了该镇油坊王小学课堂
两只木杆、几个人偶,在一双巧手的操纵和几个演唱者的唱腔中,传承人演绎出了口口相传的《北城头》。讲台下的孩子们新奇、好奇、惊叹、喜爱,感动了讲台上的项目传承人王新照老人,他表演起来更加投入,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黑陶烧制技艺传承人李琼在指导学生实践
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传承教学活动所到之处受到了各学校师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传承人身体力行传授技艺,深深吸引了孩子们。老师们对这种丰富课外知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十分赞同,各校领导对活动带来的益处也感慨颇多。县教体局有关领导希望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长效机制,从少儿抓起,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根脉。
下一步,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将联合县教育体育局,着手研究非遗项目进校园长效机制,共建传统文化与教育发展平台,推动更多的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校园,扩大我县非遗影响,传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唱文化与教育的协奏曲。
(撰文:邵明敏 摄影:王喜爱 常艳春 邵明敏 苏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