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迈上新征程成就回顾——经济建设篇

索 引 号:005275134/2016-00086主题分类:综合政务/文史/文史/其他
发布机构:管城区人民政府关 键 词:经济建设
文    号成文日期:2016-07-13发布日期:2016-07-13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喜迎党代会,迈上新征程成就回顾——经济建设篇

五年来,我们大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发展质量,综合实力在拼抢赶超中迈上新台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8.9亿元,年均增长10%,总量是2010年的1.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亿元,年均增长9%,总量是2010年的1.5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7.5亿元,年均增长21.8%,总量是2010年的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9.1亿元,年均增长8.9%,总量是2010年的1.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488元,年均增长9.5%,总量是2010年的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68元,年均增长9.1%,总量是2010年的1.7倍。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持续了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元至6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4亿元,同比增长7.28%,增速居六区第二,收入质量达到96.28%、居六区第一,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双提升”;工业增加值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稳步增长。

新型城镇化建设

五年来,我们着眼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城市建设在品位提升中取得新突破。强力推进大棚户区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彰显,连续四年被评为“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

拆迁改造力度空前。先后完成16个城中村、14个合村并城、9个旧城片区改造及42家市场外迁和36条断头路打通任务,累计完成征迁5291万㎡,是“十一五”时期拆迁总量的13.9倍。坚持“依法依规、依靠群众”,攻克了一大批征迁难题,民乐里旧城改造全面告捷,拖延6年之久的十里铺拆迁完成扫尾,拖延10年之久的杨庄城中村改造项目拆净清场,拖延13年之久的“两院”项目开工开建;我们坚持快节奏、高效率,提质提速、只争朝夕,1个月内就完成了总面积达14万㎡的陇海快速通道管城段征迁,3个月内率先完成了流动人口近10万、拆迁总量达249万㎡的市定攻坚村柴郭村的拆迁,18天完成了刘德城村的整村搬迁,17天完成了市定攻坚村南小李庄村的搬空动拆,刷新了一个又一个“管城速度”,在全市率先实现四环以内全域城镇化。

安置房建设提速推进。先后启动安置房建设项目31个、建设面积约1100万㎡。芦邢庄、七里河、西堡等18个安置房项目实现顺利回迁,回迁面积537.7万㎡,受惠群众达3.8万人;五里堡、站马屯等13个在建安置房项目加速推进;耿庄一期、弓庄二期等7个项目预计年内实现回迁。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累计投资12.5亿元,完成绿化面积800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7.5%、33%,人均新增公共绿地12.7㎡,辖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累计投入73亿元,建成道路36条、里程100公里,“八纵八横”的骨干道路和“11纵14横”的支线路网基本成型。

大棚户区改造工作

五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点带面、连片开发,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高标准建设群众安置用房,同步配套建设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村庄社区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进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在三环以内的中心城区,以商都文化特色商业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先后启动了十里铺、中博集团(原杨庄村)、站马屯等16个城中村和水利机械厂、民乐里片区、商都博物院片区等9个旧城改造项目。通过改造,实现了内环区域有机更新、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区立足于商城遗址保护、城市文脉传承,启动了商都博物院片区征迁改造工作,努力打造集历史、文化、创意、艺术等元素为一体的商都文化创意旅游示范区,不断促进内环区域有机更新。

该项目位于管城区乔家门路东、东三马路北、菜市街南、南下街西,占地面积约91亩,预计总投资35亿元,将建成以发展商业、展贸、商务、金融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西堡村新社区位于紫荆山路以西、航海路两侧,安置区规划住宅8栋、1611套,2014年10月已完成回迁。

在三环以外的新城区,坚持以点带面、连片开发,突出招商选资、产城融合,努力形成新的产业发展带。先后启动了十八里河综合服务区、商都新区起步区、渠南新区等4个片区改造,至此,我区四环内村庄已全部启动改造,为实现全域城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八里河综合服务区涉及站马屯、十八里河、小王庄、西吴河、南刘庄等5个村庄,总占地面积7965.6亩,居民3428户、12046人。通过实施整片区改造,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特色街区等现代服务业;依托南水北调、十八里河等生态水系的自然优势打造宜业宜居的城市片区。目前,片区已全部完成征迁,整理土地约11800亩,规划建设商业面积100万㎡、住宅面积400万㎡。规划新建中学4所、小学11所、幼儿园18所及医院、公园、水厂、体育场馆等公共配套设施,打通了紫荆山南路、郑新路、漓江路等主次干道,完善了交通路网结构,为今后该片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站马屯位于宇通路以南、环翠路以北、中州大道以西,安置区用地约353.348亩,目前,14栋安置房主体已全部封顶,预计2017年6月底启动回迁。

渠南新区是我区重点打造的管城南部新城区,位于渠南路、区界围合区域,涉及小刘、刘东、河西袁、王垌、柴郭、南小李庄6个行政村和于庄1个自然村,规划范围约8.37平方公里,将建设成配套设施完善、生产生活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片区。在片区改造过程中,我区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总投资260亿元的集超大现代批发物流、大型时尚商业、星级酒店、人文居住社区等众多城市功能为一体的郑州CSD国际时尚商贸中心。作为中心城区市场外迁承接地,将大力拉动经济增长,充分带动周边区域就业,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

2畅通工程建设

五年来,我区围绕“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目标,积极推进“畅通郑州”工程,克难攻坚完成了陇海路快速通道、京广快速路南延工程、中州大道、南三环、南四环、紫荆山南路南延工程等15项市政重点工程征迁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我区区位优势和交通通达能力。积极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加大机动车停车场(位)建设力度,建成停车泊位38899个。

我区承担的陇海路高架桥拓宽改造工程,全长5425米,涉及南关街、陇海马路、二里岗3个办事处,共拆迁1109户,拆迁面积14万㎡,占全市总任务量的37%。

京广快速路南延工程管城段(环翠路至新郑交界处)道路规划全长约6.8公里,工程主要涉及我区十八里河镇的柴郭村、南小李庄村、刘西村3个村庄,共拆迁519户,拆迁面积59万㎡。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轨道交通2号线是“十字加环线”轨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我区共8个站点、1个车辆段、1处区间风井、1条出入线段,征地面积约380亩,征收面积约7.8万㎡。

轨道交通5号线涉及我区腾飞路站、未来路站、魏庄西街站、紫荆山站4个站点和1个车辆段,征收面积约14万㎡。

3基础设施及生态廊道建设

1.道路建设

五年来,我区大力推进交通路网建设,先后投入73亿元,完成拆迁约790万㎡,建成里程100公里,辖区交通路网体系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实现大提升。在三环以内,大力推进支线路网建设,建成道路36条。在三环以外,主动作为、自我加压,投资25.12亿元启动了总里程为57.6公里的金岱路、紫辰路等7条市政道路建设,构筑了南部区域交通路网骨干体系,大大提升了交通承载能力。惠及南部区域50平方公里、12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3万余名群众。据初步统计,南部路网在建道路沿线可利用建设用地约12515亩,促进了南部区域土地升值,为加快实现“全域城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市政设施

五年来,我区共整修养护区级道路18.7万㎡,新建、升级改造游园12座、公厕62座、垃圾中转站10座。

商都遗址公园占地面积165亩,总投资4300万,集艺术性、文化性、功能性、服务性于一身,是植物多样、精致独特的城市绿肺。2014年底已正式对外开放。

省级重点工程项目郑州市南三环污水处理厂,位于南三环南侧、中州大道以西、紫荆山路以东区域,占地面积10.5086公顷。目前征迁工作已顺利完成。它的开建将满足七里河截污工程需要,解决南三环以南区域污水排放问题,改善南部地下水及地表水环境,减少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区垃圾综合处理中心是目前我省压缩转运生活垃圾能力最强的综合垃圾处理中心。该中心位于郑州市金岱产业集聚区,占地约29.6亩,投资2260万元。2011年被列为区政府为民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2012年10月正式运营。

3.廊道建设

 廊道建设的推进,极大地美化了市容市貌,提高了管城城市形象。五年来,我区严格按照“色彩统一、绿化提升、风格一致、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完成了轩辕故里站高速出入口、郑西高铁等4条铁路沿线以及南四环、南三环、中州大道等8条道路绿化建设,绿化面积800多万㎡。各处廊道成为美化管城容貌、提升管城形象的新亮点。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五年来,全区上下坚定不移地走以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为统揽的全域城镇化之路,着力抓改革、强投资、调结构、求提升,产业空间布局更趋科学,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紧紧围绕省、市相关政策和全市产业布局规划,积极提升现代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四大主导产业竞争力,努力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商务服务等新兴战略产业。同时,按照“点轴发展、园区引领、产城融合”的思路,以十个产业中心为节点,规划建设八个产业功能区,初步形成了“八区十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即:商都文化特色商业区、商都新区起步区、渠南新区、紫航服务业园区、金岱产业集聚区、十八里河综合服务区、商都商贸物流园区、潮湖片区8个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平台,形成了临火车站商业中心、商都文化中心、郑汴商业中心、紫航商业中心、航东商业中心、金岱产业配套服务中心、十八里河商业中心、市民文化服务中心、百荣商业中心、潮湖生态休闲中心10个商业文化产业中心,逐步构建了产业集聚、区域互动、竞相发展的“八区十中心”发展格局。其中商都文化特色商业区,2013年被评为郑州市“五强专业园区”、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强特色商业区”。

五年来,我区先后引进各类投资项目157个,总投资636.7亿元,引进境内域外资金413.9亿元,年均增幅高达18%。全区商贸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一五”末的0.46:40.74:58.8优化为0.2:35.5:64.3,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了5.5个百分点,服务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产业发展的结构更优,可持续性更强。

1商贸服务业

五年来,全区坚持以发展楼宇(总部)经济、特色街区经济、物流经济和专业市场经济为重点,以“八区十中心”为平台,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全区商贸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中部大观国际商贸中心集商业、展贸、商务、金融为一体,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可容纳6000家商户入驻,提供36000个就业岗位。

锦荣商贸城实现了改造升级,原服装批发等功能转移至南四环,现有商贸城集品牌展示、品牌孵化、服装检测、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开拓等功能为一体,建成了以服饰品牌营销为主的时尚发布、品牌展示、品牌贸易中心。

郑州CSD国际时尚商贸中心该项目北至南环路,西至大学路南路,东至京广路(现郑平路),南至规划路,我区占地面积1260亩,总投资额88亿元,建成后将形成每年10亿元左右的稳定税收。是集超大现代批发物流、大型时尚商业、主题娱乐、星级酒店、企业总部、人文居住社区等众多城市功能于一体,包括名校教育、城市景观绿化等高品质综合配套的超级城市综合体项目。

2文化创意旅游业

以品牌塑造为核心,加强对商都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打造商都历史文化游、商都休闲特色购物游、商都文化展示商贸游三大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城隍庙会”、“紫砂艺术节”等群众民俗文化活动品牌,目前有AAA级以上景区3家,五年来接待游客总数5200万人次,旅游收入5.1亿元。

3工业

我区大力发展培育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巩固我区规模最大、优势最明显、带动力最强的工业行业地位;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原则,促使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客车制造业,建成世界最大客车生产和售后服务基地。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衔接具有比较优势的汽车服务业发展,建设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服务业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业共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福耀汽车玻璃郑州生产基地项目已竣工达产。

郑州宇通企业集团是涵盖客车、工程机械和专用车、汽车零部件、房地产开发等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近年来,作为中国客车行业的代表,宇通客车成功服务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北京APEC会议、博鳌亚洲论坛、国庆6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广州亚运会及郑州上合会等国际大型活动。

郑州福耀汽车玻璃生产基地于2014年6月在管城回族区建成投产,2015年预计生产玻璃3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4.3亿元。

河南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各类啤酒200万吨,居河南第一、全国第四,拥有16个生产基地,畅销20多个省市及东南亚。

我区金星啤酒生产基地是中西部啤酒行业唯一工业旅游园。

河南雅宝有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00项,开发新产品11个系列,产值和销售年增长5%,被评为“中国家具行业优秀企业”。

郑州通快电梯有限公司为郑州首家电梯生产企业,填补了郑州市无电梯制造企业的空白。企业建造的66米电梯综合试验塔,最高运行速度达3米/秒。

4农业

五年来,我区积极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7个园区初具规模:淇乐农业科技园、清阳尚品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河南绿旺花卉交易中心、南曹民富农业科技园、花楼现代农业科技园、大湖生态农业园、盛和农业园。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3家,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39.7亿元,出口创汇210万美元;201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1.4亿元,出口创汇228万美元 ,带动我区及周边农户16万户。加快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完成设施农业建设1200亩,投资274.4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亩。

科技创新

五年来,我区全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培育创新驱动着力点和增长点,切实增强转型发展新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全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级科技成果体验中心20家、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30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6家,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8项。成功打造中原黄金珠宝创新创业综合体和“云智谷”创新创业综合体。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5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50%以上。我区连续十年五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誉称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建所以来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98项,其中10项获得国家级奖励,8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培育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果树瓜类新品种165个,获各类国家专利授权40余项,获植物新品种权19项,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中原黄金珠宝文化创新创业综合体该项目位于郑州市金岱产业集聚区,计划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30万㎡。已于2015年8月份开工,结合我区“黄金十字架”规划,打造集研发、孵化、中试、旅游、黄金艺术品文化展示于一体的黄金珠宝创新创业综合体。

“云智谷”创新创业综合体该项目位于郑州市金岱产业集聚区,计划总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37万㎡。由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研发、成果转化展示中心、人才公寓、配套设施等建筑组成。目前已完成国家“双创”专项建设项目申报工作。

河南航天金穗电子有限公司该项目位于郑州市金岱产业集聚区,占地28亩,计划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4万㎡。项目主体工程已于2015年3月完工,电子技术创新创业培育中心已经挂牌运营,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正常运行。

河南航天金穗电子有限公司,拥有国家金税工程中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核心技术和创新团队。现有博士、硕士30余人,高级技术职称60余人,从事研发的专业技术人员150余人。

人民生活显著提升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民的美好生活是我们经济工作的根本奋斗目标。五年来,我区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繁荣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城乡呈现出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新气象,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逐年提升。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