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取消行政审批背景下加强后续管理措施专题研究的报告

索 引 号:397863874/2016-00360主题分类:综合政务/通知公告
发布机构:荥阳市国家税务局关 键 词: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文    号:荥国税发〔2016〕32号 成文日期:2016-07-20发布日期:2016-07-20
体    裁:报告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荥阳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取消行政审批背景下加强后续管理措施专题研究的报告

 

荥国税发〔2016〕32号                   

 

荥阳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取消行政审批背景下加强后续管理措施专题研究的报告

 

郑州市国家税务局: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作为经济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国家税务总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部署和安排,从政治、大局和实现税收现代化的高度出发,转变观念、创新举措、放管结合,积极履行牵头组织、内外协调的职能,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厘清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边界,避免和防止越位、错位、缺位,能放的坚决放到位,该管的严格管到位,全力推进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办税效率有效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一、取消行政审批的成效

从数量上来看。总局分多批次取消了8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其中的23项调整为其他权利事项,仅保留了七项行政许可审批,基本完成了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从覆盖面上来看。取消的税务行政审批事项中,涉及到税收优惠、退抵税事项审批、税收资格的认定及核准等多方面内容。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主要集中在市场经济和市场监管领域,充分体现了简政放权的主要目标在于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从效果上来看。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效应。一是经济效应。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释放了改革红利。如取消“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核准”审批项目,纳税人可以根据企业情况自行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促使受惠面提高至90%以上。二是法治效应。行政审批取消后,既还权给纳税人,又还责于纳税人。取消行政审批程序以后,更多的事项依靠纳税人自主备案、自主管理,税务机关不再进行实质性审查。这意味着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时,纳税人可能需要承担更重的法律责任。但也进一步明晰了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降低了执法风险,促进了税收遵从,增强了纳税人主体意识和法治观念。三是服务效应。税务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推动了纳税服务的升级和规范,促进了税务机关的转型升级,税务机关由原来的管制向现在的服务转变。税收工作以纳税人为焦点,执法为民,聚财为国,不断优化和完善纳税服务。四是管理效应。取消行政审批,对税务机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中药强化事中监督,事后监管。实施备案管理、优化申报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强化信用管理,倒逼税收管理深化和变革,税收管理正不断走向法治善治。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法规对部分条款定义模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这些原来的事项现在用不用管理、怎样管理,并没有作出明确,比如取消了“安置残疾人员和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工资加计扣除”的核准后,对福利企业的管理就少了一个抓手。又如,“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费加计扣除”减免税备案事项的管理,备查资料需要向税务机关提供的立项文件,是企业自行设立的立项文件还是由当地科技部门批准的立项文件,这里没有给一个较为清晰的说明。税务机关不知该如何控管,既怕失职又怕越权。对纳税人造成困扰的同时也增加了税务干部自身的执法风险。

  (二)缺乏专业化后续管理团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响应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税务机关工作负担日益增大,在人力上无法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后续管理。同时,就现有的管理人员而言,也存在着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税务干部无法适应新时期后续管理的要求。比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就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由于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信息不对等、税务机关对高新技术了解甚少,会出现管理流于表面、难以到位的问题。

(三)纳税人涉税风险加大。一方面,在目前我国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普遍不高的前提下,取消税务非行政许可审批,可能导致纳税人把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逃避纳税义务的“机遇”,涉税风险将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在以往的行政审批方式中,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是否具备条件及申请程序是否合法等问题均进行实质审查。审批程序起到了为企业把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合理的规避了部分风险。取消行政审批程序以后,更多的事项依靠纳税人自主备案,这意味着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时,纳税人可能需要承担更重的法律责任。

(四)与其他部门联动还存在不足。因为后续管理涉及面广,设计业务多,有时需要银行资金收付凭证,工商企业注册信息,出口进口信息,企业资格信息,企业员工社保、就业、住所等记录,因而经常需要和其他政府部门进行工作协调,但是这种协调机制目前尚未完善,各部门间的信息难以流通,给税务机关的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三、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加强后续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纳税人的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多渠道公开税务行政审批。将每项税务行政审批的内容、条件、标准、 程序、期限、监督、责任等通过公告、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向社会公开,让纳 税人真正了解、掌握对税务行政审批的条件、程序等内容,在维护纳税人的切身利益的同时,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加强对纳税人的培训,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强化风险意识。

(二)加强征管。结合征管规范、纳税服务规范、国地税合作规范、出口退税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实行,进一步修改和优化“金三”业务流程和表证单书,明确非行政许可审批取消后具体税种的管理措施、管理权限、管理部门和工作程序等关键事项,厘清、理顺基层前台服务部门与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和衔接程序、时限等,实现配套跟进。注重非行政许可审批取消后相关涉税法律法规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衔接,特别是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既要防止出现制度真空,又要防止产生新的制度陷阱和风险,为基层执法提供可执行依据,让基层敢放敢管、放权到位。

(三)加强事前事中监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制约就延伸到哪里;严格执行审批权力目录清单制度,明确申请条件、申报资料、表证书单和审批时限,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等情况出现。

(四)加强日常巡查巡管,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根据纳税申报信息、第三方信息,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判断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风险等级,与其他相关税收管理工作相统筹,分别采取案头评估、日常巡查巡管、风险派单、重点稽查等方式分类实施后续管理,提高后续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提高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的作用及影响。对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利用审批漏洞从事违法、违规活动的纳税人建立黑名单制度,深化纳税信用结果在有关领域的应用,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促使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帮助守法纳税人降低涉税风险。

大道至简,明政善为。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税务机关、纳税人、各相关部门等多方配合,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沟通联系和协调配合,共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征管效能,不断优化纳税服务。

 

                             荥阳市国家税务局

                             2016年7月20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荥阳市国家税务局政策法规科承办   办公室2016年7月20日印发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