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求多效 我市完成N 2脱贫帮扶计划编制工作

  • 索引号:416049254/2016-00061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郑州市扶贫办
  • 关键词:综合,工作信息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6-08-03
  • 发布日期:2016-08-03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一举求多效 我市完成N 2脱贫帮扶计划编制工作

    “一举求多效”我市完成“N 2”脱贫帮扶计划编制工作

    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积极探索实践“N 2”精准扶贫模式,为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帮扶计划。此项工作自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历经大纲编制、选择试点、编写试点村脱贫帮扶计划、分县集中培训、全面开展编制、信息录入等六个阶段,目前已基本完成,收到了“一举求多效”的积极效果。

    一、宣传落实扶贫政策,解决了“政策棚架”问题

    为编制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我市经认真研究,制定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编写大纲》,编印《精准扶贫政策汇编》3500份,分县组织召开培训会,将政策原原本本宣讲到县、到乡、到村、到驻村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累计完成培训近3000人。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印制了政策指南或政策汇编,如登封市印制《精准脱贫扶持政策指南》1万册,贫困户和帮扶干部人手一册。分县培训结束后,各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逐户逐人面对面宣讲政策,解疑释惑,真正做到让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从根本上解决了政策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回头看”,解决了“扶持谁”要精准的问题

    在编制脱贫帮扶计划过程中,各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识贫脱贫标准,逐户逐人摸排情况,按照“六签字”、“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本着应进则进、应退则退的原则,对贫困户进行了精准复核。“回头看”过程中,共复核退出贫困户1539户5529人、重新识别进入贫困户577户2011人,删减错登贫困人口1371人,新增漏登贫困人口1931人,切实解决了“扶持谁”要精准的问题。

    三、实行一对一帮扶,解决了“谁来扶”要精准的问题

    贫困村层面,市、县共派出248支工作队和248名第一书记,实现了全覆盖。面上村方面,由县派出工作队或由所在乡镇派出帮扶责任人进行帮扶,也实现了全覆盖。其中登封市为全县122个有扶贫任务的村同时派出了工作队。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作用,依据村情户情,为每个贫困户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实现了帮扶“一对一”,切实解决了“谁来扶”要精准问题。

    四、按照“N 2”标准逐户制定脱贫计划,解决了“怎么扶”要精准的问题

    按照精准扶持到村到户到人的要求,郑州市按照大于或等于“N 2”标准,其中“N”代表家庭人口数,“2”指的是从易地扶贫搬迁 发展产业或转移就业或低保兜底或激发内生动力自主脱贫中选择2项以上作为对户措施,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做到户有卡、村有薄、乡有册、县有档,全市有信息系统,切实解决了“怎么扶”要精准的问题。

    五、对2015年度脱贫人口进行准确认定,解决了“如何退”要精准的问题

    按照河南省制定的脱贫退出办法和程序,郑州市在编制脱贫帮扶计划过程中,对2015年度脱贫人口进行了准确认定。经核实,2015年全市实际完成脱贫17177户60998人,比年初统计15606户54708人多出1571户6290人,其中省级贫困人口脱贫29777人,比年初统计29553人多出224人。

    第六、按照致贫原因将脱贫任务分解到各行业部门,解决了部门条块联动合力攻坚问题

    脱贫帮扶计划编制结束后,郑州市按照因病、因残、因学、缺技能、缺劳动力、缺就业门路、缺水、缺土地、缺资金、缺发展致富动力等十个方面致贫原因,对现有贫困人口进行了分类,其中缺技能致贫9119人,占比29.88%;因病致贫9080人,占比29.75%;因学致贫5761人,占比18.88%;缺劳动力致贫2428人,占比7.96%;缺发展生产资金致贫2379人,占比7.8% ;因残致贫1961人,占比6.43%;缺就业门路致贫1644人,占比5.39%;缺水致贫370人,占比1.21%;缺发展致富动力致贫233人,占比0.76%;缺土地致贫183人,占比0.6%。在此基础上,按照主要致贫原因,将脱贫任务分解到相关行业部门,切实解决了部门条块联动合力攻坚问题。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