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路街道西街村“三会一课”创新案例

索 引 号:554245990/2016-00133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发布机构:中牟县青年路街道办事处关 键 词:“三会一课”
文    号成文日期:2016-09-22发布日期:2016-09-26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青年路街道西街村“三会一课”创新案例

一、基本情况

中牟县青年路街道西街村总人口2236人,村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党员136名。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三会一课”形式单一,党员到会率低,会议效果不高;二是以往“三会一课”多在村委党员活动室进行,离实际生产生活有距离,造成村民获得感不足;三是党组织生活与党员的生活工作在时间上存在冲突。

三、工作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西街村确立了以党教带民教,营造良好的党风村风民风的工作思路,着力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高“三会一课”质量,形式上接地气,内容上求实效,把“三会一课”真正落到“实”处,村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四、创新做法

(一)形式上接地气

一是创新会议形式。打破以往在会议室开会的旧框框,结合农村实际,把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开到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征地拆迁现场等,以现场会的形式召开“三会”,让“三会”接上地气,贴着群众心坎做决策。如在解放路一期拆迁中,为及时解决拆迁工作存在的问题,西街村党委将办公场所搬到了工作一线,现场召开党支部扩大会议落实党员干部分包责任、挨家挨户做工作,仅用 18天时间就完成了征地拆迁工作。

二是创新学习形式。“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上好党课。一方面,改变过去支部书记一人说、大家听的单一形式,打造互动式学习,通过村委委员、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现身说法,宣讲经验,使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由单一授课转为党员互动上台讲学,增强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到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大专学历教育基地、“两新”组织致富能力培育基地学习培训,进一步拓展党员视野,不断提升勤劳致富、服务发展的水平。近三年来,西街村共组织各类教育培训活动80余场,200多名党员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了电焊、电脑等实用技术,189人在新岗位就业。

(二)内容上求实效

一是建立“微清单”。制定《西街村“三会一课”责任清单》,要求村委干部和各党小组长认领任务,组织党员对照清单抓好“三会一课”。

二是规定“微动作”。村党委统一为全村每一名党员配好一套“装备”,即一枚党徽、一套读本、一份“三会一课”学习课程表和一本“三会一课”笔记本,落实好“三个一”动作,即全村党员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拍一张党员“全家福”和唱一次红歌活动,引导党员强化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是设置“微载体”。针对流动党员不能定期参加“三会一课”的实际情况,针对外出务工党员和流动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建立“青年党员QQ群”或“外出党员QQ群”,建立网上签到制度,与他们经常保持联系,群发党建知识,分享工作经验、交流学习心得。开设“青年路街道西街村微信课堂”,通过微信定期推送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原文导学评论、先进典型宣传片等内容,实现学习零距离。针对年老党员行动不便问题,开设“板凳课堂”上门送学,定期为年老党员播放一段“学习录音”、每周一次面对面辅导。依托村文化大院、采取文艺表演、“红色电影”展播、百姓宣讲直通车等形式,在群众的家门口开设宣教课堂。

五、实际成效

通过创新“三会一课”制度,西街村党组织生活更加富有活力,扭转了“三会一课”形式单一,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的局面,进一步推动了党建工作。党员组织生活常态化,不拘形式、注重实效,不断推进西街村组织生活会常态化开展,促进党员组织生活规范化。

西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5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80多万元。先后获得全国妇联基层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减灾防灾示范社区、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河南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村党委为评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多年在中牟县村组干部绩效考核综合评比中名列前茅。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