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2015年工作总结

  • 索引号:005252645/2016-00074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
  • 关键词:工作,工作信息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6-11-29
  • 发布日期:2016-11-29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面对全国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着力突出“三大主体”工作,以促进民生改善和助推经济发展为目标,认真履行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各项职能,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推动全市房地产市场在较大压力下平稳健康发展。

          一、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超额完成

          2015年,全市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10357套,完成省定目标任务10328套的100.28%;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108369套,完成省定目标任务100000套的108.37%;全市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48177套,完成省定目标任务41779套的115.31%。

          (二)房地产市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00.2亿元,同比增长14.7%;完成商品房投放2701.77万㎡,同比增长1.10%,其中商品住房投放1980.16万㎡,同比下降6.05%;完成商品房销售2223.84万㎡,同比增长16.36%,其中商品住房销售1920.59万㎡,同比增长20.82%;全市商品房销售均价7733元/㎡,其中商品住房7359元/㎡;全市商品房累计可售面积3115.12万㎡,其中住宅1478.6万㎡,消化周期9.2个月;完成二手房交易643.47万㎡,同比增长42.72%,其中二手住房交易625.76万㎡,同比增长42.35%。

          (三)物业管理行业建设日趋规范

          2015年,全市物业服务企业已达到1307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发展到38家,二级资质企业发展到105家,三级资质企业发展到1164家;新增物业管理面积1274.41万㎡,累计物业管理面积突破1.9亿㎡,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累计成立业主委员会394个;创建市级物业管理示范项目39个,推荐省级物业管理示范项目17个。归集物业维修资金13.81亿元,完成年度6亿元目标的230%。

          (四)行政审批工作更加便民高效

          2015年,全局行政审批工作不断进步,在郑州市行政审批年终绩效考核中总成绩排名第三。全年共受理各类审批业务431295件,日均受理量为1768件,占全市行政审批业务受理总量的26.32%;办结420340件,占全市办结总量的25.92%。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全市保障性住房建管探求新模式

          一是提前谋划,强力推进,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年初以来,通过建立项目台账、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督查考核、实行联审联批等措施,同时配合国家、省、市多次对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对口督查,实现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提前并超额完成。二是理顺机制,明确分工,积极推进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自改、政策扶持”的原则,通过棚户区居民自主购房、政府购买存量房源和货币补偿等方式,扩大了居民选择余地,提高了安置效率。截至年底,我市购买商品住房作为安置房累计7384套,棚改货币化安置17059户。三是直面难题,创新思路,率先转变公租房建设模式。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方式转变,着力优化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模式,打破以往完全分散建设的单一模式,探索建立了公共租赁住房 “项目集中建”和“区域集中建”相结合的建设新模式。四是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着力深化“三房合一”住房保障新机制。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受理平稳运行,市区(不含港区)累计受理公共租赁住房申请20838户;积极推进经济房项目落地,截至年底,用于解决已取得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资格证家庭的28个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中,已有14个项目开工建设;创新经济适用住房房源筹措渠道,积极协调市物价等部门,筹措7个项目1648套公共租赁住房转化为经济适用住房并进行了公开轮候;加快已购经济房有序退出步伐,全年有8718户家庭通过全额补差取得了完全产权,累计达6万户,缴交差价款金额3.91亿元,累计超过25亿元。五是破解难点,缓解需求,探索推行住房保障货币化。拟定下发《关于郑州市市区实施公共租赁住房货币化补贴保障的通知》并组织实施,全年受理已取得《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资格证明》的家庭自愿放弃购房资格转购普通商品住房补贴申请191户。六是坚持公示,阳光操作,确保保障房分配公平公正。切实强化目标管理和督查考核,全面落实和推行分配台账式管理,圆满完成了正商蓝海港湾、裕华美晨等25个项目7190套公共租赁住房的公开配租。七是充分调研,精准发力,重点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以郑东新区为试点,探索公共租赁住房智能化管理经验;明确由市住投公司成立公租房运营中心,实现对市区公租房的统一后期管理;完成公共租赁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目前正在全市推广应用。八是落实政策,加快步伐,有序推进住房改革工作。做好公有住房出售工作,积极探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房改出售政策;稳妥处理遗留问题,有步骤地进行纠错纠误;指导帮助新华一厂等困难企业集资建房,充分利用自有土地,有效解决了部分职工住房困难问题。

          (二)科学判断,冷静应对,全市房地产市场得到新发展

          一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联合相关市直单位起草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代市政府草拟了《关于印发全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符合我市实际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确立。二是房地产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坚决制止非法集资活动,共排查开发企业600家、中介机构300家,涉及房地产开发项目300个,未发现有非法集资活动;定期对销售率不足30%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展跟踪监测,预防出现问题楼盘;严格商品房合同查验留存,共完成16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查验留存。三是房地产市场监管手段进一步强化。有序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历时40天检查在售和待售房地产项目266个,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切实规范房地产中介市场经营秩序,历时2个月检查中介机构(门店)760家,将经纪机构存在的市场违规行为记入信用档案。四是房地产企业开发行为进一步规范。承接省住建厅下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三级及以下资质的审批权限,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对《项目手册》的督导力度和《交付使用细则》的宣传力度,及时约谈存在重大问题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努力避免出现“烂尾楼”现象。五是企业服务工作进一步深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收集并建立企业问题台帐,及时协调和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圆满完成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先后组织客商参加了第九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数场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促进了企业的有效投资。六是行业管理成效进一步凸显。注重《信用分级管理办法》的深入推广,全年共记录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信息378条,其中良好信息281条,不良信息97条。共有48家企业信用升级,21家企业信用降级;加大对拖欠工程款的清理力度,全年共处理拖欠工程款及民工工资问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34家、建筑企业57家、房地产项目63个,涉及工程款2.46亿元,完成清欠达95.4%。七是房屋租赁市场管理方式进一步优化。积极贯彻落实《河南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修订完善《郑州市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深入开展房屋租赁联合管理,代市政府草拟了《郑州市房屋租赁联合管理实施方案》,会同区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对全市出租房屋消防安全进行了检查;探索信息化发展新模式,继续丰富完善租赁电子地图功能,同时更新和完善房屋租赁信息软件系统,实现了与县(市、区)、管委会房屋租赁管理部门的联网运行。

          (三)强化监管,推动覆盖,全市物业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城乡光纤覆盖工作进展顺利。立足于全市物业管理行业,深入104家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105个小区开展调研,加大协调力度,在加强与物业企业联系的同时,与市通信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市既有住宅小区光纤改造工作的通知》,推动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物业管理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完成了《郑州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指导意见》、《郑州市物业服务履约保证金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起草工作,修订完善了《郑州市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业主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文件》等规范性文件和示范文本。三是行业监管工作日趋规范。对全市897家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了资质动态考核,限期整改企业17家;督促做好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工作,先后组织行业开展了地下管线井盖安全和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问题排查,督促物业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管理,着力推进建管分离,共监督全市77个新建项目通过招标方式选聘了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行业诚信建设工作,严格落实《郑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分级评定管理办法》。四是物业服务延伸工作逐步推进。指导各县(市、区)落实《郑州市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模式探索,目前荥阳市已出台实施意见;指导市内五区根据改造后老旧小区的实际,采取多种管理方式开展物业管理,巩固改造成果;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物业管理技术创新,积极促进“互联网 ”在物业行业的应用,探索智慧物业平台项目建设,助推企业提升质量和拓展空间,支持企业跨界发展和转型升级,已有20家物业服务企业的30多个项目签约加入平台。五是房屋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转变房屋安全管理模式,推动房屋安全管理由静态变为动态;全面部署了房管系统夏季房屋防汛工作,不间断对县(市、区)防汛工作进行督查督导;组织各区房管部门重点对辖区内的直管公房进行了排查,共排查出直管公房危旧房屋33处1.07万㎡,均按照程序进行了处理;妥善处理房屋安全事故,进一步完善了事故隐患处理方式。六是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和使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在房屋专项维修资金指导监督委员会指导下,继续规范和加强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创新交存方式,将维修资金的交存由原来的初始登记前移至合同备案之前;提高维修资金使用效率,全年共审批划转资金762笔4791.8万元,用于2668幢房屋的维修和设施设备更新维护,惠及业主18.6万户;做好了公有住房售房资金、房改集资建房资金、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接收、交存、支付等工作。

          (四)积极作为,主动适应,全市房屋产权管理工作迈出新步伐

          一是积极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整合有关工作。通过前期调研和筹备,陆续向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办提交了多份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实施建议,在我市编委确定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下一步我局做好不动产整合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二是积极做好直管公房出售、改制企业房产过户及划拨土地上房产转让等相关工作。办理直管公房房改售房165套,办理国有、集体企业纳入改制房产过户手续10家,总建筑面积21.1万㎡;向市政府上报需要出售的划拨土地上房产9家,房屋总建筑面积2.6万㎡。三是积极推进集体土地上房屋登记工作。在集体土地上房屋登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具备办证条件的房屋加大办证力度,并借助房屋登记办件质量检查抽查,对五县(市)、上街区、高新区、经开区、郑东新区的新型城镇化项目安置房屋登记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四是积极协调房屋征收过程中注销登记难题。推进了金水区寺坡村、六里屯村老旧危房连片改造项目和天荣服装城旧城改造项目房屋注销登记等工作,确保房屋征收工作顺利开展。五是积极落实各类房屋交易登记和测绘工作。市内五区共完成各类房屋登记业务20.5万件,完成预售监管协议备案199起,监管资金456亿元,监管面积1152.5万㎡,完成各类房产实测1919件,实测面积2149万㎡。六是积极开展房产抵押管理工作。继续完善抵押工作流程,加强风险防控,实施分等级管理业务;完成与公证处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共核查本地公证书23451件、外地公证书413件;启动多证抵押颁发多个房屋他项权证业务调研工作,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七是积极推进房产档案管理工作。积极协调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推动新档案馆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房产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和房屋登记信息查询工作,共完成房产档案整理入库29.3万卷,受理群众查档46.3万余人次。

          (五)深化改革,规范流程,全市房管系统依法行政水平获得新提升

          一是机构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完成我局三定方案的调整拟制工作;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整合调整,完成市物业管理办公室筹备组建工作;有力提升公务员队伍建设水平,加强公务员管理,做好公务员的招录、培训、考核等工作;不断加大局系统人才引进力度,继续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职称管理;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二是“五单一网”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完成了对全局各项行政职权的全面梳理、规范和登记工作,确定我局现有行政许可3项、行政处罚127项、行政强制1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给付1项、行政确认1项、基本公共服务7项、其他行政权力6项;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工作流程和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行政诉讼、复议工作更加规范。通过聘请法律顾问、优化诉讼工作流程、提高办案效率、引入法律顾问代理诉讼和履行行政首长出庭制度等措施,切实提高全局应诉水平,督促各诉讼案件有效运转,全年局长出庭6次,分管局长出庭43次。四是规范性文件管理有效加强。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等7份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法制审核,对41份行政机关合同进行了合法性审查,配合市政府对现行有效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五是服务型执法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50余人次,巡查项目483个,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违规行为89起,立案查处房地产违法违规行为59起,同时开展了8次送法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促进了行政执法与服务民生的有机结合。

          (六)优化环境,提升服务,全市房管系统行风建设实现新跨越

          一是便民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在东区办事大厅内实施了系统降噪工程改造,改善了工作和办事环境;督促各办事大厅进驻单位继续完善“一站式”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模式,创新性实施预约排号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预约、上门服务192次,惠及群众近9万人。二是房地产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对网格下沉人员进行了调整,有效开展了房地产网格化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培训、推广经验等措施,实行痕迹化管理,深化三网融合,提高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成效,推动网格化管理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三是信访投诉渠道进一步畅通。坚持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注重办好初信初访,共接待来局上访1151起3987人次,接待到省去市上访45起1514人次,办结上级交办案件8起,接听各类语音电话93176人次,办理市长电话室转办件772件。四是网络问政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快。继续打造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平台,积极组织房地产意见征集和满意度调查活动,切实发挥ZZIC、心通桥、局长信箱、人民网等网络平台作用,累计处理各类网络舆情8231件,有效维护了我局社会形象。五是局系统行风形象进一步改善。加大宣传力度,全年累计开展行风宣传157次,发放宣传资料35800多份;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定期组织实地督导检查,及时整改发现问题;认真处理群众行风投诉,受理群众投诉170余起,下达群众投诉督办36件,办结率100%。六是局系统效能督查工作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督办职责,将省、市各级重点工作纳入督查重点,确保任务按节点推进;通过抓行风带作风促政风,努力优化全系统工作环境;强化目标考核机制建设,按时开展季度目标考核工作,促进工作有序开展。七是新闻宣传和政策调研体系进一步规范。积极参加市政府组织的新闻通气会,有效加强与权威媒体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妥善处理新闻媒体来访并积极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成功举办全市“十二五”房地产业建设成就宣传活动和成就展览,制作了宣传纪实片,协调开展了3期新浪微博在线访谈和3期在线意见征集;根据业务需要组织房地产事项专家咨询座谈活动,完成了房地产问题研究和调研课题的收集评定工作。

          (七)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全市房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按阶段推进。按照市委工作部署,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党委中心组先后开展了“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和“严以用权”3个专题的研讨,对“不严不实”问题进行了对照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二是党委主体责任按规定落实。拟定下发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主体责任任务清单,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三是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工作多渠道展开。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争创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工作进展,其中局机关省级文明单位已顺利通过验收,并被市直文明办推荐市政协、市公安局到我局参观学习;与张堂村帮扶对子,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对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六联系”工作,组成群众工作队下基层走访慰问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通过下发《执纪通知书》、《监督建议书》的方式坚持抓早抓小,及时纠正错误行为,防止党员干部因小错酿成大错;以监督、查处、问责、曝光“四管齐下”,着力整治慵懒散、蛮横硬、失职渎职等问题。五是加大案件办理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探索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查办案件体制机制创新,强化问题线索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严格落实“一案双究”制度,实现了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的综合效果。六是着力建设惩防体系,严格落实风险防控。不断健全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切实发挥廉政文化教育作用,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廉政约谈;坚持“四会一课”,丰富教育方式,严明纪律红线;加大宣传力度,我局制作的廉政公益广告和警示教育舞台剧参加了全市巡演,反映房管廉政工作成绩的相关报道被市纪委采用并在市级多种媒体上进行了集中宣传。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