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扶贫办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情况
全市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开展以来,市扶贫办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有力推动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具有郑州特色的“1 19”政策体系,对户(人)、对事、对时、对责、对账的“五对”工作抓手,“N 2”帮扶模式和“转、扶、搬、保、救”脱贫路径。根据初步验收结果,截止11月底,我市已达到脱贫标准人口35607人,占年度目标32529人的109%,退出贫困村118个,超出年初任务11个,年内未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的恶性案件。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明确要求,部署全市扶贫系统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工作
1.成立领导机构。市扶贫办党组高度重视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为确保工作有序、有力推进,成立了以办党组书记、主任李文岭为组长,办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有关人员成立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2.制定印发方案。制定了《郑州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逐步在全市扶贫系统扎实推进动员部署、自查自纠、监督检查、总结提高以及明责、述责、评责、问责等工作。
3.明确工作要求。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针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难点和短板,明确了监督检查和问责的重点领域,即:督促各县(市)区政府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着力解决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项目资金分配下达不及时、资金滞留严重,项目审批时间过长、报备不及时,项目招投标不及时,项目实施、监督不到位、验收不及时,管理不善等问题。
4.上下联动推进。各县(市)区扶贫办和市扶贫办机关各处室对照工作职责和贫困地区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搞好自选动作,深入查找履职尽责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时整改,切实做到紧抓重点与攻克难点相结合,督查问题与督办解决相结合、执纪问责与推动工作相结合,着力解决当地存在的“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等突出问题,下决心打通政策落实中的“中阻梗”和“最先最后一公里”,为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作风纪律保障。
(二)以督导督查为抓手,促尽职尽责,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1.开展常态化脱贫攻坚督导。下发了《郑州市脱贫攻坚督导工作的通知》,从市直11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5个督导组,采取听取汇报、明察暗访、考评测试、随机抽查等方式分别对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航空港实验区、上街区进行了两次督导检查。两次督导共抽查了36个乡镇、50个贫困村、15个面上村,走访贫困户361户,共对各县(市)区反馈问题91条,举一反三,建立台帐,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逐一销号整改,确保攻坚实效。
2. 强化班子成员督导。市扶贫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工作督查的通知》,班子成员和扶贫开发业务处室分别联系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非业务处室协助业务处室做好工作督导。
3. 强化问题督办。根据阶段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市扶贫办纪检组及时印发《督办通知》,要求建立台账,确定具体整改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整改进度和质量,目前,已对专项扶贫工程进度慢和督导发现问题下发了3次督办通知,涉及问题110项,对未按要求整改的,进行督查问责。
4. 及时召开推进会。6月份和11月份,两次召开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针对问题查原因明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5. 对重要工作进行提示。建立了项目资金月报制度,要求各县市区每个月将项目资金进度进行报告,并建立台账,实时掌握项目资金动态情况,以领导小组名义每月进行通报,并根据工作进行量化排名。市扶贫办根据掌握情况,准确研判形势,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示,以《重要工作提示》方式下发各县(市)区,防范于未然。
6.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11月1 日—15 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郑州大学河南省协同创新管理中心对我市2016 年脱贫攻坚成效进行了入户调查和预评估,及时发现脱贫攻坚和驻村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防范,确保精准脱贫,预防“数字脱贫”、“假脱贫”、“被脱贫”现象的发生。
(三)积极配合专项治理,做到廉洁扶贫,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1.配合市纪委开展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在扶贫资金管理方面:接到《河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违规违纪使用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后,立即转发至各县(市)区,要求各县(市)区根据文件要求对2011年—2015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并按规定时间将自查情况向省级上报。2016年郑州市加大了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督导力度,要求各县(市)区每月10日上报上月资金报账进度情况,并对情况进行通报。今年10月份与财政局联合组织了第三方机构河南省华凯会计师事务所对全市2011年以来所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行了全面检查,并要求各县(市)区按照《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积极清理和消化专项扶贫结存结转资金加快项目实施和资金报账工作进度的通知》要求,加强资金管理及使用,加快报账进度,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能尽快发挥效益。在扶贫项目管理方面:一是完善项目申报制度。进一步完善2016年市级科技产业扶贫项目申报指南,明确扶持带动标准,确保扶贫带贫效果。
二是加强核查检查。按照《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对2010—2014年度雨露计划项目进行核查整改的通知》(豫扶贫办明电〔2016〕12号)、《省扶贫办关于对2013—2015年度科技扶贫项目、产业扶贫贷款贴息项目进行核查清理的通知》(豫扶贫办明电〔2016〕10号)要求,对各县(市、区)2013年以来的省级雨露计划培训和科技扶贫项目、产业扶贫贷款贴息项目进行全面核查,对于发现问题全部进行整改。在扶贫对象认定方面:按照“六签字”、“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做到既不让一户贫困户漏登,也不让一户非贫困户错登,确保扶持对象精准。今年以来全市共清洗退出贫困户1539户5529人,新识别进入贫困户577户2011人。印发了《关于完善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通知》,规范档案管理,确保工作精准度,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2.配合市检察院开展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治理活动。全市检察机关、扶贫部门联合开展“精准扶贫、廉洁为民”专题警示宣传教育基层行活动,教育扶贫系统干部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夯实责任
1.下放项目审批权。按照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的要求,市扶贫办将扶贫项目审批权、扶贫资金使用权下放到县(市)区,解决了以往“项目等审批,审批等资金”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2.积极探索“N 2”扶贫模式。按照帮扶措施不低于“N 2”条(“N”指的是家庭人口数;“2”指的是从“易地扶贫搬迁 发展产业或转移就业或低保兜底脱贫或激发内生动力自主脱贫”等措施中选择2项以上作为对户措施)的标准,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了脱贫帮扶计划。解决了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政策棚架、识别退出不准、责任不清、措施不明、合力不够、脱贫不稳定等问题,达到了一举求多效的目的。对落实脱贫攻坚责任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损害群众利益的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二、存在问题
一是扶贫系统干部作风有待改进。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拔寨阶段,脱贫攻坚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扶贫系统广大干部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奉献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
二是扶贫工作还需更加精准。在贫困对象识别、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等方面离贫困群众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在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最大限度做到公平和效率的兼顾,确保扶贫实效。
三、下步打算
一是以评责为契机,加强作风建设。把参与评责活动作为接受群众监督的具体措施,作为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接受监督的机会。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认真整改,持之以恒抓好全市扶贫系统作风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继续强化督导工作。抓好第三方机构对各县(市)区脱贫攻坚成效评估工作结果的运用。督促解决第三季度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第四季度督导工作。
三是抓重点破难点。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现场会精神,把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三项工作作为脱贫攻坚措施的重中之重,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把14920名面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难点,明确责任,明确帮扶目标和措施强力推进。
四是狠抓脱贫措施的落实。紧盯贫困村贫困户“N 2”脱贫帮扶计划,逐项逐条抓落实,按照“转、扶、搬、保、救”五措并举,分类推进,按照贫困村退出标准,消除全市248个贫困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空白点。
五是加快专项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实行专项扶贫项目月考核通报制度,对进展缓慢项目进行重点督办,促使各类项目早建成,让贫困群众早受益。
郑州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6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