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757138968/2016-00021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 |
发布机构:荥阳市盐业管理局 | 关 键 词:工作信息 | |
文 号 | 成文日期:2016-12-27 | 发布日期:2016-12-27 |
体 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食盐是较为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民心稳定,同时,食盐还承担着加碘消除碘缺乏病的社会公共卫生功能。国家一直把食盐安全和供应安全作为盐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国家《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提出改革的核心是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食盐安全是首要原则,并且多措并举来确保食盐安全。随着盐改的不断深入,盐改方案及行业的应对措施必将对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从改革方案内容上看
《方案》明确指出,要“强化食盐专业化监管,完善食盐专营制度”。这就说明这次盐业体制改革是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改革,是在保证人民生活健康和食盐安全的基本前提下进行的。
1、《方案》坚持了食盐定点生产制度,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坚持了食盐批发专营制度,其他各类商品流通企业不得批发食盐。这说明食盐批发仍然限定在现有经营主体上。同时,鼓励现有经营主体相互联合重组,产销一体,并且要制定更高标准的食盐生产批发企业规范条件来对现有食盐生产、批发企业资质进行新的审核,审核通过的方可许可经营食盐,这说明还要进一步控制和减少经营主体。体现了专营下有限主体、适度竞争的思路,避免了完全市场化下可能出现的一哄而上、主体众多、恶性竞争、难于监管的局面,有利于保持专营制度的稳定性,也有利于确保食盐市场稳定。
2、《方案》保留并完善了食盐专业化监管方式,并提出在现有监管方式不变的前提下,加强各级盐业主管机构与公安、司法、卫生计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密切协作,联合监管。目前,各省(区、市)正在按照《方案》要求,完善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探索推进食盐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创造条件将食盐质量安全与监督职能移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各省(区、市)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还对严格食盐企业规范条件、建立食盐可追溯系统、强化专业化食盐安全监管、建立打击制贩假盐长效机制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此外,食盐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正在全面加强,这些措施将从根本上解决食盐市场制假贩假问题,确保食盐的质量安全。
3、《方案》提出,要建立由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组成的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政府储备量不低于本省(区、市)1个月食盐消费量,企业最低库存不得低于本企业正常情况下1个月的平均销量。从历次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引起的食盐抢购潮演变经过来看,政府加企业2个月食盐消费量的储备,基本可以满足市场突发需求,这可以确保食盐的供应安全。截至11月30日,全国政府食盐储备和企业库存合计约100万吨,约为全国小包装食盐月销量的2.4倍,我国小包装食盐年销量大概是500万吨,平均月销量是41.67万吨。到今年年底,各省政府食盐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约150万吨将完全落实到位,通过这样的办法是能够确保食盐的供应稳定。
4、《方案》提出了确保合格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的目标,并对相关措施进行了明确,特别是针对社会比较关注的边远贫困地区合格碘盐问题,提出由省级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划定边远贫困碘缺乏地区,做好动态监控。当前,各省区市在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都对保障食盐稳定供应,特别是安排边远贫困地区及经济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碘盐供应财政补贴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从实际情况来看,以政府帮扶的方式普及碘盐,花费不多,可满足需求。
二、从生产企业来看
盐业体制改革对生产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竞争环境下,企业将致力于挖掘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开拓新产品,丰富食盐市场。
1、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将会严格按照国家食盐质量标准,对食盐生产技术、生产设备、质量管理、采购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生产环境和安全生产、产品标识、搬运、储存等都更加严格规范,确保食盐生产和运输全过程的封闭和无污染,确保出厂食盐合格率100%。
2、更加注重产品开发。企业将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技术改造和配套完善,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新产品研发,向市场推出更多更优的食盐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3、更加注重营销渠道建设。在和传统盐业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生产企业将会与各省盐业公司加强合作,建立有序的竞合关系,进一步强化产销衔接,强化市场服务,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为盐业市场提供更便捷、更周到的服务。
三、从流通企业来看
1、更加注重产销联合。将继续把盐作为主营业务,精耕细作,做实做优。可与生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整合供应链,建立稳固的食盐生产基地。同时加快推进仓储物流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仓储、配送竞争力,提高食盐供应保障能力。
2、更加注重信息化渠道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和手段,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业务融合发展,多渠道保障市场供应。
3、利用现有碘盐标识和二维码信息技术,加强食盐可追溯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起覆盖食盐生产、运输、销售全地程的食盐追溯管理体系,实现食盐来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询、风险可防范、责任可追究,确保食盐安全。
此外,我国食盐生产能力充足,价格总体将保持基本稳定,部分地区或有下降。2015年,我国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年产能约4800万吨,食盐年需求仅约1000万吨,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能使食盐价格维持较低水平;改革之后,食盐批发区域限制会放开,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以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食盐供应主体会增加,流通供应渠道会更具多元,食盐会与其他消费品一样,执行综合配送,产生断供和抢购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少,食盐供应安全将更能得到保证。
不管是在原有专营制度下,还是改革后的新专营制度下,作为食盐专营主体的生产企业与批发企业,都是保障食盐安全的重要主体,多年来,在保证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在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多地暴雪、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等事件而引起的国内食盐市场的抢购风潮中,产销一致,应对有力,迅速平息了抢购风波。当然,食盐市场放开后,在利益的驱动下,有可能还会出现不合格盐流入市场的情况,但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完善已有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改革举措,就一定能够使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都得到保障。
(文章来源:中国盐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