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构建团结和谐民族宗教关系

索 引 号:005291022/2017-00001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发布机构:荥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 键 词:工作动态
文    号成文日期:2017-01-03发布日期:2017-01-04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网格化管理,构建团结和谐民族宗教关系


荥阳市现有汉、回、蒙、土家、满、壮、朝鲜、藏、维吾尔等25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1.508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在荥阳都设有场所,信教群众达超过3万余人。

近年来,荥阳市民宗委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推进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管理,以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为目标,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注重夯实基础,注重优化服务,不断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机制,市民族宗教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构建了团结和谐的民族宗教关系。

一、组织全覆盖,建立完善的管理服务网络

依托网格化管理,利用乡镇(办事处)三级网格,把民族宗教工作职能植入一级网格,并把宗教场所按地域划入所属网格内,明确了每位网格长及成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建立民族宗教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把管理与服务落实到实处,确保每一个民族宗教工作对象都定位在网格内,确保每一个网格内都有人做民族宗教工作。同时,并在三级网格建立了民族宗教联络员队伍、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小组和民族宗教工作信息员队伍等队伍,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无缝隙”等工作网络,保障了民族宗教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工作规范化,创新民族宗教工作新机制

市民族宗教网格管理体系建立后,进一步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实效上下功夫,积极构建条块融合、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管理新机制,有效提升了全市宗教事务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为完善基础信息,方便对民族宗教对象的管理服务,民宗委要求各一级网格制作了《少数民族人员登记表》、《宗教活动场所信息登记表》等表格,通过网格工作人员对辖区民族宗教工作对象、场所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采集基本信息资料并建立台账,把工作对象纳入网格,把工作措施融入网格,把问题解决在网格。

建立工作周例会等制度,每周民宗委下沉人员到所下沉网格汇总摸排信息,每月组织召开民族宗教代表说事会,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同时,要求各乡镇(办事处)建立了民族宗教工作排查机制、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联合检查机制、民族宗教事务联络机制,及时协调化解民族宗教事务,切实维护民族宗教领域的稳定和谐。建立领导联系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宗教场所以及困难帮扶等机制,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提供服务。

三、服务亲情化,提升民族宗教管理水平

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市民宗部门承担的不仅仅是管理职能,更多的是服务职能。只有提供好的服务,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

依托乡镇宣传栏等,充分发挥三级网格属地管理作用,加大对《宗教事务条例》以及对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等的宣传,引导信教群众、各宗教场所等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同时,积极吸纳各类社会组织中的代表人士入网络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民族宗教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对教育民族群众、化解民族宗教矛盾和纠纷、控制和平息事态发展、防止突发性事件的形成,起到了快速有效、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常工作中,参与网格化管理的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群众、宗教场所进行走访联系、了解实情,通过与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即时服务,使党和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对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乡镇办网格长第一时间登记,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交由一级网格化解,或者直接交市有关部门联动化解。今年7月,焦作一家企业与豫龙镇一家企业发生经济纠纷,因焦作这家企业老板是回族,召集部分回族人员堵厂门,网格员在得知信息后,立即进行了登记上报,镇主要领导和派出所及时到场进行现场调解,同时,在第一时间上报了市有关部门,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矛盾纠纷得以有效化解。

为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各网格工作人员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难题,都记在台账上、放在心上,通过帮助申请低保、廉租房、提供公益性岗位、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