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生态水系提升和民生水利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管理机制,扎实推进防汛抗旱、农村水利和水生态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大力提升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水平
扎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认真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市委巡察组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扭住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放松,层层传导压力,推动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在学习教育开展方面,认真抓好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党的纪律建设方面,严格执行党的六项纪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到“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树形象”;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制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责任,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四会一课”警示教育,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政氛围;大力整治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围绕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完善机制,优化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强化作风建设方面,盯住重点,看紧节点,强力正风肃纪,抓好常态监督,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和八项规定落实,严格按要求配备办公用房,严格“三公经费”支出管理,认真做好公务用车改革,“四风”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按照习总书记20字好干部标准和干部选拔的相关规定,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提拔任用组织程序和组织纪律,规范干部选拔任用行为,严格职数管理,杜绝超职数配备干部。在加强机关建设方面,扎实做好在职人员培训,抓好公务员培训大讲堂和网络培训,坚持定期举办水务讲坛和道德讲堂,邀请专家教授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资源管理、水行政执法等业务培训,组织举办了四川大学水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成效显著,制定了考核奖评办法,围绕“贾鲁河综合治理”等水务重点工作和社会关注焦点,广泛运用报纸、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大力开展新闻宣传,全年在各级媒体发布宣传报道120余次,局系统各单位、各处室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11篇;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平安建设成效明显,保密工作严密规范,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后勤保障日益完善,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信访稳定、文明创建、公车改革、计划生育等工作顺利完成,水务行业自身能力明显提升。
(二)以贾鲁河治理为核心的生态水系建设,克难攻坚,再创辉煌
1.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历经千辛开创治河新纪元。贾鲁河是郑州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流经区县多,涉及范围广,治理难度大,自2006年我市启动生态水系建设以来,对贾鲁河实施全面整治始终是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一个心愿和梦想,先后规划了多次都因资金、土地、拆迁等多重困难而搁浅,成为我市生态水系建设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马懿与市委副书记、市长程志明共同担任指挥长的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克服重重困难,前期工作推进不断提速,仅用半年时间,先后办理了土地预审、规划选址、移民安置、环境评价、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水工程规划同意书、省水利厅审查意见等15个主要前期要件,使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驶入了快车道。6月30日,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在祥云湖、贾鲁湖、圃田泽三个点上先期开工,9月28日,沿线7个区(县)全线开工,实现了历届市委、市政府多年以来心中的一桩夙愿。目前,蓝线内征迁清障基本完成,共开辟施工点51处,投入施工机械1800余台、施工人员2800多人,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部分河段已实现全线贯通施工,累计完成土方开挖1010万立方米,完成土方填筑220万立方米。土方工程、绿线清障、弃土场落实和截污治污工程等各项工作正在紧卡节点快速推进。
2.牛口峪引黄工程几经波折得以同步实施。牛口峪引黄工程是我市生态水系的重点水源工程,承担着向贾鲁河等城区河道生态供水的重要任务。而十几项繁杂的前期手续同样制约着项目的进程,从2013年项目建议书批复以来,由于涉及前期手续繁多,前期工作推进缓慢,几度陷入困境,几度陷入绝望。我局历经艰辛办理前期手续,市领导亲自带队到外地谈判购买项目建设所需置换的土地指标,项目部工作人员为办理一项手续,在某省直单位走廊连续等待数天。2016年,为确保该工程与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同步建成、同步达效,我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市直相关单位密切配合,沿线荥阳市、高新区、中原区共同努力,前期工作快速有效推进,完成了16项前期要件办理,于12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
3.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各项工程紧步跟进。围绕生态郑州建设总目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同步推进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各项重点工程建设。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中央资金段基本完工,一期管线工程已完成40%,二期泵站工程前期各项要件正在加快办理;石佛沉砂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已完成工程进度60%,完成投资9930万元;索须河花王桥至中州大道生态景观提升工程于10月22日正式开工,索须河中州大道至祥云寺段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初步设计已批复,正在组织招标工作,计划年底前开工。
4.河道运行养护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按照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20项重点工作要求,以持续开展“水清河美”专项治理为载体,不断加强和完善生态水系运行管理,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制,实行“两巡、三查、五确保”,推行“水长制”和“河长制”,突出河道截污治污和两岸生态管护,全年共向生态水系河道调引黄河水2.11亿立方米,排查出河道排污口34个、沿河垃圾47处、违法建筑135处,每月对各区整治情况评比通报,有力推动了河道生态专项治理,有效维护了健康自然的生态效果,河道管理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三)以农田水利示范乡镇建设为引领的农田水利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按照《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智能、节水、规模、增效”的现代化示范农田。2013年度3个项目已完工并发挥效益;2014年度4个项目新郑城关、荥阳广武、登封颍阳、中牟狼城岗已建设完成;2015年度3个项目新郑新村、荥阳王村、中牟黄店正在加快推进,年底前完成总投资的80%;2016年度安排的中牟万滩和荥阳汜水2个项目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年底前完成实施方案审批和投资计划的下达。
2.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持续推进。全面完成了新密、登封两市2015年市本级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8个区域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扫尾,加快推进已完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工作。在农村供水工程现状与需求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立足巩固提升,聚焦脱贫攻坚,编制了《郑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已通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报市政府待批复。
3.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持续加强。不断加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完成登封市马峪河、纸坊新密市禹寨等11条小流域29.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同时启动了《郑州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对全市生产建设项目弃土(渣)场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检查,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整改落实到位。认真履职尽责,制定了《市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事中监督检查制度(试行)》,全面完成郑州市境内省、部批在建76个、市批在建郑登快速通道改建工程等33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实现我市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缴力度,征缴省、部批在建13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581.95万元,市级7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249.34万元。
4.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成效明显。持续抓好移民稳定发展,做好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总体验收自验工作,大力推进强村富民战略,下达2个全省强村富民重点村项目资金600万元,争取市、县财政支持的市移民产业发展资金1155.6万元。完成了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的评审论证,全年发放直补资金5038.08万元,累计发放3.84亿元,我市前两批避险解困试点工作已完成移民搬迁安置995户3696人,拆除旧房1209户3725人。
(四)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1.理顺关系,明晰职责。全市基本建立了覆盖市、县两级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顺利通过水利部和河南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按照郑政文[2015]217号文要求,认真落实分级管理制度,完成管理职能下放,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夯实了管理基础,进一步强化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指标核定、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等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力度,征收水资源费及加价水费1980万元。以“依法治水”、“依法行政”为导向,推动水政执法监察管理法制化,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了《郑州市水务局2016年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将梳理确认的115项权责清单录入市执法系统,理清权责,同时加强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推进行政指导方式应用。
2.加大地下水压采,加快水源转换。以地下水压采为抓手,着力推进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制定了2015~2020年压采方案,协同市城管局召开地下水压采工作推进会,扎实推进地下水封停工作,在水利部南水北调地下水压采评估考核中获得肯定评价。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效益显著,自通水以来,已累计供水5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680万人,丹江水成为郑州城区和沿线县(市、区)的主要供水水源。积极与省水利厅沟通协调,通过水权交易方式为我市新增加南水北调用水指标2亿立方米,全市南水北调用水指标已增加到7.62亿立方米/年。
3.深化改革,行政审批机制进一步规范。认真贯彻落实市“五单一网”改革要求,坚持做到了批、管分离。进一步规范了涉水行政许可事项工作标准化办事规程,以正式文件形式完善了5项行政许可事项的监督管理制度。彻底清理、杜绝繁文缛节和不必要证明,积极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整治活动和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全年接待行政审批咨询服务870人次,办理行政许可事项72件,提前办结率100%,满意率98%以上,换发取水许可证4个,没有发生群众投诉事件,行政许可办理工作得到良好评价。
同时,着力开展水法律法规宣教,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平台,通过开展中小学水情教育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水法水情,提高全民节水意识,营造良好的尊法守法氛围。
(五)以防汛抗旱应对机制为重点,防洪减灾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坚持防汛抗旱工作各级行政首长责任制,明确了全市126座水库、4条主要河道10个河段、11座重要淤地坝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370名防汛责任人,签订了防汛抗旱责任书。全面开展汛期隐患排查,派出7个防汛抗旱督导检查组,按照“下雨往外跑、大雨上一线”的要求,全面督导各县(市、区)及重点防洪单位汛前准备工作,对排查出的183处问题隐患进行了除险加固。修订了《郑州市防汛应急预案》,完善了黄河、内河、城市及水库防洪方案,落实了驻郑部队及军事院校抢险分工责任,协调组建了15支共4520人的防汛抗洪抢险队,形成专业抢险队伍与群防队伍相结合的防汛抢险组织体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军民防汛演练,市本级储备各类防汛物资1500万元,提高了防汛抢险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组织开展监测预警软件培训,基本形成了“县、乡、村、组、户”为一体的群策群防体系,初步实现了山洪灾害的提前预警和及早撤离。发挥“互联网 ”作用,进一步完善了16位市级分包领导、38个防指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区应急联系互动保障机制,实现实时会商决策,确保了汛期安全。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积极推进抗旱规划项目建设,荥阳市等3处国家抗旱规划项目已建设完成,指导协调登封市等县(市、区)尝试开展南水北调水量交易,努力解决城市发展缺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