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郑州市召开产业发展工作推进大会,吹响强攻产业的冲锋号。动员全市上下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之基。
推进会上公布了今年一揽子产业发展主要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8%左右;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400亿元以上;战略性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50%左右。建筑业总产值力争完成3100亿元,增长9%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1%。力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达30个。
郑州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31.1亿元,各县市区、开发区完成投资829.2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3500亿元,生产智能手机2.7亿部;汽车产值达1200亿元,汽车产量70万辆;装备制造业产值2000亿元;新材料产值2000亿元。
大力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重点在制造业。郑州市提出《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建设中国制造强市。
《专项方案》提出,大力实施“制造强市”,加快结构调整,提升终端高端供给水平,主要明确了推进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工业七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
为突出提质增效,提升有效供给能力,郑州将实施创新引领、质量品牌、技改提升、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群培育、过剩产能化解、企业减负降本等十项工程。
同时,郑州提出要创新机制体制,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主要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强化项目支撑、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方案还明确了领导小组,重点工作的责任单位。
郑州市制定完善了全市产业发展工作配套机制,对工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梳理,并出台工业发展年度考核办法。
提出中国制造2025郑州行动纲要
在推进会上,《中国制造2025郑州行动纲要》公布。这份为加快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纲要,从创新能力、结构优化、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到2020年和2025年目标,着力把郑州打造成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内陆城市开放型制造先行区、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新型制造业强市,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产业支撑。
《纲要》提出的发展重点,主要聚焦三类产业:一是强化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三大战略性产业引领发展,二是引导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及现代家居、装备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四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三是布局生物及医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纲要》明确了八大任务,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深化产业开放合作。同时实施六大工程专项:即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产业配套提升工程、制造品牌提升工程、绿色制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