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市城乡居民的一封信

索 引 号:00529188X/2017-00156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发布机构:荥阳市民政局关 键 词:综合,工作,工作信息
文    号成文日期:2017-06-22发布日期:2017-06-22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致全市城乡居民的一封信

亲爱的居民:您好!

  在全省开展城乡低保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进行认定清理整顿的如火如荼的今天,你是否正在为被拒之门外而耿耿于怀;你是否正在因“不以大病论低保”而一筹莫展;你是否正在为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却算作有最低收入而心怀不满,如果是,那么请您听我说!

  市政府规定不能享受低保的“20种情形”概括起来就是有车、有房、有收入,有具备赡养能力的子女,有大型农、工业机械,有多套住宅及装修豪华,有门面,高消费,参与黄、赌、毒行为,家属有公职人员(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及拿退休工资的)和村、社区干部等。“不以大病论低保”的意思就是说评定低保不以家庭中某一个家庭成员大病为由,应综合考量整个家庭经济收入及财产情况是否符合申报低保条件。

  此次农村低保、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重新认定和清理整顿,目的是为了更加精准地识别和帮扶真正需要我们帮扶的人,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所以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用正确的视角来看待这次清理整顿。

  那么,有的人会说,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巨大,需要政府帮助;有的人会说,我的儿女负担重,没有钱来养我们;有的人会说,我有病,找不到工作,政府不管谁管;有的人还说,我儿女们都在外,没有人管。其实,不劳而获的钱谁不想要、谁不需要,钱再多它也不咬手。有的人为了得到一个低保救助使尽浑身解数,托熟人,找关系,分户口,离假婚,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自己就是最穷的那一个,有的人甚至以本人或父母、亲友能成为低保户而感到无比光荣,觉得有本事有关系吃得开,有的人因为不符合救助条件被取消后,丢开脸面到村、社区吵,到乡镇、市里闹,毫无节操,毫无底线。居民们,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是一种社会坏风气,古语说的好,人穷志不能穷,物质上的穷并不可怕,精神上的穷才是真顽疾,“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古话还记得吗?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始终都在传唱,朱自清到死都拒领美国救济粮的故事历历在目,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后不顾美国阻挠毅然回国,终成为两弹元勋……这才是我们中华美德的经典传承。

  曾几何时,我们极少数居民不再以勤劳致富为荣,反以懒惰穷困为不耻,面对困难不找出路,坐等政府补贴,久而久之便形成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坏习惯,故而生活过不好,老人无法赡养至终,子女不能抚养而立,生活越过越荒凉,实在是得不偿失!总以为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拿着一个月的低保金,一桌酒菜,两包好烟,三盘麻将就挥霍一空,却毫不在惜。你可知道,你的身边还有真正贫困的人,他们拿到你认为可有可无的这笔钱,却可以维持一家人基本的生活,能走很长的一段路,你还忍心吗?

  现如今,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政府各种惠民政策是接二连三地出台,我们有了义务教育,有了医疗保障,有了养老保险,有了高龄补贴,有了危房改造,有了城乡低保,有了医疗救助……想想吧,这一路走来难道还不足以体现我们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吗?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勤劳致富为荣,以懒惰比穷为耻,把党的温暖、国家的救助、政府的帮助送到那些真正需要的人手中,不和其他贫困群众争抢救命钱、生活费,这也是你对社会的一份贡献,对他人的一份爱心,对后世的一份积德。

  荥阳市城乡低保举报电话:0371-64627177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