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700110号建议的答复

索 引 号:767837439/2017-00074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郑州市商务局关 键 词:综合,政务,建议,提案,建议提案
文    号:郑商提字〔2017〕8号成文日期:2017-07-26发布日期:2017-07-26
体    裁:议案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700110号建议的答复

林继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等9城市开展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力争通过一年左右的探索,在流通创新发展促进机制、市场规制体系、基础设施发展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郑州市结合本地实际,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和现有商业基础,重点围绕现代物流这一主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促进发展为根本,以可复制推广为目标,积极探索,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经验做法

(一)探索构建“四港联动”多式联运模式

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现代口岸功能体系为支撑、以促进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海港之间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推进航空港、国际陆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着力构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创新的多式联运体系。一是建立“四港联动”多式联运发展机制。出台《郑州市“多式联运、四港一体”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各方联动工作机制,设立专项投资基金,加强多式联运产业集群的培育。推进航空、铁路、公路、口岸等设施场站对接和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关、检、汇、税等单位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的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沿海、沿边口岸的沟通合作,探索四港对外合作新机制。二是创新多式联运业务模式。以空港、陆港为核心,在多港、多区、多模式发展多式联运方面进行探索。推动空运进出境航班与卡车内陆运输相结合,邮政与航空货运、郑欧班列相结合。创新空铁联运产品,形成“空进陆出”和“陆进空出”全程物流解决方案,探索“多节点、多口岸、多线路”的特殊运营组织模式,提供门到门一票式服务,构建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各主要经济体的海铁联运网络,推动“跨境电子商务 航空货运”模式。三是建立多式联运便利化通关模式。建立“三个一”通关机制和“三互”通关模式,建设全国第一个关检共用查验场,推动关检在同一场所查验,共用一条监测线,实现“一机双屏”。推进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和功能拓展,积极试点创新过境中转集拼、进口拼箱、整进分出等多式联运业务。

(二)探索构建物流与电商双驱动的流通发展新机制

依托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优势,通过建立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机制,形成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塑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模式,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策与规划的引导作用。出台《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行动计划(2016-2018)》等文件,创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模式的报关、报检、结汇和退税等管理机制,以及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协同机制,优化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二是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服务平台体系。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的“三平台、七体系”(“三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线下综合园区平台、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平台;“七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共享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智能物流体系、信用管理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统计监测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三是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和物流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互联网 监管流程重塑”的监管通关新模式;在全国首创“电子商务 保税中心 行邮监管”的商业模式(海关监管代码1210);同时,发展“出口基地 仓配中心 国际物流”模式和“示范物流园区 跨境电子商务”模式。

(三)打造“双核”支撑的城市共同配送发展机制

以“优化配置、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宗旨,以打造“城市共同配送联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两个核心系统为支撑,强力推动物流资源有机整合和共同利用,对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开展了积极探索。一是建立城市共同配送长效工作机制。依托城市共同配送工作领导小组和“郑州城市共同配送联盟”,做好城市共同配送规划推进、政策制定、重大问题和项目的协调与推进。二是建立面向城市配送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建设标准、监管标准、信息标准,通过招标或试点项目,委托企业开发、建设及运营。三是改造升级城市配送网络,推动配送共同化与协同创新。以城市现有配送中心和市域道路网为依托,面向城市自身范围内的重要产业基地、商品集散地、城市消费功能区,以“重点商贸物流园区或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点”三级配送网络体系为支撑,支持网络改造和升级。四是构建城市配送车辆运营及配套体系。整合城市货运汽车资源,推广城市货运公交巴等模式;研究制定《郑州市城市共同配送车辆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规范城市配送运输经营活动。

(四)统筹谋划,产业带动,构建新型市场集群

针对城市内部旧有市场存在的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发展空间不足、业态低端、影响交通等问题,超前谋划市场发展空间格局。新型市场筑巢引凤、换挡升级,构建了具有内外资源整合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市场体系,为全市批发业态转型升级搭建了新的载体。一是建立科学有序的市场外迁工作机制。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市场外迁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和建设管理意见,实行“一场一案”和“一企一策”分类指导,落实市场规划布局和业态分布,对符合相关规划和建设要求的市场开辟“绿色通道”,对违法违规市场,依法查处拆除。设立1亿元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市场外迁工作的支持力度。推进配套公寓、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市场外迁平稳推进。二是探索市场集群生态圈和智慧市场建设模式。依据全市主导产业体系及产业空间布局,整合全市180个外迁市场,临近商品产源地及交通枢纽地规划“一区、两翼、十大集聚区”及12大市场承接地。通过资源整合与业态更新,实现新建市场换挡升级,形成集设计研发、流通加工、交易展示、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合构建的服务产业链。加强与物流基地的联合并建与紧密对接,形成合理高效的商贸物流网络体系。探索打造智慧市场,市政府与河南电信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智慧市场试点,探索建立“线上虚拟平台 线下实体市场”的智慧市场发展新模式。三是创立外商与本地企业强强联合发展新模式。围绕关联程度高、聚集效应强的“三力”型(国际影响力、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项目落地建设,新建市场瞄准世界500强、国内行业前20强企业进行大招商,招大商,引进龙头企业与本地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充分对接,在品牌、资金、客源及配套上进行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形成“外商”带“本土”、“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

(五)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创新公益性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我市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构筑公益性农产品安全高效流通渠道,创新市场建设与必需品投放机制,建立调配有力的供应保障机制。一是探索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由市政府注资成立国有化投资公司,主导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提升改造和经营管理。新建农贸市场由政府投资主导,并纳入棚户区改造、新建居住区规划中,严格执行农贸市场用地指标及配建政策。现有建成农贸市场采取政府回购、回租、入股、奖补等形式进行标准化改造,保障市场公益性功能,形成政府主导下,多方参与、多元化投资的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二是构筑公益性农产品安全高效流通渠道。加强“农超对接”,推进重点商超与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的对接与合作,构建产销一体化链条。同时,进一步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加快农贸市场互联网交易平台建设和业态创新,大力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三是建立以农产品市场为主体的生活必需品储放机制。出台《郑州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及《郑州市级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管理办法》,加强预警监测,确保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和投放。四是完善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保障机制。出台《郑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郑州市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保障建设用地,设立专项引导资金,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实行星级化管理,形成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市场管理长效机制。

二、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效

(一)国际、区域、城市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构建成形

一是通过创新“四港联动”多式联运模式,郑州市初步实现了平台和枢纽连接下的多种运输方式互联互通,多式联运通关效率显著提高,并带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二是通过建立跨区域物流联盟合作新模式,有力提升了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共赢发展。三是通过创新城市共同配送发展机制,提高了物流组织化、透明化程度,推动了物流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共同利用,对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物流与电商协同发展成为内贸发展的双驱动力

一是通过建立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机制,郑州市初步形成了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实现了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内外贸融合、运贸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推动了“互联网 ”高效物流与电子商务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通过强化对电子商务的管理和引导,进一步创新了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完善了政策体系,对推进示范创建、培育龙头企业和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商流 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日益成熟

一是通过构建新型市场集群,郑州市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集聚效应凸显,实现了市场规模扩大、空间拓展,集群模式升级和业态升级,促进了城区空间功能置换,加速了本地工业消费品供给优化和品牌塑造。二是通过创新公益性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郑州市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供给有效提升,基本形成了“龙头批发市场带动、农贸市场支撑、社区生鲜便利店补充”的三级农产品流通体系,降低了流通成本,加强了生活必需品保障功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下一步将把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推向深入,将试点成果持续优化,并根据改革任务要求及试点评估情况,认真查找问题与不足,努力加以改进。同时,围绕重点任务,特别是可复制推广经验,进一步加大创新升级力度,促进全市国内贸易流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7月26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商务局        邮    编:450007

联 系 人:彭鑫               电    话:67180387

抄    报: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督查室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