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几点建议”的提案答复(编号:201700636号)

  • 索引号:005252100/2017-01002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关键词:提案,答复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7-08-16
  • 发布日期:2017-08-16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几点建议”的提案答复(编号:201700636号)

    皮上超委员:

    您提出的《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几点建议》提案已收悉。衷心感谢您对郑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经过我委认真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您的意见站位高远、立意深刻、指向性强,对以后工作开展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就您关心的提升创新能力、交通枢纽建设、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形态、区域合作等方面问题,现回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当前我们所做的工作。按照国家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的战略部署,根据《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实施方案》,我市专项成立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研究组,正在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和规划的顶层设计工作。这期间,我们委托了中规院开展了空间布局研究,委托国际咨询机构开展了行动纲要研究,安排了省属有关科研单位开展了系列专项课题研究。同时,我们更加注重集思广益、广纳民意,通过问卷调查、市民征文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广泛征集意见,现已形成了科研、学术单位研究,社会力量参与,各级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大家的支持,有力的推动并已形成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齐抓共建的生动局面。

    二、关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市发展的主导方向。市委刚刚召开了全会,出台了《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意见》在既往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基础上,立足于郑州发展的实际,并充分借鉴国内外领先城市规划规划建设经验,提出了“国际综合枢纽城市、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国家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国家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六大定位,初步勾画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思路理念、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这是未来我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纲领性文件。

    三、关于交通枢纽建设。我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近几年来,郑州持续实施并完善提升大都市发展思路,加快航空港建设和国际陆港建设,正在努力成为复合型枢纽大都市。国家《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了“建设交通和物流中枢”的主要任务。未来我们将按照国际节点、国家枢纽、区域中心的建设思路,从五个方面努力提升工作:一是加快综合枢纽建设,优化功能布局,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米字形城际铁路网,加快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规划建设,打造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坚持“客内货外”发展思路,形成三网融合、高效衔接、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物流网络。加快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国际运输通道和米字形主通道。二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完善联运方式,重点发展空陆联运、公铁联运和铁海联运,提升多式联运水平,提升一体化水平,建立以“一单制”“一票制”联运为核心的便捷运输制度,深化大通关模式改革,推行“7×24”小时高效通关服务,建设高效便捷的内陆口岸体系。三是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先进冷链物流技术推广,积极开展多式联运 冷链、互联网 冷链,不断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全链条、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四是打造特色物流中心,重点加快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全球网购和快递物流等发展。五是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加快交通物流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四、关于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根基。按照谢伏瞻书记提出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陈润儿省长提出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要求,我们重点是要把握产业方向,遵循市场规律,顺势而为,扬长补短,抢占产业制高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一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战略支撑产业高端发展,在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级产业园区;加快战略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发展壮大生物及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芯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推动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模式业态创新,实施质量标准品牌战略。二是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提升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加快发展商贸业,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推动会展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国家会展名城;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打造养老健康产业链和服务品牌;实施中心城区都市产业再造工程。三是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围绕餐桌安全、市民养生、生态调节要求,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旅游农业等。四是加快发展网络经济,积极推进以“互联网 ”为主线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建设网络经济强市。

    五、关于加快聚合创新要素资源。国家中心城市很重要的一个评价体系就是要看城市创新能力,这也恰恰是我市的短板不足。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努力补上这方面的差距,具体想法就是要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以开放式创新集聚高端要素,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形成有利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制度环境,建成国家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一是构筑开放式创新新高地。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知名大学,支持工业骨干企业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中原科创谷建设,充分发挥好本地创新资源作用,强化产学研和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多层次技术交易市场体系,高标准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转化高地。二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持续强化渐进式创新,紧盯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和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三是培育集聚创新人才队伍,强化高端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四是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

    六、关于引领大都市区建设。郑州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增长极,一定会发挥出龙头、带动、支撑作用。在加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省市都有非常深刻的思考和谋划。核心思路就是要着力推动“1 4”郑州大都市区建设。郑州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强化在中原城市群带动作用,加快重点战略协同区建设,向东打造郑汴一体化升级版,向北探索郑新“跨河”协同发展,沿郑焦通道促进旅游和产业衔接,向南推进郑许产业集聚发展带建设,加快六大产业带建设,形成“一核四副六廊多点”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皮上超委员,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漫长而又伟大的征程。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用我们不懈的努力、扎实的作风、高水平的设计、务实重干的推进,以此抓好各项工作的谋划和落实,才能真正把我们的事业干好。再次感谢您对郑州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您能一如既往的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期盼和您的再次交流。

     

    2017年8月16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