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2008年年末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近些年的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集聚区更是促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三大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2016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为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主体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为了更好的反映其研发经费投入情况,现将郑洛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企业(包含规模以上工业、特、一级总承包、专业承包大中型建筑业和重点行业大中型服务业)研发经费情况做对比分析。
一、研发经费总量居全省产业集聚区前列
2016年,在全省188个产业集聚区中,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企业研发经费为16.9亿元,排名全省第2位,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企业研发经费11.1亿元,排全省第6位,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企业研发经费9.8亿元,排全省第8位。
二、排名居前的产业集聚间工业企业研发实力较为接近,竞争激烈
工业企业在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从全省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排名前十位的产业集聚区来看,各产业集聚区间研发经费相差最多在1亿元左右,可谓实力接近,竞争激烈。2016年,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为13.1亿,在全省188个产业集聚区中,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总量排全省第3位,较上年增长1.9%,增速三者中居于末位;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为10.7亿,排名第6位,较上年增长12.9%,增速三者最高;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为9.7亿,排第8位,较上年增长14.0%。
三、非工企业研发经费贡献较大
2016年,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筑业和服务业即非工企业研发经费为3.8亿元,在全省产业集聚区总量居第2位,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筑业和服务业非工企业研发经费为3400.5万元,居全省第4位;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筑业和服务业非工企业研发经费为455.8万元,居全省第9位。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非工业企业研发实力突出,明显高于洛阳和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也反映出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有研发活动行业分布较为广泛。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对河南乃至郑州创新发展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而作为郑州核心片区的高新区想要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必须有所作。通过2016年研发情况对比发现,作为省会城市特别是郑州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高新区,尽管其主体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在全省位列三甲,但其研发优势并不明显,不仅洛阳和新乡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紧随其后的几个产业集聚区发展也不可小觑,所以,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一定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在当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大背景下,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通过更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给予企业优惠,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此外,也要进一步发挥非工业企业的优势,多点开花,助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