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358372706/2017-00165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其他 | |
发布机构:郑东新区水务局 | 关 键 词:水利要闻 | |
文 号 | 成文日期:2017-09-07 | 发布日期:2017-09-07 |
体 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9月6日,由河南省水利厅编纂、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首部省级水利专志——《河南省水利志》正式出版发行。
《河南省水利志》编纂工作起步于1997年,原志稿下限截止于2005年,2012年完成大部分篇章初稿,201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编史修志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水利部就全国江河水利志编修工作专题召开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省水利厅党组专题研究重新启动《河南省水利志》编纂工作,并将其作为水利厅首要文化工程。
《河南省水利志》记述了河南自然环境、地理和流域特点。包括流域、河流、水系、水资源以及水旱灾害情况。全书共18篇、87章,共约261万字。记述水事的发端上溯到公元前21世纪,下限截至2015年底,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重点记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水利工作。
志书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防汛抗旱减灾、农村水利建设、水生态保护、南水北调工程和水利移民等重要水利工作。截止2015年底,全省堤防总长19531公里;建成大型水库25座、中型水库123座、小型水库2502座;建设蓄滞洪区15处;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15.9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508.24万亩;建成大型灌区40处、中型灌区295处、小型灌区368007处;全省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河南省共动迁水库移民约130万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21.7万人。其中大中型水库约115万人,小型水库15.2万人;我省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区和受水区,境内渠道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文物点最多、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省内干渠全长731公里,动迁干线居民4.57万人。分配水量37.69亿立方米;配套工程从总干渠上的39个分水口门引水向11个省辖市和2个直管县(市)供水,输水线路总长1021.53公里,2014年12月15日正式通水。
本志书还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水利管理、水利改革、科技教育、机构沿革、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水利工作。水利管理日臻完善,水利工程效益稳定发挥,各项水利工作的质量不断提升,水利改革持续推进,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至2015年底,全省共获得343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星火奖、发明奖;431项省水利科技进步奖;11项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权;创办的河南省水利职业教育院校,共培养6万多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全省水利单位获得国家级文明单位7家、省级文明单位35家、市级文明单位48家。中原人民在同水旱灾害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也涌现出众多著名治水先驱和英模人物,既有敢与洪水搏斗的忘我精神,也有勇于兴利除害的治水英雄;既有出自于文人骚客的诗歌、散文和影视剧,也有出于有心者的摩崖石刻和金铭留文;既有对人定胜天英雄气概的赞美,也有对旱魔洪害敬而畏之的水神崇拜。史实和传说、现实与神话,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们产生于大自然的山水之间,又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改造水环境的同时,赢得了人水之间的和谐共处。
据介绍,河南省水利厅先后组织专家、顾问、编委、主要撰稿人、特约编审召开评审会、月工作例会,座谈会等大小会议30余次,保证了修志进度与质量。先后参与撰稿、编审及工作人员达200余人。
《河南省水利志》填补了河南省级水利专志的空白,必将发挥“存史、资政、教化、育人”强大功能,对于弘扬水利行业精神,促进水利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南省水利志》也是河南省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她的编纂出版,必将为全省各级、各部门的水利志编修和水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河南省水利志》作为贯通古今、以今为主,覆盖全省的综合性水利专业志书,各级水利部门可作为水情教育的基础教材,向社会公众宣传和普及水利知识,让省情水情走进千家万户,从而形成全社会爱水惜水亲水护水,关心水利、重视水利、支持水利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