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5303449/2017-00208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
| 发布机构:登封市林业局 | 关 键 词:提案 | |
| 文 号 | 成文日期:2017-10-17 | 发布日期:2017-10-17 |
| 体 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提案内容:
为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民收入平稳增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的职能,市供销社建议“嵩山中药现代产业集群”,带动我市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
一、我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独特优势
1、文化优势 中原是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发源地,登封地区在中药材栽培和种植上有着悠久的历史。登封被誉为“天地之中”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武术之乡”、“大禹文化之乡”,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代药典中对嵩山地区中药材均有记载,对其质量功效给予高度评价。
2、地理优势 登封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发达,四季分明,山地丘陵地形多样,为众多药材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地理生态环境。历来都是我省作为“南药北移”和“北药南移”的重要过渡区域,具有重要地位。
3、经济优势 在经济发达地区,种植中药材相对来说经济效益较低,种植积极性不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种植中药材相比种植粮食作物投入较大,种植积极性也不高。登封地区经济发展适中,种植中药材虽然比种植积极性也不高。登封地区经济发展适中,种植中药材虽然比种植粮食作物投入多,单经济收益相对较高,推广种植的成功率比较高。
4、资源优势 登封适宜的气候为众多中药材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南北、东西药用植物均能在这里生长、种植。以嵩山黄精、灵芝、何首乌、葛根为代表的“嵩山四宝”在历代药典名著中都有详细记载。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具有现实意义
我市地处山区丘陵地带,传统单一的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产业难以作为。要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适应地方性,具备特色性以及良好经济效益的种植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平稳增长和脱贫致富步伐。
三、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规划及目标
市供销社计划与省供销社合作总社混改企业-河南省豫丰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省供销合作总社与该公司在特色农业、大田托管、农副产品等领域的独特优势,联合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药促进会、厚沃农业公司等单位,大力发展登封地域特色农业,积极推动“一县一品”的嵩山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提升嵩山区域内灵芝、黄精、葛根、何首乌等代表的中草药产品的种植,开发、推广和应用。带动嵩山中医药文化发展,打造嵩山地道药材文化品牌。同时打造嵩山地区大健康特色的休闲观光、养生旅游产业。建立我市GD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实现中药材生产的集约化和规范化,促进资源优势向商品经济优化转化,打造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体系。
建议:1、建设政府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对中药材种植产业的重点扶持;2、在农业开发资金、扶持资金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3、协调乡镇政府及农业、林业、水利、土地等部门给予支持配合。
答复内容:
我市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条件适宜、山地丘陵地形多样,为众多的中药材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我市在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核桃产业发展的同时,利用林下种植等形式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截止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500亩,其中金银花面积6000余亩,板蓝根、柴胡等500余亩。2016年,我局通过扶贫为各乡(镇)区贫困户发放中药材种子(黄芩、柴胡和板蓝根)2418千克,种植面积1000余亩。近几年来,省、市财政资金大力扶持林下种植中药材,我市已成功申报林下种植中药材(金银花)项目2个。
为加快推进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我局也非常重视,在制定的《登封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在西部山区依托大面积核桃林,开展林下中药材和花卉种植,在东北部建立嵩山地区林下中药材种植集群,到2020年林下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同时重点扶持金银花深加工项目。
关于提案中提出的黄精、灵芝、何首乌和葛根等中药材,在我市野生有零星分布,还没有大规模种植。我局下步开展人工种植试验,摸清其生长习性及产生效益,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该大面积推广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