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郑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的议案答复(提案编号:201700431)

  • 索引号:005252573/2017-00097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畜牧局
  • 关键词:提案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7-10-31
  • 发布日期:2017-10-31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关于加强郑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的议案答复(提案编号:201700431)

    陈书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郑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畜牧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工作部署,着重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治理”和“资源利用”这两个关键点,紧紧围绕“资源化、生态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不断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作为加快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化生态畜牧业、促进畜牧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精心组织,统筹谋划,狠抓落实,较好地实现了全市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关于落实“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推进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加快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和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建设的精神,严格按照《河南省畜牧局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2016年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调整有关工作的通知》(豫牧〔2016〕30号)、《河南省畜牧局关于印发2017年度全省打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牧〔2017〕20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7年郑州市十件重点民生实事的通知》(郑政文〔2017〕77号)等文件要求,精心组织,统筹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攻坚措施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工作进展。

    一是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和推进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调整以及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工作。二是制定印发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养殖场(小区)关闭搬迁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017〕21号)、《郑州市畜牧局关于印发2017年度全市打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郑牧〔2017〕11号)、《郑州市畜牧局关于成立打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的通知》(郑牧〔2017〕12号)、《郑州市畜牧局关于做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工作的通知》(郑牧畜〔2017〕13号)等系列文件,并转发上级部门关于做好水污染防治攻坚和“十件重点民生实事”的重要文件,合计共8个文件。三是积极争取市政府资金支持,2017年列入投资计划19亿元,专项用于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四是加强工作督导,市畜牧局成立5个督察组,坚持每季度开展以推进落实禁养区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和“十件重点民生实事”督查1-2次。从整体来看,工作进展基本实现了时间与任务同步,为完成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进展情况

    工作目标:2017年年底前依法全部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

    工作进展:截止目前,全市15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文件的出台,划定了辖区内畜禽养殖的禁养区和限养区,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养殖场(小区)关闭搬迁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017〕21号)要求,已有7个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关闭搬迁实施方案。据统计,全市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212个,已关停167个,占总数的79%;禁养区内养殖户918个,已关停586个,占总数的64%。新郑市、新密市、中牟县、登封市、二七区、上街区、中原区、金水区、管城区、高新区,共10个地区已完成了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的关停工作,共清养畜禽折合生猪约12万头,其中新郑市完成了“双百”目标,即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关停进度和补偿资金落实进度双双达到100%,落实补偿资金约5100万元。

    (二)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工作目标:加快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郑州市规模化养殖场综合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68%。

    工作进展:截止目前,全市15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了辖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基本情况和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情况的摸底调查任务。全市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共295个,其中粪污综合处理设施配套完善的260个,尚不完善的25个,尚未建设的10个,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设施配套率约为88%,已完成了工作目标。

    (三)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

    工作进展:截止目前,已将新建、改造1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任务下达给登封市,登封市于7月14日向郑州市上报了《登封市畜牧业服务中心关于登封市2017年病死猪收储冷藏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请示》(登牧字〔2017〕67号)。项目名称为:登封市2017年病死猪收储冷藏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依托登封市6个生猪规模养殖企业建设病死猪收储冷藏设施(分别是:登封市东阳牧业有限公司、郑州市宝融养殖有限公司、登封市嵩源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登封市泓祥养殖有限公司、登封市荣丰种养有限公司、登封市保成养殖专业合作社),配套冷库(共计300立方米)、消毒设备以及电子监控设备等;项目总投资:计划总投资54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财政资金54万元。

    项目建成后,登封市畜牧中心将委托所属企业具体负责日常运营和维护,监控设备同市动监所监控中心联网,由动监所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实施对本企业出现病死伤亡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暂时贮存,确保病死猪得到及时转运处理,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近几年来,郑州市持续加强对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设施的升级、改造为重点的政策支持力度,从政策宣传、技术指导服务和项目建设等方面鼓励引导畜禽养殖场实施技术升级改造。

    (一)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发展,避免盲目治理,浪费资金和资源,郑州市紧紧围绕“资源化、生态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力求从源头减少污染,最大限度地实现养殖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一是以深入贯彻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为契机,加强对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和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培训,条例颁布以来,积极组织畜牧法律法规学习,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培训班共5期,印发条例宣传页3000余份,畜牧新技术培训资料600余份。同时,积极联合市电视新闻媒体,制作青贮、沼气技术专题节目3期,受到了养殖场户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努力营造了人人关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近年来,全市坚持以科技化为导向,不断加强新型实用技术的创新、开发与推广应用。一是大力引进洛东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和牛粪养殖蚯蚓技术,采取试点示范、典型引路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技术普及推广面。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广环保养猪200余家,落实扶持资金960余万元,建成环保猪舍约20万平方米,实现了生猪养殖零污染、零排放,为猪肉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二是积极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处理污染物;三是大力推行清洁养殖技术,垫草垫料(生物发酵床)技术,根据种养面积合理确定养殖数量,利用“微生物”转化、降解吸收、分解粪尿污染物,垫料和猪粪尿混合发酵后,直接变成优质有机肥料。

    (三)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一是注重培育创新生态模式。在实施合理布局、加强指导、政策引导畜牧业生态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行以废弃物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为主的工程建设,实行“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沼液沼渣利用”循环模式(如荥阳市天赐牧业,利用沼气工程建设,将沼液沼渣用于农作物灌溉,年可循环利用沼液沼渣1.5万吨,年产无公害葡萄350吨,冬枣冬桃120吨,实现产值150万元)。二是以荥阳市振华农牧、百顺农牧、中牟万滩锦华、登封三木绿源、登封盛和肉鸡新建、改扩建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为试点,实行“养殖-废弃物处理-养殖”循环模式,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染和养殖安全问题;三是推广“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有机肥-农作物综合利用”循环模式,大力发展生物有机肥产业,积极鼓励牛羊和蛋鸡、肉鸡等养殖场建堆肥车间、自然晾晒场和建设有机肥厂,因地制宜地开展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和复合肥的生产,有效降低资源成本和解决畜牧养殖业粪便污染问题。四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条件,实行“农作物秸秆-青贮-草食家畜养殖-过腹还田”循环模式,根据我市黄河滩地的资源特点,以黄河滩区为重点,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实施苜蓿产业提升工程,积极培育苜蓿产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使我市黄河滩区由目前的小片分散种植发展成为连片规模种植,同时,以种植基地为依托,新建牧草饲料加工厂,配套大型牧草收割、打捆、加工等设备,实现了种植、收割、加工、饲养一体化,推进苜蓿产业带建设。截止目前,我市人工种植苜蓿1万余亩,其中集中连片种植优质苜蓿9000余亩,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亩产干草800公斤,干草年总产量在8000吨左右。

    (四)土地流转,农牧结合

    近年来郑州市养殖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种养结合的延伸发展。一是与畜牧业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解决了养殖业粪污治理难等问题,实现畜牧业的循环经济、生态发展无害化处理;二是延伸了产业链条,解决了牧草种植,青贮饲料生产供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自给自足的问题,增强养殖企业抵御饲料等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风险;三是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流转土地,大大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推进了畜牧业产业化调整步伐(如:河南百顺农牧有限公司通过王村镇柏朵上千亩土地流转建立新西兰系列红梨生态园建设基地;河南振华农牧有限公司通过王村镇房罗土地流转建设800亩大葱生产基地;郑州市天赐牧业有限公司通过乔楼镇楚堂村土地流转,建设了200多亩生态葡萄园)。

    (五)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开展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各级政策资金,以目建设为依托,鼓励引导畜禽养殖场实施技术升级改造。2013年至2015年市政府每年持续列支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制定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现代畜牧业年度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过完善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贮存处理设施,实现规模化养殖场饲养标准化、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6年,全市投入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的社会资金近30亿元,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近260个,其中在2014、2015连续两年成功申报实施了农业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建设项目2个,分别由我市新郑的雏鹰农牧集团和荥阳的三泰饲料公司实施,争取项目资金1300万元。以政策资金支持,项目带动的方法使全市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场容场貌焕然一新。 

    在此基础上,市畜牧局还积极参与谋划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7年郑州市生态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017〕22号),其中提出了推进全市畜禽生态养殖综合治理的具体内容,一是开展“粮改饲”和秸秆青贮,二是依法全部关闭和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三是开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建设工程,四是引导推进畜禽粪污、病死畜禽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引导建设。其中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设施升级、改造为重点的“生态循环畜牧业建设工程项目”列入2017-2019年投资计划共1.05亿元,2017年38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2017年计划实施引导种植饲草5000亩,实施青贮饲料38万吨;引导20个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引导建设2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

     “十三五”期间,我市畜牧业将紧紧围绕市委“三大一中”战略定位和国际商都发展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安全、保供给、保环境”为主线,以实施《郑州市“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 按照“大开放、大创新、大建设、大管理”总要求,着力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畜牧业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规模环保型发展,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为保障和服务国际商都建设作出新贡献。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