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005254042/2017-00259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通知公告 | |
发布机构: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 关 键 词:综合,政务,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 |
文 号:郑建文〔2017〕176号 | 成文日期:2017-12-26 | 发布日期:2017-12-28 |
体 裁:通知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现将《郑州市新型墙体材料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的通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7年12月26日
郑州市新型墙体材料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8~2025年) 2018~2025年,是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巩固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攻坚时期,郑州市墙体材料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承担更加艰巨的发展使命。
为认真贯彻《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行动方案》和《河南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条例》,结合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状况及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实际,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建造方式变革,保护环境、节能利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郑州市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品质、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建筑市场发展需要,保障郑州市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健康发展,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编制《郑州市新型墙体材料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期限为2018~2025年。
一、发展现状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多年来,郑州市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开发和推广墙体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装备。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品种逐步增多、品质逐步提高、标准逐步完善,已形成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隔墙条板、蒸压粉煤灰砖、石膏砌块、建筑垃圾再生建材等为依托的多元化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供应体系,培育了多家年产能超亿标砖、年产值过亿元、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在行业内领先的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新型墙体材料产业正在逐步向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企业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行业水平显著提升,在满足郑州市建筑市场需求的同时,产品已经辐射到周边地区。
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郑州市先后出台了《郑州市墙体材料革新“十二五”规划》、《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推广应用建筑垃圾再生建材产品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组织编制了《复合保温钢筋焊接网架混凝土墙(CL建筑体系)技术规程》、《砌块墙体自保温体系技术规程》、《发泡陶瓷保温板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石膏秸秆复合隔墙技术规程》等系列标准和图集;研究攻关了《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使用手册》、《脱硫石膏生产高性能外墙石膏砌块的工业化研究》、《B05级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措施》、《建筑垃圾在新型墙体材料中应用研究》等一批科研项目,填补了郑州市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方面中的空白。其中有6个科研项目获得河南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科研项目获得河南省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个科研项目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和成果转化,并获得“全国科技创新与应用示范先进单位”。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完善,为郑州市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技术支撑。
“禁黏禁实”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郑州市把乡镇“禁实”摆到新型墙体材料工作的重要位置,借鉴城区“禁实”和“禁黏”的工作经验,以乡镇“禁实”为抓手,以实现“禁实”从城市向农村、从“禁实”向“禁黏”两个延伸为目标,城乡统筹,示范带动,大力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在农村的推广应用。郑州市在全省率先通过了“禁黏”试点城市工作验收,并荣获“禁黏”示范城市称号。提前一年完成省住建厅“十二五”期间下达的40个中心乡镇“禁实”工作任务。目前,郑州市共计完成了54个乡镇的“禁实”。
行业监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强新型墙体材料行业管理,认真贯彻《河南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条例》、《郑州市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法》,郑州市在全省率先将新型墙体材料纳入标识管理,新型墙材的推广应用更加规范;建立了以墙体材料生产、使用为主的流向信息统计制度,使墙材管理更加具体;实行区域划片管理,落实日常巡查制度,强化行业动态监管;积极探索“互联网 ”信息系统,加强对产品配料、生产、堆放、出厂等多个环节管理,完善墙材行业运行监测体系;建立了郑州市新型墙体材料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业务办公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各项创新措施,行业监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装配式建筑发展稳步推进。为推动建造方式变革,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进程,郑州市研究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郑州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开展了中建观湖国际、禄港佳苑等4个项目试点示范;培育了中建科技、新蒲建设集团等5个生产基地;组织攻关了《郑州市装配式建筑监管体系问题研究》、《郑州市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评价体系研究》等6个科研课题;组织编制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技术规程》等系列标准和图集;多次组织了政策宣贯、技术培训和户外宣传活动,有效的促进了郑州市装配式建筑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2017年,郑州市被列入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中建七局和新蒲建设集团被列入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宣传引导效应更加广泛。近年来,郑州市注重新型墙体材料的宣传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开展演讲比赛、户外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使社会各界对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在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粉尘污染、节约资源能源等方面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墙改政策法规更加深入人心,社会对新型墙体材料工作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郑州市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企业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企业平均规模小,部分墙体材料企业工艺装备落后、劳动生产力水平低,具有先进工艺技术、装备、规模大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比例偏小,随着郑州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环境治理,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企业面临关、停、拆的问题。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人才匮乏,具有自身技术特色的名牌产品不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薄弱,与发展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的结合存在一定的差距。
行业管理面临新要求。随着郑州市墙改基金的取消和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人才素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发展形势
随着郑州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叠加推进,以及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郑州市新型墙体材料行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一)供给侧改革为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指明了方向
郑州市墙材行业的供给侧存在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品种单一等问题,通过供给侧改革,完成产业升级,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环保利废、低碳节能,并与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相适应的保温结构一体化产品。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拓宽了空间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中提出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82%,建筑业仍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推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试点示范的开展,为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拓宽了空间。
(三)新型墙体材料认定管理为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提供了契机
2016年,财政部明确将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预制件列入新型墙体材料目录,扩大了新型墙体材料的认定范围;国家建立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将新型墙体材料纳入绿色建材评价范围之内,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丰富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内涵和外延,为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提供了契机。
(四)绿色、超低能耗建筑推进为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创造了机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安全性、舒适度以及节能环保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将成为未来住房消费的发展方向,对保温性能好、品质优良、绿色环保的墙体材料需求也将快速增长,为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创造了机遇。
(五)装配式建筑发展为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增添了动力
郑州市作为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的目标。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模式和产品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型墙体材料部品部件,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等优势,将在装配式建筑中大量应用,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坚定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提高建筑品质和改善建筑功能为主线,以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支撑,发展保温结构一体化的新型墙体材料,提升墙材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推进郑州市新型墙体材料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发挥政府规划引领、政策支持、监督调控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轻质、高强、保温结构一体化的复合型墙体材料。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和装备,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深化信息技术与墙体材料生产技术融合,实现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信息数字化。
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相结合。调整墙体材料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功能,积极适应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坚持节能降耗、利废环保、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模式。
(三)发展目标
到2019年底,建立基于“互联网 ”的墙体材料信息化系统。
到2020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完成“禁实”工作任务。
到2020年底,支持创建以新型墙材为主体的技术中心或产业联盟不少于2个。
到2025年底,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在墙体材料总量中占比达98%以上。
到2025年底,淘汰一批高消耗、低效益,不利于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生产工艺。
到2025年底,培育出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新型墙体材料“明星企业”不少于5家。
到2025年底,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环保利废、低碳节能等保温结构一体化系列名牌产品。
四、重点任务
(一)建立产业联盟,加快技术创新
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等技术支撑单位,组建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体的产业发展联盟,加快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环保利废、低碳节能等保温结构一体化关键技术和系列产品研发,积极探索科技含量高、利废效果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和装备。
(二)完善标准体系,提升应用水平
组织编制节能型、复合型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标准和构造图集,鼓励企业制定绿色墙材、预制部品部件等产品应用标准,强化产品标准、设计规范、应用规程间的联动衔接,满足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发展需要,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应用水平。
(三)开展智能制造,推动清洁生产
提升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加快实现“机器代人”的步伐;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节能生产技术,引导企业使用可持续的节能环保新能源,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低碳化、基础工艺绿色化,实现生产全流程的绿色发展。
(四)健全信息系统,提升服务水平
推动互联网与墙材行业深度融合,建立集产品生产、施工应用和监督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研究探索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建立可追溯的新型墙材信息系统。构建“互联网 ”管理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五)强化示范引领,加大推进力度
培育一批行业带动作用强的新型墙体材料“明星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建设一批技术先进、引领作用强的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结合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应用结构保温一体化的新型墙体材料试点示范。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管理
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新型墙体材料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健全完善新型墙体材料管理机制,实行职责明确、监督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二)注重人才培养,提升行业水平
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工作队伍和墙材行业管理能力建设,确保机构稳定,人员充实。充分利用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生产技术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提高全市新型墙体材料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行业水平。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加大宣传新型墙体材料的基础知识、优点优势、典型案例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新型墙体材料工作的认可,营造良好的新型墙体材料工作氛围,使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与应用成为全行业和全社会的共识。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促进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理念的发展和提升。
(四)紧抓党风廉政,加强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增强反腐倡廉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抵抗力,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廉洁高效、形象良好的高素质墙材队伍,全面推进郑州市新型墙体材料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