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区“六名工程”第二周期建设的攻坚之年。全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市有关会议和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区“打造‘三个二七’、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区”的发展目标,以“多彩教育”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品质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突出“质量、品牌、服务”三大主题,全面开展“五大攻坚行动”,集中实施“20个项目”,全力打好“六名工程”第二周期建设攻坚战,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体育强区、名区”建设,努力打造全国区域性优质教育中心。
一、开展“六名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快二七教育品质化发展
1.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项目。深入推进“名校长”塑造工程,加大名优校长培养力度,打造卓越的“名校长”队伍。丰富“三三”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依托“点·线·面”培养模式,精心打造培训者团队和教师成长社团。充分发挥各级名师、名班主任的辐射引领作用,创建20个优秀名师工作室(站),评选10个区级名班主任工作室,选拔培养200名区级骨干教师。持续构建教师校本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校本研修效能,不断提升教师教育品牌影响力。积极做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普惠性政策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持续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不断壮大师资队伍。
2.教育发展共同体挖潜提质项目。以教育发展共同体为载体,协同推进“一校一品”学校品牌建设,加快品牌定型、优化和推介,打造品牌林立、各具特色的名校集群。健全共同体联动共研机制,用好教育发展共同体教科研奖励资金,以教科研一体化推动共同体内各校深度合作、抱团发展。持续完善教育发展共同体内名校长、名班主任、名优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深入实施“注入式”资源扶持、强弱学校“捆绑发展”、城乡学校“结对发展”项目,有效盘活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二七教育优质特色、高位均衡发展,努力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3.“三课一评”品质提升项目。全面优化“三课一评”建设品质,打造3-5个在河南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学科”。严格落实核心素养,切实抓好“基于核心素养推进学校课程深度变革”项目,优化68所中小学的课程规划方案,扎实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开发,研发推广《国际理解》课程,打造推介3-5个区域精品课程。抓实“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立场的深度学习”项目,以区域、共同体、学校三级教研和科研带动课堂转型,力争10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奖。深入推进“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项目,重点构建促进学习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完成2项评价改革项目。
4.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项目。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意识、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严格贯彻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研学旅行;选用优质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大力开展富有二七特色的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学校美育工作,争创更多的郑州市美育示范校。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等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活动,举办二七区第七届中小学教育艺术节,积极向全国、省市推送优秀节目和作品。创新少先队教育和活动方式,实施少先队“活力工程”,加强“网上少先队”建设,创建少先队活动品牌。积极培育区级“多彩”名学生社团和校级精英团,形成独具二七特色的“名学生”集群。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军训活动,推进国防教育进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
5.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项目。坚持多元办园体制,积极推进“公建民营”、“公办园举办分园”等办园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积极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全区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8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以上,确保辖区适龄幼儿“幼有所育”。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素质,全面改善办园条件,积极开展幼儿园达标升级活动。鼓励幼儿园结合自身定位,大胆创新、强化特色、精铸品牌,不断提升办园品质和保教质量。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公平接受学前教育。
6.财政资金优化配置项目。筹措资金6500万元,大力推进陇西小学南校区、京广路小学等15所学校改扩建项目。投入3000万元,用于郑州市第74中学、郑州市第82中学等7个功勋单位的维修改造和设备购置,全面改善我区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
7.教育基础设施扩容项目。加快中小学校建设速度,形成具有二七特色的“建、办、培”三位一体的新校建设模式。全力推进长江西路小学、长江东路第三小学等10所中小学校建设,力争秋季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1430个。扎实推进渠南路中学、大学路第三小学、人和路第三小学等17个政府投资学校项目建设。
8.民办教育多元优质发展项目。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持续加大名优教育资源引进力度,确保1-2所名校落户我区。积极与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合作,引进郑州沪华国庆学校等品牌名校。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深化政策研究,落实扶持政策,严格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机制,全面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扶持与监管。充分发挥整治无证办学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全面净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加强民办教育品牌的挖掘和培育,确保2-3所民办学校获省市级以上奖励。加快推进民办教育规范优质发展,不断提升二七民办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二七“多彩”民办教育品牌。
二、开展“智慧教育发展”攻坚行动,提升二七教育信息化水平
9.“智慧教育”建设推进项目。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77万元,新建教体局无线网络平台1套、高清录播教室4个,并对全区24所学校进行高清智能录播教室升级改造。加强“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扎实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鼓励学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省市创客教育示范校、试点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创客教育,培育具有二七特色的创客教育文化。全面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深入开展教育城域网网络安全专项培训和综合治理行动,全面提升我区网络安全水平,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和数据安全。
10.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智慧教室、云资源等信息技术,深化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互联网 教育”教学新模式。鼓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利用大数据开展对教育活动及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推动个性化教学、精准化管理,利用系统和数据支撑教育教学科学决策,加速推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完成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任务,打造一支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11.智慧学习型城区建设项目。加快构建“政府统筹主导、教育部门主管、各部门共同参与、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终身学习运行机制,构建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网络。积极发挥各级终身学习品牌、社区教育实验基地等示范引领作用,扎实开展社区教育观摩交流活动,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区教育品牌,表彰一批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建立互联网、移动电话、数字电视等多网合一、优势互补的远程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打造“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示范性学习型城区。
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攻坚行动,加速二七教育“国际化”进程
12.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项目。持续加大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多渠道吸引国外知名学校、教育机构等到二七设立分支机构,进行项目合作。规范学校外事备案和外教管理,聘请具有合格资质的外籍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吸引国际高端人才与学术团体参与科研、教育教学和技术合作等活动。建立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库和人才智库。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与国(境)外优质学校缔结为友谊学校,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共建教育和科研机构。
13.国际合作交流深度拓展项目。全方位、多层次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行动,促进双方学校在师资培训、合作办学、联合科研等方面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已经与国(境)外优质学校签订友好协议的学校要强化合作,定期开展师生互访、课程开发、学术交流等活动。依托国家汉办、外侨办等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加大教师国际化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参与教育国际援助计划项目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拓展国际化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4.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项目。吸收借鉴“STEAM教育、生涯发展教育、基于项目的教学”等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度研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实施具有本土文化特色、校本特色的对外交流校本课程。设立1个国际理解课程研究实验基地,初步构建基础教育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鼓励学校吸收世界先进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信息化教育教学融合和评估体系,研究借鉴国际教育质量监测和质量标准体系,推广普及国际化课程建设成果,全面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学习能力。
四、开展“全民体质提升”攻坚行动,提高辖区群众健康幸福指数
15.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推进项目。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功能,完成健身路径、农体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示范性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及5公里健身步道的建设任务,积极打造1个户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率达80%以上。完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推进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建设,实现城市街道和乡镇体育组织100%全覆盖。激活国民体质测试中心服务功能,为群众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精准化的健身服务。依托二七区健身气功协会,积极开展新功法和老功法的学习、培训和推广工作,依规审批督导健身气功站点,组织健身气功站点联赛。组织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开展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优秀站点评选。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健身服务市场,打造群众经典品牌赛事和特色活动。
16.学校体育特色品牌提升项目。开展阳光体育特色品牌学校、示范学校评选活动,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大课间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加强体育学科建设,推进体育活动和新型体育项目的普及与开展。强化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活动,建设5-10所全国校园篮球、网球特色学校和郑州市校园排球特色学校。完善体育艺术“2 1”评价与认定体系,建立校级考核方法与标准,确保学生掌握两项体育特长、一项美育特长。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专项考核工作,加快推进校园足球国际化发展,建设“满天星”青少年校园足球训练营。强化中招体育考试训练指导,统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使用,增设中招体育考试项目指导组。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与公告制度,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
五、开展“发展环境优化”攻坚行动,保障二七教育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7.基层党团组织规范优化项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开展“手抄党章书法展”、“图说十九大绘画展”等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坚持运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互联网 党建”等学习教育载体,抓好党建项目化管理和党建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全方位、多形式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局属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党团、工会、妇联、少先队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18.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项目。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从严从实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新修订的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开展“两规定一条例”党纪法规学习活动、廉政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召开领导干部廉洁谈话会,切实转变作风,坚决纠正“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强化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落实廉政风险防控举措,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特别是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19.督导评估体系构建项目。完善责任督学工作机制,选优配强二七区专职责任督学。创新责任督学工作模式和方法,积极探索督导工作手段数字化,努力构建“二七教育督导工作云模式”。认真开展常态督导和专项督导,认真做好迎接郑州市人民政府对我区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工作。加强对“六名工程”第二周期“攻坚年”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的过程性督导,实施科学监控和有效评价,助推二七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20.平安美丽校园建设项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形神兼备、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不断加大人、物、技“三防”力量投入,扎实开展“六员进校园,合力保平安”专项活动,全面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校园伤害事件应急预案,防治中小学生(幼儿)欺凌和暴力。严格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认真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疏散演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和应急避险能力。积极构建“政府资助、社会捐助、教育共同体互助、学校自助”有效结合的学生资助关爱服务体系,有效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切实抓好招生、食品安全、传染性疾病防控、校方责任保险、乱收费治理等工作,打造平安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