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 魅力嵩山 ——探秘道教圣地中岳庙

索 引 号:005303246/2018-00003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发布机构:河南省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关 键 词:中岳庙
文    号成文日期:2018-01-09发布日期:2018-01-09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美丽中国 魅力嵩山 ——探秘道教圣地中岳庙

2017年12月23日,太室山东麓黄盖峰下,从名山第一牌坊下进庙,天中阁斗拱飞檐、亭台楼阁、画栋雕栏、气势雄伟。

环望庙宇,寂寂松柏,轩轩屋脊,湛湛晨色,让人忘尘脱俗。透过秦汉魏晋的烟云、宋元明清的风雨,中岳庙的前世今生如飘飘游云在眼前展现……

本土宗教 中岳庙比少林寺早700年,是中国最大庙宇。

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以《道德经》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为根本经典,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绚丽多彩的文化,积淀了道教文化灿烂悠久的历史。

始建于先秦的中岳庙是道教在嵩山最早的场地,古称太室祠,是华夏民族早期的宗祠。中岳庙在道教文化传承发展上影响重大、地位突出。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览礼祭太室山,闻山中有三呼万岁之声,至山麓见一彩云笼于山峦之上,龙颜大悦,赐此峰为黄盖峰,封太室山为“嵩高山”,即“嵩山”,与华山、泰山、衡山、恒山并列,尊称“中岳”。北魏时,太室祠三易其址,后定名为中岳庙。

紫气东来 共有120位天子、要臣来嵩山中岳庙燔架祭封

公元424年, 一名叫寇谦之的道人怀着“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志向走出了“隐处中岳30余年”的洞府中岳庙,壮怀激烈地前往魏都平城传道授业去了。

自此,中岳庙与嵩山随着历代帝王的情有独钟和道教文化的长足发展而备受推崇。

从汉武帝刘彻奉中岳神像起至清乾隆五十二年止,共有120位天子、要臣到此燔架祭封。

古代帝王对待庙宇不亚于对宗庙祖先的崇拜,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是其中之一,她对中岳庙情有独钟,历代皇帝的祭祀大典,规格最高的一次便是武则天垂拱四年之时。

史料记载,武则天于公元696年登上嵩山之巅封禅,祭祀中岳,封嵩山神为“天中王”,妻为“天灵妃”。此后,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加封中岳,尊为神岳,称天中王为“神岳中天皇帝”,妃为“天中皇后”。同时改年号为“万岁登封”,并将当时的嵩阳县改名“登封县”,将阳城县改名“告成县”,以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此时,飞甍映日、杰阁联云迎来中岳庙的鼎盛时期。

自此之后,宋太祖赵匡胤、清乾隆等帝王对中岳庙更是“钟爱有加”,扩建、整修,堪比皇宫。更有宋太祖赵匡胤为中岳庙制作衣、冠、剑、履,此风俗沿袭至今。

中岳庙在清乾隆年间按照工部营造则例的官式作法,而脱胎成现今这形制极似北京“故宫”的完整古代建筑群。清乾隆游嵩山,下榻中岳庙,写下了一副对联:“嵩山最高 泰华衡恒群贤拱手;王政至善 贤富智愚莫不归心”,生动描述了中岳庙在我国道教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历史 道家文化的理性光辉和人文情致

中岳庙前东西各有一翁仲,守卫了庙宇2000余年,见证了中岳庙的兴盛演变。过了崇圣门,东侧中岳庙古神库旁有4个铁铸的神像,被称为镇库四铁人,铁人铸造于北宋治平年间,距今已近千年,代表了我国宋代的冶炼铸造技术。

走在中轴道上,踏着那千年历史的青石拾阶而上,脚下的路似乎蕴含了不同的意义——曾经严谨的法度礼仪,在时光的流转中演变成如今的人人平等,古时候的一些尊卑礼义风流云散去。

峻极门因门口站了两个把门将军,故也叫将军门。在门两侧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是东南西北四岳殿,加上中间的中岳大殿,则是五岳齐备,五行俱全了。中岳庙内,碑刻林立,勒纂刻隶:有弘道法、明教义、记灵应、显神迹之辞,亦有文人墨客的留芳之处,真、草、隶、纂各体具备,仅汉、魏、唐后的金石铸器就有119件,成为研究和校补正史的珍贵实物。

如今,中岳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遗产点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圣地。

“龙栋凤梁”的中岳庙注释着一个个朝代的历史变迁,显示着道家文化的理性光辉和人文情致,与太室山下的嵩阳书院同汲着晨风朝露,携佛家圣地少林寺,形成了嵩山儒、释、道三位一体的奇观。嵩山作为文化圣山的博大、厚重由此可见一斑。

特别声明:图文转自郑州晚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