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2月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指标简析

  • 索引号:005252370/2018-00022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郑州市国土资源局
  • 关键词:统计,信息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7-12-28
  • 发布日期:2018-01-17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2017年1-12月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指标简析

    一、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情况分析

    2017年,郑州市获取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172.3532 公顷,涉及农用地4035.3196公顷,其中耕地3542.3265公顷。截至目前,已经安排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4137.8694公顷(不含单独选址项目),涉及农用地4028.2367公顷,其中耕地3083.6490公顷。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情况

    2017年1-12月郑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上报19批次,建新区面积354.9225公顷,同比增加84.23%;拆旧区面积383.8115公顷,同比增加96.78%。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批回11批次,建新区面积236.6687公顷,同比增加477.41%;拆旧区面积242.3280公顷,同比增加481.49%。

    (三)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情况

    2017年1-12月,郑州市预审建设用地项目总计450件,同比增加88.28 %;拟用地总面积3317.4761公顷,同比降低19.49 %。预审项目拟占用耕地1467.2174公顷,同比降低8.18 %。预审项目中交通运输用地1101.6522公顷,同比降低34.46%;能源用地12.3365公顷,同比降低4.20%;水利设施用地78.4359公顷,同比增加957.16%,增加幅度较大;其他用地2125.0515公顷,同比降低9.97%。

    郑州市2017年1-12月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拟用地面积和耕地情况如图1所示,单位:公顷。     

    图9 郑州市2017年1-12月违法用地立案及结案情况

    (十五)矿产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171-12月,郑州市未发生矿产违法案件。

    (十六)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2017年1-12月,郑州市未发生大的地质灾害,无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说明郑州市地质状况相对稳定。

    (十七)信访情况

    郑州市2017年1-12月共计收到信访来信27件,与去年同期上升22.73 %;接待来访66批次193人次,批次同比增加200 %,人数同比增加179.71%。其中集体访5批次54人次,批次与去年相等,人数同比增加22.73 %。

    从目前来看,来访原因主要是违法占地和其他,分别涉及7批次17人次,61批次158人次。

    郑州市2017年1-12月信访原因分布情况如图10所示,单位:批次。  

    图10  郑州市2017年1-12月信访原因分布情况

    二、土地利用与管理态势分析

    (一)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呈上升趋势

    2017年郑州市安排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增加,同比增长34.21%,其中农用地同比增加34.07%,耕地同比增加37.83%。本年度获取增减挂钩指标同比增长152.80%,安排使用建设用地面积同比增长180.64%,其中农用地同比增长170.27%,农用地中耕地同比增长229.75%。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主要是由于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确定以后,城市框架的扩大,城市周边地区逐步纳入城市范围内,用地需求也随之增加。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总用地规模有所下降

    2017年1-12月郑州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总用地面积3317.4761公顷,去年同期4120.4419公顷,同比下降19.49%,建设项目占地类型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用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4.46%,其次是其他用地,下降9.97%。

    (三)耕地资源紧缺,耕地保护压力较大

    2017年1-12月郑州市累计完成耕地占补平衡总面积1107.7935公顷,同比降低71.13 %。在完成耕地占补平衡情况中,自行补充耕地补充耕地面积268.5234公顷,同比下降77.74%;易地补充耕地补充面积839.2701公顷,同比降低68.09 %。与去年同期相比,占补平衡总面积大幅降低。易地补充耕地依然是我市落实占补平衡的重要途径,然而全省范围内已备案的高等级耕地资源非常稀缺,各地对自己的耕地资源更加重视,我市易地补充耕地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占优补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计划指标的使用和建设用地报批。

    (四)国有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供应大幅提升

    2017年1-12月,郑州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面积为8319.8282公顷,同比增加111.37%,环比减少73.72%。

    从供地类型上看,住宅用地供应1681.7847公顷,占供地总量的20.22%,同比增加39.84%,环比减少29.13%;从供地方式来看,以出让方式供地所占比例较低,占供应总量的34.85%。供应总量大幅度上升表明,随着“十三五”的推进,尤其是随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各类用地需求较多。住宅用地供地大幅提升是郑州市政府实行房地产调控、平抑房地产市场价格、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手段。成交价款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在出让方式中,划拨用地占较大比例,这与郑州市重点工程项目落地、民生、公益类基础设施项目较多息息相关。

    (五)违法违规用地形势依然严峻

    2017年1-12月共计发现违法用地479件,同比增加25.72 %,涉及土地面积238.4753公顷,同比增加53.06%。其中耕地面积55.7780公顷,同比增加38.92%。本期所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已全部立案,结案303件,结案率63.26%,无收回土地,移交纪检、司法人数为0。

    (六)用地粗放,闲置浪费现象普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一些地方土地利用主要放在争取用地指标、占用新增建设用地上,而不是考虑土地的节约集约,土地闲置浪费、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土地利用粗放,标准厂房建设标准偏低,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闲置现象严重。

    土地供应紧张、用地矛盾突出看似完全是量的问题,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质的问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以及土地批而未用现象一直存在,使得土地供应紧张进一步加剧。

    三、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7年,是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积极推进和全力支持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重要一年。通过实行差别化用地标准、实施规划统筹管控、改进用地计划安排、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和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有序推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土地和资金要素流转,优化市场配置,满足各类用地需求。

    (一)提升土地规划弹性,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本次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完成后,国土资源部实行了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在切实保护耕地的同时,也导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弹性不足。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落实中发〔2017〕4号要求有序开展国家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函》(国土资规函〔2017〕192号)要求,只有国家高速公路和省级地方铁路2个类别占用永久性基本农田的项目,可报部进行用地预审,省级及以下的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时,项目位置尚未确定,难以将项目中的基本农田予以调整。随着城市发展,项目逐步落地,面临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问题,无法满足用地要求,影响了一些省市重点项目的落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议能够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对占用永久性基本农田的项目范围适当放宽。

    (二)强化国土主体责任,全力推进“三块地”改革

        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通过土地利用综合改革,进一步强化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土地投融资和土地征收储备供应工作格局,实现城镇土地资源的有序供给和保值增值;初步建立农村土地信托运营体系,形成农村土地信托、土地精准整治、规模化经营的协调推进机制,以田、水、路、林、村、厂(矿)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释放乡村腾退土地、新增耕地、提质耕地等资源的价值,实现城镇与乡村共存共荣、共同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经营试点初见成效,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初现规模。

    (三)加强协同配合,有序推进人地挂钩工作开展

        积极推进人地挂钩政策落实,按照《河南省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办法》(豫国土资发〔2017〕152号),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现状、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和人口规模等因素,依据进城落户人口数量和流向,综合考虑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情况,科学预测规划期内进城落户人口总规模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并统筹做好相关用地布局安排。加强各单位、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部门联动、上下衔接、运行有效、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设用地供应制度;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地挂钩机制政策体系,区域和城乡用地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为实现我市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的发展目标提供用地保障。

    (四)创新管理工作方式,提升土地管理利用水平

        在省厅的指导下,按照强化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工作思路,依托国土资源投融资平台,用好经济手段,为重大项目建设、土地储备利用、矿产勘查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用活市场手段,开展宅基地复垦券公开交易,搭建多元化投资平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运用科技手段,推进“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加强技术推广应用,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了检示的基础支撑。

    (五)推进服务管理创新,提升用地保障能力

    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转好联审联批,切实做好重大工程、民生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用地保障;加强统筹协调,创新保障机制,探索破解耕地占补平衡等制约重点项目落地的难题,积极转变职能,大力简政放权,压缩审查报批时限,促进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坚持问题导向,部署开展土地利用管理脱出问题集中整治,全面整改不实耕地、城镇空闲土地、违法用地等突出问题,推动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秩序的持续好转。

     

    2017年12月28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